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辉[1]2001年在《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向海外发展,国际化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框架,可以对这种趋势进行理论上的解释。而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出现、母国市场饱和以及保持零售创新的优势等方面的因素,则为零售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动因。我国零售领域引入外资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加入WTO的必然要求。1992年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5个阶段,这种渐进式开放的战略,一方面适应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由于中西零售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的差距,零售领域的对外开放必然会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突出表现在经营理念、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等8个方面。与此同时,外资的进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应,他们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业态,有助于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入WTO后,从市场状况和我国零售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两个角度来看,中国零售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是有限的,大体上可以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内。 为了规范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增强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当前需要作好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工作。从宏观方面来说,政府必须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开放零售业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制定完备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改善外商投资国内零售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办法、实事求是地规定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逐步给予外商以国民待遇等;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商业集团,并以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加强对零售业的宏观管理。从微观方面来说,零售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国家的政策保护,而应该从调整营销策略、建立高效配送体系、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并降低成本、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缔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及进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入手,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谢斌[2]2011年在《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零售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紧密,外资也经常通过控制零售环节来控制其他产业,零售业产业安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我国零售业开放相对较早,目前已有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市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产业安全度测评对维护零售业产业安全很重要,有利于企业和政府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本文旨在测评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状况,首先分析了零售业的产业特点及安全影响因素,然后从宏观和中观两个视角、以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零售业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指标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我国零售业2001年至2009年的产业安全度。结果显示,2001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状况极大恶化,2006年之后有了较大改善,但2009年零售业不安全程度再次增加。而个别指标状况显示,2001年以来,虽然我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下降,但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股权比例也很高;而我国零售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和资本利润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素质依然偏低,平均工资至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文章结合国外产业保护经验以及世贸组织规则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产业安全保护不是阻碍竞争,而是使产业尚在幼稚阶段时给予扶持,以较为对等的地位参与竞争。虽然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我国零售企业在各个方面处于劣势,需要政府保护和扶持,但我国零售企业也有着本土优势和网络基础优势,而且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市场占有率尚具有优势,只要配合政府和行业协会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产业安全状况就能得到很大改善,而且能够大胆实行“走出去”战略。
邓晨[3]2008年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商业零售业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它的发展变化关乎着国家总的经济发展形势。2004年底,随着我国取消了外资在零售领域设立形式、数量、地域、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外资进入我国零售领域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扩张速度也明显加快,可以说我国零售业进入全面开放时代,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现在的中国本土零售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还受到来自国际零售巨头的巨大冲击,其今后更多的发展存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以及如何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本土零售业面对外来强手的挑战还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尽管近两年关于外商投资与我国零售业发展方面的成果不少,对开放给我国零售商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有很多分析文章,但真正立足于加入WTO后的新角度,结合近年来最新数据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入手系统分析外资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实证研究现阶段我国零售领域面对外资进入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确保我国零售业在全面开放的今天能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的写作就是以最新数据作为分析依据,通过将定量的统计研究方法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影响我国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入手,全面细致地剖析近几年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这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所在。写作具体脉络是:首先,从分析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全面回顾中国零售业近20年的对外开放,了解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变迁与外资零售业进入的情况变化。其次,将布罗哈德和哈默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零售业,根据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考核其发展应进行实证研究的几个核心要素,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纵向比较,全面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正反面影响。再次,对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这些问题,下文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四,利用定性分析方法看目前在我国零售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跨国零售巨头所在国零售业的发展经验,通过横向比较吸取国际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提出对策提供参考。最后,综合前文分析,从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叁个层次提出面向现实和未来的保护我国零售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游泳[4]2007年在《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即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售业也逐步融入了这一进程,并形成了汹涌的国际化浪潮。