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一直深得国家重视,并不断加强相关的施工技术来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力工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其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限制施工的因素较多,因此对该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还不能松懈,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等相关话题进行简要讨论。
关键词:水力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前言:混凝土是建筑行业最基础的施工材料,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完善,因此,对混凝土的各个相关环节都应严格把控,例如:混凝土的质量、采购量、储存方式、搅拌使用过程等等。因此,下文从多种方面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应用与质量控制加以分析。
一、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季节温度
在水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导流、降水不均等多种现象。为避免自然因素为该工程所带来的威胁,要在施工中注意温度的变化,由于混凝土在与相关添加材料的搅拌中,容易产生升温现象,因此在夏季施工中,需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室内或是避开12时到下午2时的高温时间进行搅拌;在冬季温度较低时,为避免混凝土产生冻裂,需对其进行防寒处理。
(二)施工周期长,整体工程规模大
由于水力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期间的建筑成本以及人工费用也得到了增加,并需要大量的储水量以及相关的机械设备,因此,可在建筑施工对其建筑进行准确合理的预算,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施工作业,并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三)施工环节复杂
与其他相关工程相比,水力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其施工方式并不是分环节进行,而是在地基开挖的过程中与相关施工环节同时进行,由此,便需要对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并注意做好各个环节的安排工作。
(四)注意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的质量决定着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其施工的过程中,需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由于混凝土具有自缩性,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混凝土会因该种特性而产生裂缝,因此需要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加入相关的辅助材料,避免自缩性的发生。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在混凝土的灌浆过程中,尽量避免外界温度对其的影响。
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使用
(一)在模板技术的使用方面
在模板的制作中,需要加强模板的承重能力,并保证其在钢度、强度以及稳定度等三个方面都能够达到水利工程建筑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混凝土的施工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制作。在融入到基土中时,应保证基土的坚实度,并对其添加支撑模板,保证其缝隙之间的严密性。对其相关的使用零件要保证数量的准确以及安装位置的合理。在降水量多的季节中,需要对其进行排水设施,以免其内部产生积水。在混凝土灌浆工作之前,需对其模板内部仔细清理,避免内部产生杂物而影响混凝土的正常配比。模板拆除时需要参考施工设计方案,以免模板受到磨损。具体的拆除过程是在模板底部固定位置安装拆除孔,在拆除时需注意从上自下的拆除,避免模板整体脱落,并用相关设备将其稳定,保证在此过程中不能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模板的使用效果。在选择模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模板的承载力与稳定性,保证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不受变形的影响,为保证拼接缝的严密性,模板的表面必须光滑[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钢筋的使用方面
在水利工程建筑中,为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需将钢筋搭成框架并与混凝土相结合。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测钢筋的质量以及强度与韧性,要求钢筋具有正规的合格证明以及生产厂家,若钢筋不能达到相关标准,不可因其价格便宜而将其使用在水利工程建筑中。在钢筋的连接过程中,要根据钢筋将要使用的位置进行焊接调整,可采用机械连接和捆扎搭接。在多数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较多,因其能够节省成本,取材方便,对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使用。在焊接的过程中需注意焊点以及外部形状是否能够与相关模板相符合,若产生出入,需将多余部分除掉并重新焊接。在捆扎钢筋前需根据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避免捆扎结果与相关设计产生出入。在钢筋安装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散装与整装。散装就是将个体钢筋传送至相关施工环节,并将其继续焊接;整装就是将焊接后的框架运送到指定位置开始安装。在这两种方式中,散装安装的使用方式应用较为广泛。
(三)在灌浆技术的使用方面
在水利工程建筑中,灌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管路系统设置为例,该种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盒式灌浆系统、重复式灌浆系统以及骑缝式灌浆系统。在其施工中,若需要对纵缝进行灌浆操作,最好使用盒式灌浆法,因其能够将进浆与回浆系统相结合,并保持其管路系统的通畅性和灌浆质量。但其缺点是在整体的关键环节中需要大量的管路材料,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若想充分的保证管道的正常使用与管道畅通,可采用重复式灌浆系统。除此之外,骑缝式灌浆系统也可以使管道内部保持通畅状态,因其将扩散灌浆技术引入其中,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在灌浆过程中各个部位受浆的均匀程度。在灌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坝体的稳定,避免在灌浆过程中发生损坏;灌浆前对坝体进行详细检查,防止在灌浆中超出接缝的承载力。
三、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中控制质量的策略
(一)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需参考项目设计图纸的相关数据,检查预埋零件以及相关管道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产生缺漏,并严格要求施工模板的高度、截面的光滑程度以及模板整体的垂直度,在浇筑之前需对模板内部彻底清除,并对其洒水,保证模板内部受力的均匀,严格检查所需钢筋的数量和质量。在浇筑过程中,其倾落高度需控制在两米之内,浇筑前需对其建筑底部均匀铺设厚度为十厘米左右的水泥,要求其与混凝土材料配比相同。浇灌过程中需注意模板的稳定,并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在养护过程中的控制
为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需对后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加以重视。浇筑后的混凝土会缓慢硬化,为保证其能够长期使用防止裂缝现象的产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可将水分充足的麻袋平铺在浇筑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并在其上方位置建立遮阳挡风棚,为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其材料均可以麻袋为主。并定期为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若发现混凝土被腐蚀,或其表面具有大量水泥砂石等,首先需对其进行清理,并延长养护时间,并需根据其损坏情况进行重新配比混凝土,并将其适当添加进损坏的位置中,其修复效果需尽量与原来外观相协调,保证其建筑的美观性[2]。
结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筑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若有一处产生错误,将会影响后续的施工与使用,并给项目工程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其建筑中就需对每一环节做好严格把关,在各项环节施工前都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化,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军.试论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2017,(14):111+113.
[2]李克艳.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58.
论文作者:胡尧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对其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