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华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花丛中心卫生院;四川巴中636085)
【摘要】目的:就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结果:优质护理模式实施后,患者的各项护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model in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Methods: taking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we carried out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mode, the nursing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Conclu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model,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nursing model;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pplication effec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015-02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血管科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8,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最小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5.2±5.1)岁,观察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1:19,年龄组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42岁;疾病类型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在研究开始前,已主动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数据资料的差异性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科学的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严格遵循医嘱给药,在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等。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内容:1)组建优质护理小组。医院要组建一支由3-5人组成的护理小组,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与考核制度,保证护理效果;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报告,针对遇到的难题要重点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改善,确保为患者提供优秀的护理服务。2)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科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护理人员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针对性指导培训,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促使其始终保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在进行护理时严格遵循各项护理规范操作,全面拓展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确保为患者提供全面、无缝隙的护理服务。3)强化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务人员及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从而就会产生不安、紧张及孤独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依赖,告知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从心理上认可、接受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4)疾病护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班巡查力度,特别是要注意对患者夜间的巡查与监督,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针对患者治疗所用的药物要严格进行检查、核对,并对患者疾病情况变化进行监测、记录,及时上报主治医师。5)加强感染预防护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所在病房的干净、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被套、床单、合理调节病房的温湿度,如若发现患者出现感染情况,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并上报主治医师。6)针对性护理。在实际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服务,进一步分析、掌握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如针对病情较为严重或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害怕、孤独等不良心理情绪,相关护理人员就需经常的陪伴患者,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为患者通全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7)合理规划患者的饮食计划。在进行护理时,患者要合理、科学的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的习惯,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营养均衡,不可食用辛辣、冰冷的食物,并叮嘱患者每天清晨空腹喝适量温开水,坚持腹部按摩,每天最少3次,以加速患者肠道蠕动,以防患者出现便秘症状,针对存在大便干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服用一些可帮助胃肠蠕动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3)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同时还要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将护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没一位患者,在其填写完成后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满意度分为3个阶段,即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
使用PSS21.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疾病症状时间、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予以()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予以率(%)表示,通过检验如若患者的P值在0.05以内,则说明患者的数据差异性较大,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其临床疾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数据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必须保证用药的合理性。现今,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渐提升,患者对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护理人员对疾病认 识,进一步优化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不强化基础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合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其临床疾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数据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宝芳.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02):112.
[2]王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7(12):78.
[3]马春芬.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7(02):21.
[4]杨丽丽;郭春萍;王晓飞;王丹凤.心内科护理存在风险及对策分析[J].现代养生,2016(12):34-37.
论文作者:吴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式论文; 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