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中“小嫚”形象与动作的探析论文_闫安

胶州秧歌中“小嫚”形象与动作的探析论文_闫安

闫安(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胶州秧歌的奇特魅力是由“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形象特征所体现的。胶州秧歌作为汉族民间舞蹈中步法、韵律最为复杂、节奏最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最为细腻的一项舞蹈活动,是极具代表性的。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发扬胶州秧歌,成了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对于胶州秧歌中的“小嫚”形象以及其动作的探析也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胶州秧歌;小嫚;形象;动作。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65-01

胶州秧歌又被称为“秧歌”或是“跑秧歌”,当地人称之为“三弯”,“扭腰”,受到齐鲁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它的每一个动作无不透出胶东地区的文化气息。

1胶州秧歌的历史概括

1.1胶州秧歌的历史起源

胶州秧歌又称“跑秧歌”、“地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与海阳秧歌、鼓子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据传胶州秧歌是由外地逃荒而来的马、赵两姓人家独创,以“舞、戏”并重,“文、武”兼备的表现形式及柔坚相融的独特风姿,展现出山东人率直、淳朴的性格,也将山东女性特征及坚韧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1.2胶州秧歌的发展现状

原生态胶州秧歌与其艺术化的发展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并非只有原始的,未经发展或变异的胶州秧歌才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经过不同的编导对于胶州秧歌社会时代的不同理解、感知所编创出的不同作品,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最初的胶州秧歌所无法取代的。

2秧歌中“小嫚”角色形象简介

2.1“小嫚”角色简介

“小嫚”是胶东地区对未出嫁女子的称呼,她是胶州秧歌中年纪最小的女性。“小嫚”的服饰颜色十分靓丽,额前有头花一串,同时系绣花黑带,带上附一排珠帘,帘上有绍花一串,脑后一条长辫,对襟上衣、便裤、圆口鞋均为大红色,鞋头有黄色穗头,这是典型的清代未出阁女子的装束。“小嫚”的动作较为单一,基本是典型扭步,分行进和静止两种。

2.2“小嫚”角色相关故事

在传统胶州秧歌中,“小嫚”角色始终要将两膝盖夹紧。而如今的表演中,“小嫚”这一角色已经可做高抬腿、吸腿等动作,这些改变可以说是传统的进步,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破坏传统,因为只有腿部动作的巧劲儿,才可以表现出“小嫚”的娇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胶州秧歌“小嫚”形象特征

3.1步伐

可以概括为“拧、碾、抻、韧”这四个动作。“扭”,主要是以腰作为动作的轴,腰部向外发力形成“三道弯”的姿势。“碾”是脚的转动力度,指在起舞或是舞动的过程中膝盖上的运动。“抻”,是舞动动作形态的一种瞬间运动。“韧”,是在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表现力的线条美。

3.2腰肢

在“丁字三步和倒丁字拧步”中,颈、腰、膝三部分在适当的弯曲处发生动作变化,这是胶州秧歌的特性之一。这几种特征的方向,都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变化移动,形成了胶州秧歌典型的“三个弯、九个强度、十八个动态”。外部运动要求曲线柔和,胶州秧歌的形式主张动作延伸的温柔,但也不乏奔放、自由、轻松的感觉。例如“小嫚扭”,俗称“扭断腰”,虽然动作快,舞步变化快,但是脚和膝盖强调的是转动的过程,腰部随后扭动,各自形成“三道弯”的姿势。

4胶州秧歌“小嫚”的审美特征

4.1以舞蹈作品《扇妞》为例

《扇妞》于 1994 年在北京首演。编导充分吸收胶州秧歌中“扇女”和“小嫚”的舞蹈语汇,同时又加入了部分现代舞的编舞技法,打破了课堂训练动作元素原本的时间、空间和力量。此作品,具有较强的训练价值、保留价值,它不仅保持了胶州秧歌原始的动作体态,还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同时还丰富了“小嫚”的角色性格。

4.2以舞蹈作品《一片绿叶》为例

《一片绿叶》于 2000 年在北京首演。此作品在编排上,完全体现了“新民舞”的“新”之所在。一是浓郁的中国韵味和西洋萧悠远的音色,不但没有影响到胶州秧歌动律风格的体现,相反更烘托出舞蹈想要表达的意境。二是动作的编排。此作品大量运用西方现代舞的编排手法,赋予道具、动作全新的含义。三是将原始胶州秧歌中对于农村人集体情感和思想的关注缩小和转变为对于都市个人意识的强烈关注,这也是受现代社会中个人意识急剧膨胀影响下所产生的转化。《一片绿叶》这一作品的价值在于缩短了民间舞与现代人的距离感,丰富了编导的创作空间及胶州秧歌的雅俗共赏性。

5总结

通过了解胶州秧歌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现状,本文主要论述了胶州秧歌中“小嫚”的形象特征,从“小嫚”这个角色的步伐、腰肢等动作特点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在胶州秧歌美感的特点中,正是因为它挺拔、舒展、大方、细腻、刚柔并济的动作质感,宜于表现炎黄女性的温柔妩媚、贤淑含蓄、质朴憨厚、宽容大度、坚忍不拔等文化质感,也正是齐鲁文化精华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扎根发展的写照,她所形成的这种特点也是舞蹈文化形式展现出的齐鲁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志康.胶州秧歌和大秧歌的起源[J].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主办.2016.

[2]红黎.试述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J].舞蹈艺术,2013(l).

[3]苏雪冰.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2).

[4]吕文斌.析胶州秧歌动律的形成[J].舞蹈,2013(4).

论文作者:闫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胶州秧歌中“小嫚”形象与动作的探析论文_闫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