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疗发展十分迅速,人们对护理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科护理管理与其他科室有着较大特殊性,儿科收治患儿因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若护理不当极易使病症迅速恶化。加之大多患儿沟通能力低下,大大提升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本文对儿科护理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分析护理差错和隐患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隐患;医患关系
引言
小儿患者是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年龄尚小,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此严重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护理风险也随之加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对护理中的风险进行提前辨别,并提前制定有效措施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现在对该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儿科护理关键环节差错及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为防范隐患与差错发生的主要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其工作能力体现着整个儿科护理水平。但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儿科护理人员学历偏低,对儿科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经验少,护理中极易出现问题,导致护理差错。
1.2患儿自身因素
首先,儿童自身的行为本就不同于成年人,并且儿童对周围环境都抱有探索欲,而医院器材复杂,儿童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风。儿童年龄小,自身的思维方式也非常简单,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情而导致情绪大起大落,而在护理过程中儿童情绪激动则将直接影响治疗进度,并且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此外,儿科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的科室,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防止儿童的无意识行为,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1.3儿科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相关儿科护理制度较为健全,其中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都为关键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儿科护理质量。但在具体实行中往往因管理力度等原因,使儿科护理制度难以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大大降低了儿科护理质量,造成差错情况的发生。同时,我国的儿科护理制度通常会借鉴国外优秀的护理方式,如分级护理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究,极易出现问题与差错情况,影响了患儿健康。
2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2.1护理人员可以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
从而有利于维护护患关系,鼓励患儿要像其喜欢的大英雄一样坚强和勇敢,从而提高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并将患儿的治疗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获取家长的配合,从而保证治疗和护理效果。
2.2加强儿科患者的个性化护理
儿科患者年龄较小,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患儿较成年人抵抗力低,出现病症后会短时间内加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因此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于出现病情恶化发展或异常生命体征、并发症患儿,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采取对症干预措施,为患儿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在护理工作中,需对患儿不同病症、不同并发情况进行标记,以便为其提个性化护理服务。如对于病症危重患儿需加强护理关照频率;病情加重或发展迅速患儿需保证全天候服务,加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控,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与救治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护理人员
首先,必须要增加护理人员的耐心和责任心,因儿科的患者年龄较小,并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此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患儿的一些逆反心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起一个信任的平台,从而让患儿自发地配合治疗。并且医护人员要在治疗过程中承担部分监管责任,保证患儿的人身安全。其次,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谨慎。因为儿科护理是一项较为繁琐的护理科目,并且护理对象为儿童,使得护理过程变得极为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检查时要细心谨慎,通过有效的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准确的了解其身体状况。
2.4加强对患儿的身份识别
一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份识别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床头信息卡和腕带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的护理操作以及给药之前均要进行身份核实,严禁护理人员在没有身份核实之前开展各项操作。
2.5完善规章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与差错的防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部分医院的护理制度是在对既往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完善儿科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儿科护理人员,需积极遵守科室规章制度,保证护理质量,防范差错与隐患的产生;同时医院方面也需定期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与时俱进,并进一步监督并落实相应制度,保证制度管理规范化,使护士的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2.6成立医疗护理小组
首先,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医疗方案。针对儿童自身特点成立一个专门的医疗小组,由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带领对儿科患者进行一个准确的检查,从而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并制定一个紧急的应对方案。然后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常规护理培训,从而不断的强化护理人员的自身护理经验,确保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此外,对于一些护理专业能力不足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技能培训,如还没有通过考核,那么将要禁止其进行儿科护理工作岗位,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3讨 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评估风险因素,设计预防性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认为,预防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将医疗性损伤降至最低。风险防范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它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通过总结与分析风险问题来有效处理护理风险事件。临床护理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针对小儿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全面筛选护理中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发现,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护理人员、儿科患者及家属、儿科护理制度等是儿科护理的关键环节,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从加强护理人员再教育、对儿科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规范制度管理、加强医患沟通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预防差错与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海玲,陈丽,韩海飞.强化关键环节管理对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1):117-119.
[2]顾英.强化关键环节管理对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20-121.
[3]王霞.加强儿科关键环节的护理管理防范差错及隐患的发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62-163.
[4]谢建美.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102-103.
[5]邵丽,李莉,马艳玲,等.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19-220.
论文作者:何昌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差错论文; 患者论文; 制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