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需求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需求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需求

陈烨 吉林广播电视台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点对点的线性传播模式转变成多点对多点的网状传播结构,受众从以往的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成信息生产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报纸、广播、电视不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发挥己之所长,更好地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新闻采编机制和流程的转变,探讨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机制的转变

2014年,吉林广播电视台出台了《全媒体新闻发布机制与工作流程》,建立了全台新闻新媒体首发机制;2017年,又出台了《关于成立融媒体指挥中心的实施方案》,结合吉林广播电视台现有的采编资源和新媒体平台,正式确立融媒体指挥调度机制以及融媒体指挥中心在新闻采、编、发流程中的中枢指挥作用。同时,吉林广播电视台还明确了融媒体新闻发稿的奖励机制,以及对全台两微矩阵和移动端直播的管理规范,加强对直播和两微及其它第三方平台内容发布的管理,确保网络内容安全。

2018年1月,吉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新闻指挥调度,由融媒体记者管理系统、新闻移动化协同生产系统、智能舆情分析系统、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等组成,支持实时定位连线、数据分析、舆情监控等功能。基于这一套系统性的技术架构,吉林广播电视台具备了实现多来源汇聚、多终端多码率生产、多渠道发布播出的“中央厨房”式的融合生产技术条件。

在融合生产机制、移动化采编工具以及指挥调度技术等多重助力下,吉林广播电视台融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各平台热点社会新闻、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性明显提高,许多融合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外墙是实体墙,在满足结构设计的条件下,基本都能满足节能、降噪、防火等要求,在墙体材料、墙厚上没有更多的设计空间。而装配式建筑墙体,在材料上有多种选择,墙体厚度可以更加灵活,如果使用相同墙体,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配电装置楼,不同部位的墙体应有区别的进行设计,即便都是内墙,也应根据墙体的耐火极限、节能、降噪、设备安装等因素进行优化和精细化设计,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二、融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采编要求

以往,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所针对的只是广播或电视这种单一的传播平台,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传播模式由“我播你看”的线性传播转变为“我点我看”的非线性互动传播,用户群体和内容平台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在新闻内容生产时必须要具备全媒体的理念,即“一采多发”,同一内容的新闻稿件既能在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媒体上发布,又能在广播或电视节目上播出。

(一)角度的改变

随着各项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机制和流程的明确,新闻工作者也必须要结合时代特征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调整。

媳妇一跟我吵架,就哭着跑出去逛街购物,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今天媳妇哭着对我说:“这日子没法过了,你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吵架了。”

(二)文风的调整

不被点开的标题都是失败的,只有成功吸引用户点击进入,才能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可以说新闻标题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劣。因此,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明确新闻稿件的目标用户是谁,哪些人会关心和需要这篇报道;第二,在形式上,新媒体标题多为列表式单行显示,字数较少,应更加简明扼要,标题之间在排版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整齐性;第三,在内容上,新媒体标题要亮点突出,明确用户为什么要读这篇报道,提取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关键点,增加标题吸引力。

每一种传播平台都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新媒体用户偏向于年轻化,传统媒体用户偏向于老龄化,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组稿、后期加工等环节,需要不局限于传统广电媒体的采编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喜好“量体裁衣”,提炼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关注点,或是出其不意,或是制造话题,并有针对性的向各平台推送。例如吉林省内一档知名民生新闻类栏目《守望都市》,记者在进行突发事件采访工作的同时,会与台内融媒体指挥中心的编辑人员沟通,确定该选题是否适合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如果选题被采纳,记者就会从身处事件现场的“普通人”视角,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台内的协同生产系统将稿件上传,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其能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记者在完成上述供稿工作的同时,还要以传统媒体的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入的采访调查,后期制作完成后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出。

教学中将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日常讲授的板书+多媒体,对于课程重难点的讲解,可以辅助用图形图像资料、Bim软件演示桥梁构造(如图1所示)和模拟仿真手段等。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用户指尖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如何将千字长文报道“浓缩”成短短几十个字的标题式新闻,使用户在翻阅手机的时候,被牢牢抓住眼球,是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标题是引导用户点开文章的钥匙,而专业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真正掌握新闻采编信息传播的主动权,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评论和互动中来。在新闻信息的快消费时代,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或轻松幽默,或犀利准确,或优美动人,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核心内容。同时,视频、照片、图表、表情包等素材的搭配使用,也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可视化,增强冲击力和吸引力,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增加点击量,提升新闻的关注度。

(三)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环境使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在具备以往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熟练地掌握图表绘制、图片处理、音视频制作等相关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新闻采编人员还应时刻关注热词、热剧、热点事件,从中提取能与新闻采编工作有机结合的流行元素,拓展自己的视野,跟紧时代的步伐。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灾面积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减灾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新闻采编机制和流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和知识层次,着重培养全面协调的编辑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打造出更多的融媒体精品,从而进一步树立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标签:;  ;  ;  ;  ;  ;  ;  ;  ;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