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江苏金坛 213200)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路径在骨关节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对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关节手术患者可及时有效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关节;术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211-02
骨科手术指涉及四肢与躯干骨、关节、肌腱、周围神经等的手术类型,同时也包括部分整形手术,具有术后恢复期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针对骨科手术的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1]。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以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的50例观察组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6年05月—2017年0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按照术后健康教育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年龄(36.10±6.34)岁,手术类型:石膏外固定术22例、骨折内固定术18例、跟腱延长术3例、脊柱融合术2例、半月板手术3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年龄(37.05±5.97)岁,手术类型:石膏外固定术19例、骨折内固定术20例、跟腱延长术2例、脊柱融合术3例、半月板手术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 术后向患者介绍需要注意的事项,发放健康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包括骨科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常识等,使患者对术后康复与临床护理有基本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干预实施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护士3~5名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对组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使她们系统地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能力。
(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标准化流程。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意见,结合患者病情、手术类型等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和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保证护理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和流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护理计划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小组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做好护理记录,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详细询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并据此调整下一步健康教育内容。患者出院前l天和出院当天需要告知患者出院的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禁忌、康复运动方法、复诊时间等。患者出院1个月内通过电话或家庭走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根据其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1)平均医疗费用。(2)住院时间,患者入院当日至出院当日的天数。(3)健康教育的达标率,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骨关节手术患者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知识测试,问卷采用百分制,90分及以上者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4)患者满意度,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不记名调查,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档次,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将录入SPSS17.0软件,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x-±s;n,%)
3.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规范统一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内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工作的主动性得到提高,避免出现不恰当现象,减少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出现。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别护士年资低或业务水平低以及经验不足和能力不同所产生的护理漏洞[2]。
3.2 临床护理路径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整个治疗的过程和目的,提高了有效沟通和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参与性,让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护理计划,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明显提前了下床活动的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林碧珠[3]指出,临床路径可以按照病程进展有效控制各项护理操作,并通过最佳的护理方案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效果。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缩短了住院平均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骨关节患者术后的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沿路径进行工作,并由主管护士负责具体落实,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交流,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提高[4]。
【参考文献】
[1]吴彩玉,谢雪霞,李艳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8):3-4.
[2]刘书英.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上):741-742.
[3]莫丽君,粱雪珍,李启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48-1650.
[4]孙华云.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02):60-62.
论文作者:储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路径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骨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