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 骨科 350007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四肢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96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四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患儿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康复优良率分别为95.8%、87.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82.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8.6% vs 76.5%,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术后的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小儿;四肢骨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89-01
现如今,室外活动项目多样及道路车辆增多,导致室外意外受伤及交通事故频发,四肢骨折患儿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小儿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然而小儿患者的心智尚未成熟,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大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甚至影响治疗及术后康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小儿四肢骨折的术后康复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效果影响情况,探讨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96例,其中男孩52例,女孩44例,年龄在3-10周岁,平均年龄6.4岁。该96例患儿均由于外界暴力导致的新鲜骨折,其中股骨骨折18例,胫骨骨折17例,腓骨骨折22,肱骨骨折39例,患儿均在48小时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两组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四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1)术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注意患儿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立即处理。(2)观察疼痛程度:根据患儿术后哭闹程度来判断患儿的疼痛变化[1],同时进行护理操作或搬动患儿时需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产生术后人为造成的疼痛。(3)术后患肢情况的观察和护理:患儿术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极易不配合术后康复,需及时观察术后患肢的颜色、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感觉、运动情况,并指导患儿及家长协助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需严密观察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为肌肉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肌肉挛缩,需立即告知医生紧急处理。(4)饮食护理:患儿术后需要食用含丰富的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术后康复所需,促进骨折愈合。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缓解患儿恐惧及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在语言上多温和地安抚患儿,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2)注意观察患者性格变化:由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其自由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会出现脾气暴躁、焦虑等性情变化,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儿简单明了得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1.2.2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以及记录康复过程中患儿的心理状态。疗效评价:四肢功能活动正常,无明显活动受限;良:四肢功能活动轻度受限,但尚未影响正常生活;差:四肢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影响正常生活;
1.2.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检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观察
96例患儿中,对照组有48例患儿,优良率为87.5%(42/48);观察组有48例患儿,优良率为95.8%(46/48);观察组优良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5.4%、82.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儿心理状态
观察组中有48.6%出现持续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及性格变化,而对照组则高达76.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四肢骨折的患儿在意外发生时、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恢复阶段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会对患儿的康复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意外发生后,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痛感及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大多数的患儿会产生恐惧及紧张心理,且有研究显示,小儿骨折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及悲观失落情绪[2]。因此在四肢骨折患儿的术后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措施[3],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使患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战胜疾病的信念,对早期康复并避免发生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加强心理护理使患儿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且出现紧张、恐惧、性格改变等情况明显降低,同时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更加对患儿的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对四肢骨折后手术治疗的患儿积极采取心理护理,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代瑞玲,董枢.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9,17(2):85.
[2]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2.
[3]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第 2 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
论文作者:林升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患儿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程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