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论文_陈文学,姜树民

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论文_陈文学,姜树民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辽宁 沈阳110300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是医生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其临床诊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医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也是其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本文主要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医学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临床医学不仅考量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实践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要防止出现填鸭式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之中。

1、思维与临床思维

所谓思维,实际上就是指人们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对一些未知的事物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临床思维,则是指医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或者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患者症状以及临床检查结果等信息,对患者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做出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临床思维就是以下几种思维的结合,(1)综合、(2)概括、(3)逻辑等,当其发展为高级阶段之后,它就被称为临床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决定着一个医生的治疗水平,是医师临床能力的核心【1】。

医学教育其主要是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临床医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培养,重视对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今后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2.1对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在临床思维能力中,分析与综合是其中的基础。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讲述到某种疾病之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该疾病进行分解并综合。如,教师可以将讲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病因、(2)分类、(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等,对这些内容进行分部讲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解,接下来教师再对这几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例如,该病症因为什么而导致这种临床表现,该病症之所以发生,其发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你可以使学生对该疾病进行更好的理解。

2.2对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在临床思维能力中,比较思维能力是每一个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的疾病与相关的疾病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该疾病的了解更加的深刻,使学生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更加的深入【2】。当学生进行了一个章节系统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与本章节相类似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去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3对学生的感性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医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故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进行培养,要重视临床见习。在讲课之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临床见习,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使他们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感性认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抓住典型病例,然后向学生讲述如何去接待患者,向学生讲述在诊病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思维方式。如此,学生在今后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在思维问题和解决问题之时,他们就能够遵循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来予以解决。除此之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效果,还能够到达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效果。

至于抽象思维,指的是在分析以及比较的基础之上,对各种对象的共同的特征进行抽取的一个过程。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去区分各种医学概念的本质特点以及非本质特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将一类疾病概括起来,让学生去总结其本质特点,并让学生对该疾病进行定义,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4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灵活的应用自己所学习到的医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4.1改良标准化患者的应用

所谓标准化患者,又被称为模拟患者,主要是选择一些正常人,然后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模拟表现相关疾病病史以及临床表现。标准化患者可以用于医学生的培训以及考核,其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被检查者、(2)评估者、(3)指导者【3】。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可以由教师对口腔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进行模拟,由一些病例图片来模拟相关临床检查,继而建立改良口腔SP。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问诊的技巧有所熟悉,还能够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2.4.2讨论课的应用

在医学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通过开展讨论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4.3研究性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法,将一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科研工作之中,让他们了解研究的主要工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后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那么通过相互讨论,学生就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能够达到共同的进步。

结语

综上,在医学教育中,临床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点,对学生今后能够适应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才能够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磊,田卫东,李声伟,李彩.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02:161-162.

[2]王湘军,陈颖超.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63-264.

[3]王胜国.浅谈临床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82.

论文作者:陈文学,姜树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论文_陈文学,姜树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