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卫生院 浙江嘉兴 314019)
【摘要】目的:随着高血压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压病已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诊的高血压病患者更是以老年人最多,其均带药在家自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于高血压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本院门诊收集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测得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值,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本院100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平均血压值明显下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48-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衰竭等主要并发症[2]。随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等状况的逐渐显现,高血压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因从必须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控制。控制血压方法中基础方法为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中的相当重要一项为健康教育[1]。现将本院门诊收集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情况做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资料分析我院门诊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68.2岁。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大于65岁58例,小于65岁42例。
1.2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门诊高血压病患者100例,连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0个月。健康教育方式包括:(1)门诊口头教育;(2)社区家庭访视(家庭病床);(3)门诊宣传材料;(4)社区宣教活动、媒体宣传、动员社区内领导和其它机构参入;(5)健康讲座: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召集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在院内或者村部会议室开展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指导。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小于6g/每天)及脂肪摄入,限酒,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2)控制体重;(3)戒烟;(4)适当运动;(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情愉悦。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分为1)男女性别两组血压数值下降的发生数及未发生数(表1);2)年龄大于65岁及小于65岁的两组血压数值下降的发生数及未发生数(表2),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测量健康教育前后的具体血压值,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本文资料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显著临床价值;且患者健康教育前的血压平均值为168/98mmHg,实施健康教育后的血压平均值148/86mmHg。门诊高血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下降。
3.讨论
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加之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不良生活习性的增加,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脑、肾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为29.6%[1]。其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及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我国人群资料数据显示,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病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一半与高血压病有关,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1]。故而控制血压相当重要,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本资料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2 积极防治高血压病是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性措施[1]。基层社区居民普遍为老年人,其生活圈的限定,子女分开居住、文化水平等的限制,高血压病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存在很大局限,往往等到并发症的出现或者突发疾病恶化才来就诊,对于家庭及社会均为一种极大的负担,因此防治高血压病迫在眉睫。治疗高血压病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危险,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降血压及心脑血管危险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所有的患者都应采用。包括饮食指导、劳逸结合指导、心理健康指导、高血压病监测指导、用药指导及按时就医。对于已经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实现对患者和高危对象的心理保健和行为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3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关注;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病防控的技能、树立长期高血压病防控的信念、鼓励改善不良等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甄蕾主编.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材[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 版.
[2]作者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03月.
[3]张恒志,李进主编.常见慢性病的自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论文作者:奚优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高血压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门诊论文; 病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服务中心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