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与鲜明特征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与鲜明特征论文

社会发展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与鲜明特征

陈金明,柴文青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 随着全球化不断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关系愈来愈紧密,但地区冲突与局部热点问题不断,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与对国际责任的担当,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自提出以来,从宏观到具体、从现实到虚拟、从人文到自然、从一国到多国,表现出继承性、现实性、前瞻性、包容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脉络,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与价值,不仅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逻辑;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宏观到具体、从现实到虚拟、从人文到自然、从一国到多国,这一思想紧随时代发展需要,以其鲜明特征彰显东方智慧,引导各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奋力开辟和谐包容、合作共赢的新时代。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

(一)从宏观到具体

“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早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就被首次提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对人类命运的思考。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被再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逐渐进入世界视野。同时,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普惠更多周边国家,让世界都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构想,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理念化为具体实践。从“一带一路”到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国不断推进与各个国家的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加强通商往来自由便利化建设,增进民心相通,促进互惠互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并且引领着世界发展潮流。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彰显其高屋建瓴的时代意义。

(二)从现实到虚拟

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融合的重要领域,速度快、无边界、多变化、多维度等特点决定着网络发展俨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同时,各国也将面临主权、安全、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现有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暴力等活动时有发生。面对困难与挑战,各国只有着眼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携手共同谋划网络空间建设,才能真正搭建起有利于全球大众平等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此,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提出“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的网络共治理念,呼吁各国应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尽快加入到推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大军中来。中国将目光投向网络空间领域,思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变革,为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作出一系列积极探索,提出加快建设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等五项具体举措,倡导并举办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用行动表明中国不仅仅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其积极建设者。[3]

从命运共同体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紧随时代发展,以大国胸怀与责任担当为世界发展出谋划策,为早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三)从人文到自然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只局限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网络空间领域,而且还聚焦于困扰人类发展的生态难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协调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绿色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4]这是面对全球生态问题,针对中国国情,对过去治理方式的总结,是中国为冲破“博弈思维”,割舍“部门利益”作出的特色方案。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2版。

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代表着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可持续生存利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提出正是反映了人类对社会长远发展的深度思考,彰显中国践行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建设美丽世界,提升人类生活幸福感。

当今世界和平与冲突并存,部分地区的人民或深受战火的折磨或面临窘迫的生活环境,人人渴望和平安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把握了时代主题,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为众多国家赞同与支持,目前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

(四)从一国到多国

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家自编自演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谱写的交响乐。它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真正做到繁荣共享,风险共担。

建立通报、约谈、奖补等奖优罚劣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资金管理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省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办每两个月对资金支出进度进行排名通报;每半年开展一次交叉检查,对排名靠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并报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分别约谈县财政和县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对年终结转结余率超出10%以上的县进行全省通报批评,追减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指标,报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时将约谈被通报的县及所在设区市财政、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从区域命运共同体到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切实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中国除了与众多周边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还与新西兰、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5]12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等建设积极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落地开花。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与国之间在人权、环境等社会事务上协商对话,在经济事务上密切合作,确保和平,避免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从一国走向多国,深入人心,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有力指引。

2、110KV高压断路器在合与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异常现象,而异常现象数据和故障都要经过分析,对故障及时处理,才能确定由于断路器灭弧室的热膨胀出现气缸抱死,导致 110KV断路器合分的过程中发生异常。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鲜明特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而提出的大国方案,随着实践的深入,其触角延伸到关乎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念,之所以能够开花结果,与其扎实深厚的根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彰显了继承性、现实性、前瞻性、包容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并不断经受时间的洗礼,日益焕发着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一)继承性

注 释:

“Ultrasuede BX”是由聚酯与乙二醇聚合而成,乙二醇由甘蔗废糖蜜制成,聚氨酯由不可食用的蓖麻油制成的多元醇制成。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挨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以开放性为其鲜明特征,践行中国的基本国策,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更深处发展。在国际社会愈来愈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休戚与共,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发展。中国以开放的胸怀诚挚邀请各国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列来,融入激流勇进、齐头并进的世界大潮中,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投入国际发展,为本国人民谋幸福、求发展。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还是“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中国始终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提出开放性具体举措,构建开放性合作平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广阔胸襟,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各国繁荣,建设各国共享的的百花园。