各国的零售企业将不再仅仅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国际竞争。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己不再受地域、股权、投资数量的限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零售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和来自世界范围严峻挑战的考验。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大量涌入,通过对内外资零售业竞争力状况的分析,客观的说,与国际上的零售跨国集团相比,由于中外零售企业实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零售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必然会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突出表现在经营理念、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等方面。因此,研究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成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零售企业发展现状的剖析和对竞争对手经营模式以及进入策略的分析,并通过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对中外商业企业的竞争进行博弈分析,最后研究认为,为了应对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增强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当前需要作好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工作。从宏观方面来说,政府须在认真研究借鉴国外开放零售业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制定完备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改善外商投资国内零售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办法、逐步给予外商以国民待遇等;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商业集团,并以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加强对零售业的宏观管理。从微观方面来说,针对外资零售业成熟的经营业态模式和庞大的资本实力,零售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国家的政策保护,而应该从调整营销策略、建立高效配送体系、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并降低成本、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缔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新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缩小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差距。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定量法、例证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内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的发展状况和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对零售业竞争力计算指标权重以及经济博弈论的方法,目的旨在研究国内零售业在全面开放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彭媛[5]2016年在《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的投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零售业长期以来在粗放式的增长过程中积累的矛盾日渐突出,2012年以来,在消费环境、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行为等发生深刻转折性变化的环境下,我国零售业迎来全面转型创新发展的新时期。自1992年我国零售业试点对外开放及2004年全面对外开放至今,外资零售业大规模进入我国内地市场并逐渐发展壮大。受我国整体零售市场环境影响,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最直观的表现是外资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叁、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沉。鉴于上述背景,本文着重研究新时期跨国零售业在上海市的投资发展状况及其投资效应。全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和创新。第二章梳理国内外与零售业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综述。第叁章主要进行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的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分析进入当前阶段的原因。第四章探讨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分布。第五章从市场机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叁方面分析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的投资效应。第六章借鉴国外零售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今后上海市零售业发展的对策。第七章结论总结。本文认为,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经历了初步进入期(1992-2003年)、快速发展期(2004-2008年)和转型调整期(2009年至今)叁个发展阶段。历经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后,进入转型调整期的跨国零售业表现出投资减少、扩张趋缓、盈利能力下降等特点,企业开始注重提升单店效益,积极试水新兴业态开辟新增长点,由单一业态经营模式转向多业态混合经营模式。同时,在空间布局上,除了百货店和购物中心仍然表现为明显的“中心集聚”型外,外资的大型超市、专业专卖店、便利店已经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扩展到远郊区。随着郊区消费潜力增强,外资将进一步向郊区蔓延。总体而言,外资进入提高了上海市零售市场集中度,提升了市场进入壁垒,今后行业内并购趋势将继续加深。转型阶段外资零售企业的绩效不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风险控制和资产利用效率不及内资企业,反映了当前外资零售业亟需改革创新,增质增效。
杨传义[6]2010年在《我国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零售业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引入外资零售业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外资的引入对我国长期以来封闭落后的商业零售体系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我国零售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近20年来不同时期我国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阶段政策的背景、演进、取得效果以及经验得失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我国零售业未来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推动今后零售业发展政策继续完善,为我国本土零售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对各个阶段出台政策的背景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政策演变发展进行了解读;其次对各个阶段政策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及对零售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近20年来的我国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就下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就如同我国选择改革开放的大战略一样,我国政府确定零售业对外开放,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一方面带来了挑战,导致我国部分本土零售业受严重冲击,外资大型超市业态占据主导地位,本土企业有的出现破产、倒闭现象;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机遇,本土零售企业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在“与狼共舞”中发展壮大,带来了整个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惠及民生。如果认真总结近20年来我国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的经验教训,进行改进调整,采取适当的鼓励、支持措施,为我国本土零售业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未来出现像沃尔玛、家乐福那样的世界着名品牌和领军企业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仲伟周, 刘聪粉, 郭彬[7]2014年在《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外资冲击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基于零售业区域市场间竞争的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特征,构建了评价我国各区域零售产业安全的4维度1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零售产业安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产业有越来越不安全的趋势,且产业安全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四大直辖市等地区的零售产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零售业发展的差异、开放时间和程度的差异、外资最初进入时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差异及本土零售业态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建议通过差异化对待不同地区外资零售企业,提高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力,完善整个零售生态系统来改善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状况。
