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孩子的这些不良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良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孩子的不良表现往往透出深层的原因,做父母的只有用心观察、理性思考,才能通过表象看清实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一、爱咬指甲
与此相似的现象还有经常问爸爸妈妈:“你爱不爱我?”这个也许是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行为习惯。深层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内心焦虑。通过物品寻求寄托;胆小如鼠,害怕失败;不能接受不同意见,要求所有人和他一致。家长要创造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常用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的方式给孩子安全感。也可以用亲子捉迷藏游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分离”,“分离”并不可怕。还要注意不要对孩子看护过严,要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二、习惯顶嘴
孩子顶嘴,有时候是模仿大人的语气,有时候是想突破家长的权限,有时候是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也有的是因为他有了自我思考的模式。孩子顶嘴并非绝对的坏事,关键是,做家长的要保持冷静,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用语,教养孩子的态度尽可能适度开放充分尊重,遇到与孩子有关的事,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商议该怎么做。
三、动辄打人
孩子们的冲突,很容易被简单判定为“打人”和“被打”,其实“敌我双方”远远没有如此简单,“打人”也不一定都是孩子具有攻击性。更多的时候,孩子希望引起对方注意甚至邀约对方一道嬉戏,但完全缺乏社交技巧,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便采用了“打人”的方式。面对这样的孩子,做家长的应注意教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思的方法,教给孩子人际交往的礼仪和技巧。
四、出口伤人
孩子实话实说,但常常不分场合,也不看别人脸色,让人尴尬甚至给人伤害。这大多不是成心的,而是“对他人感受麻木”,家长应高度重视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做到这一点,培养同情心最为关键。孩子语出伤人后,家长要明确表达对伤害别人的观感,并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看。平时要多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善解人意、容纳异己,还要注意协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想法,掌握合适的表达时机。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这个毛病是天生的气质使然。孩子的天生气质分九大形态:活动量、规律性、敏感度、反应强度、适应性(对环境的适应)、情绪本质、趋避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他们比较容易感受到环境中不愉快的部分,哭泣、发怒的时间居多,说出来的话总是没一句好听的。作为这种孩子的父母,唯一可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其个性,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在理解宽容的同时,引导他思考如何解决消极的情绪问题。
五、经常抱怨
比如,常跟妈妈抱怨“老师偏心……”跟爸爸诉说“妈妈只疼弟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习惯跟孩子讲道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屡屡碰壁。其实,“抱怨”是情绪表达的一种,它不像生气、开心、难过那么容易辨别,而是经过多层情绪的包装,可能包含着不同的情绪,包括生气、挫折、伤心、焦虑等等。孩子的抱怨,可能纯属发泄,可能是表达需求,可能是寻求协助,可能是试探“风向”,可能是要求关心,也可能是作为保护自己的“防火墙”,还可能是要求被重视。孩子们抱怨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每个孩子的内在需求却可能不一样,家长只有多试试,才能及时合理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六、字迹潦草
每当孩子写字潦草,不少家长就在要求孩子作业工整上费口舌。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缘木求鱼。孩子的情绪、行为、兴趣、上进心、学习、信心、习惯等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孩子字迹潦草,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潦草的问题,还与学习的兴趣、心态、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做事拖拉
问题在孩子,根源在家长。慢性子是催出来的。孩子做事慢,家长由低频率到高频率地催,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抗药性”。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长只讲形式不求效率,孩子10分钟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却要求孩子坐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孩子只好“磨洋工”,磨蹭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做事拖拉,学习上哪怕是极其简单的任务也难按时完成了。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先要反省,同时要注意亲子沟通,明确要求,约定任务,奖罚并用,督促孩子改掉毛病。
八、喜欢撒谎
家长的要求过高,孩子怕惩罚就会撒谎;现状情非所愿,孩子就会撒出幻想或理想色彩浓厚的谎;小同伴之间较劲,孩子就可能因吹牛而撒谎。孩子说谎,家长不必恼怒。孩子撒谎,大都不是什么品德问题。通常,谎言“丰富”的孩子情感感知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强,从这个角度去正确引导孩子区分现实与幻想,不失为一个大好的机会。家长别光揪住孩子的谎言不放,要多想想孩子说谎的动机,比如无助、害怕,或很想办到却又没能力办到的事。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注重孩子品格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高度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发现孩子说谎后,首先要以“认同”的心理表示理解,再行教育,最好是选择单独在一起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