(二)现实性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具有现实紧迫性。

为了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以天下为己任,面对全球问题频发等现实紧迫性考验,不仅发出中国声音,更采取中国行动。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之路。与此同时,中国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始终勇担道义,步履不停,在基础设施、贸易往来、民心相通等方面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等协调政策和行动计划,使得秉持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原则的贸易大道畅通运行,效果显著。

植根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清醒地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紧迫性及全球问题的复杂性,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应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举措。

(三)前瞻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对未来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对当下世界发展形势和人类客观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后做出的郑重选择与未来预判,同时将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对全球治理理念进行深刻认识和升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指明方向,为世界描绘美好未来,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按照这一方案,中国将与各国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建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无论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创新,中国时刻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中国始终坚定立场,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世界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中国方案,注入持续强劲的中国动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国际关系发展大势所趋,是历史及未来赋予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是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难题,实现同舟共济、友好发展的崭新道路,为迎接世界挑战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将不断担负大国责任,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四)包容性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88例秋季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7个月~5.6岁,平均年龄为(2.86±0.4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个月~5.5岁,平均年龄为(2.89±0.46)岁。所有患儿及其家长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五)开放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更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蕴。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共同体”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方式。“共同体”对于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类解放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还提出“真正的共同体”思想,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着眼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实现天下大同、“真正共同体”理想的美好蓝图与现实方案。[6]因此,这一思想自提出以来,即为世界发展描绘了宏伟愿景,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肯定与热烈回应,并逐步走向具体实践,推动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结语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回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倡导者,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世界人民热切期盼的美好愿景。在新的实践探索中,这一伟大思想将与时代潮流和多样化的国情紧密结合,在国与国的交流互鉴中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应时而为,顺势而变,并在新时代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为早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共进”的美好愿景提供理论指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紧随世界发展潮流,还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在尊重各国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义利兼备,以义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各国均衡发展,追求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因此,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交流文明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中国时刻秉持着“天下之人、皆视如一家之亲”的原则,努力为推动世界繁荣做出贡献。

使用改进的液压缸进行了5次实验,得到滤波后的压力载荷波形如图 8所示。载荷曲线上不再有波动信号,且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半正弦波形状基本吻合。这说明采用“滤波板+滤波孔”的滤波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滤波效果。5次实验得到的脉冲载荷峰值及脉冲载荷脉宽数据,如表1所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只有一种制度、一种价值观、一种发展模式,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不同国家间依然存在冲突甚至对抗,但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各国应致力于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追求双赢、共赢。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洞察与总结,以包容胸襟,寻求共同利益,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连接,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发展之中,指出了一条在不同国家之间兼顾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志在与各个国家共同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社会站在更高角度和更深层次上把握人类的命运和前景,树立超越国籍界限和文化差异的全球意识,加强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新时代发展的大势表明,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是走向新型治理体系的必备要素。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怀揣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必然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深刻共鸣与热烈回响。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愿与各国携手共进、勠力同心,努力开辟“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

[2]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第2版。

太医诺诺答应了,素心转过脸来,朝着青樱一笑,话也客气了许多:“回小主的话,主子娘娘要在里头歇息了,怕今夜不能再去大殿主持丧仪。主子娘娘说了,一切有劳小主了。”

[3] 郇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学习时报》,2018年8月27日第001版。

更多的时候,它们会趁人夜里睡熟的时候,悄悄打开窗子,将孩童抱走。它们远超一般兽类的智力和凶狠狡诈、睚眦必报的性格,使它们成为了山民最为痛恨、却也是最为忌惮的生物。

[4] 任暟:《生命共同体:中国环境伦理的新理念》,《光明日报》,2017年1月16日第11版。

[5] 陈岳蒲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6] 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332(2019)01-0073-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15BKS02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8VKH009)。

作者简介: 陈金明(1966-),男,湖北京山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柴文青(1995-),女,甘肃庆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夏 雪

标签:;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逻辑与鲜明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