肖蓉[8]2006年在《我国零售业的开放及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但是由于中国零售业立法滞后,致使其在全面开放后几乎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没有法律保护的中国零售业,面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进入,只能处于被动的劣势。开放并不意味着放弃保护。那么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更好地保护我国零售业呢?本文便以此问题为出发点,首先在清楚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零售业开放立法的不足,通过对WTO和GATS规则的深入研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完善我国零售业的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全面开放后的零售业,使中国零售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全文除前言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零售业的概述。在对零售业含义明确的基础上,从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进程及开放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的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我国零售业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对外贸易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及规范外商投资零售业的规章叁个层次来介绍我国零售业的立法现状;从《对外贸易法》和我国零售业立法现状中找到现行零售业开放国内立法存在的问题。第叁章是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对零售业的市场准入要求和中国零售业开放的承诺两小节的内容,明确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我国零售业开放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借鉴日本零售业的立法经验,我国零售业从中得到重要启示。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即:我国零售业开放的立法完善。主要是通过对完善我国零售业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和我国零售业开放的立法对策两方面的论述,以达到完善我国零售业开放立法的目的。
张淑娜[9]2013年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零售业2004年对外全面开放后,外资进入规模发展迅速,同时各种经营理念、方式及新型业态不断移入我国市场。我国零售业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零售业态种类日趋多样化,传统业态不断转型,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而且各个业态在获利能力、市场份额、发展速度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性。外资进入是否对零售业态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全面了解零售业态相关概念、理论、影响要素以及现状等的基础上,本文从定性角度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并采用相关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获利能力以及饱和度的影响。文章写作目的是在于确定外资在我国零售业的参与是如何影响业态各方面变化的及其幅度,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提高本土零售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必要的建议。
隆娟洁[10]2009年在《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港澳台投资(THM)和其他外商投资(OFC)两种类型,其中港澳台资本一直占据着较大比重。由于港澳台投资和其他外商投资在项目规模、产业投向、技术含量、区域分布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考察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时有必要将其划分为来自港澳台的投资和来自其他外商的投资,考察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异同。本论文以不同来源地FDI为切入点,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相结合、总体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计量检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工业部门、服务业、跨国公司R&D投资对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考察,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分析方面,论文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框架: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途径是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和关联效应;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结果是港澳台投资和其他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来源地外资带动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或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技术进步。实证检验方面,论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研究。考察和检验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显着为正、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异同。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第一,对我国FDI流入的最主要领域即工业部门进行分析,以内资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了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资来源地差异导致其对资源密集度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工业行业而言,不同来源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多表现为行业间溢出效应,行业内溢出效应尚不显着;且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更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尚不明显,总的来说,港澳台资本的溢出效应相应地大于其他外商资本。对于地区层面而言,东部地区的FDI溢出效应不显着,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FDI存在显着的正向溢出效应,尤其是中部地区的港澳台投资存在显着的正溢出效应。第二,在全球服务业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的FDI新趋势下,我国服务业FDI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论文采用案例分析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当期,其中,港澳台投资存在显着的负向溢出效应,其他外商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正溢出效应。第叁,在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FDI新趋势下,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和研发机构数量发展迅速。论文在对外资来源地不同的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现状和动因进行分析后,采用企业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外资来源地不同的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实现,且港澳台投资的R&D技术溢出效应相应地高于其他外商投资的R&D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积极提升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以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或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 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问题研究[D]. 王生辉. 天津财经学院. 2001
[2]. 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 谢斌. 长沙理工大学. 2011
[3].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对策探讨[D]. 邓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4]. 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问题研究[D]. 游泳. 山西财经大学. 2007
[5]. 跨国零售业在上海的投资发展研究[D]. 彭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 我国引入外资零售业政策演变研究[D]. 杨传义. 北京工商大学. 2010
[7]. 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外资冲击的视角[J]. 仲伟周, 刘聪粉, 郭彬.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 我国零售业的开放及立法完善[D]. 肖蓉. 华侨大学. 2006
[9].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D]. 张淑娜. 兰州商学院. 2013
[10].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 隆娟洁. 中南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