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1108
摘要:以实际项目为例,通过前期调查测量,依据现有绿化资源,综合考虑现有品种、规格、数量、树球标高、排水等多种因素,提出改造目标及策略,制定总体设计案,后期及时现场把控,以推动滨水景观绿化改造的成功。
关键词:滨水景观 改造 植物设计 方法与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渐强烈。优良的生态环境能让人们体会到自然的魅力,愉悦身心,因此建设自然、生态、可持续的景观环境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植物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主体,植物景观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能够改善与保护环境[1]。因此,在城市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滨水景观空间的再度利用,力求创造更适宜人休闲、放松的空间环境,如何让滨水空间回归自然,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最大化呈现其滨水区域的价值是景观设计工作者的一大重任,浦南运河滨水景观改造就是此类型的一个典型代表,以改造项目为例,介绍景观改造中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及手法,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
1.滨水空间概念及特征
1.1滨水空间概念
滨水空间(waterfront)是指江、河、湖、海与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空间[2]。它的空间范围包括一定宽度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陆域空间,是一个复合的、多元化的空间类型。
1.1滨水空间特征
(1)公共开敞性:滨水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属性的区域范围,具有开敞的空间特性,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
(2)亲水性:水是滨水空间中最重要的元素,可以丰富人们心理的感受,亲水心理是人的天性,滨水空间是人们可以亲水、亲近自然的空间场所。
(3)观赏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很多城市开展了水体整治工作,使得城市滨水空间普遍具有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特点,更富景观观赏性;
(4)地域文化属性:每一条河流及江海湖泊都可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上海黄浦江、杭州西湖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已成为一个典型区域及历史的代名词。
(5)附属价值:水体资源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空间形象地标,人类活动的大量聚集增加了滨水空间的开发价值,可以无形中带动周边地块增值。
2.项目背景和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位于上海奉贤区,奉贤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南部,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东与浦东新区接壤,西与金山区、松江区相邻。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区内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159.2mm,年平均气温15.7℃。
2.2设计规模及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位于浦南运河的北岸远东路至金海公路,全长约1.75公里,50m绿化控制范围,面积约8.75公顷。S4至金海路约1.5公里皆为已经建成的滨水景观带。
图1:工程范围示意图
3.现有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3.1现状植物调查
场地基调树种为香樟,约占常绿树种的70%,胸径都在20~60 cm左右,有5株胸径150cm以上的古树;骨干树种为广玉兰、桂花、紫荆等。另有白玉兰、榉树、银杏、罗汉松、女贞、枇杷、雪松、山茶、日本五针松、日本晚樱等共计近50余种。以上树种共计1381株,占总品种数量的85%以上。
已建成需改造的范围,植物整体以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配置形式,已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3.2现状植物分析
2.2.1现状绿化优势
场地内现状乔木规格较大,整体长势较好,植被群落稳定,绿量大,遮阴效果好。
2.2.2现状绿化劣势
(1)色彩单一:常绿树种占有比例较大,主要依香樟为主,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显示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约为7:3。故而导致季相变化不丰富,色彩单一,观赏效果欠佳。
(2)密度过大:场地内大部分树种为香樟和桂花,种植密度过大使得整个场地过于郁闭,从而导致下层植物生长不利,局部出现黄土裸露。
(3)下层灌木及地被杂乱:场地内绿化大部分灌木过于杂乱,养护管理不到位。
(4)却少绿化特色、植物空间单一:场地内整体条滨水区域均以香樟为主,却少绿化特色,同时缺少人活动参与体验的空间,使得本场地对人的吸引力不够。
图2:现状绿化
4.绿化改造策略及原则
4.1改造策略
结合绿化现状及周边用地功能,本项目将整个区块分三段,综合考虑
为保留+改造+新建相结合,整体改造思路从个三个方面入手:
策略一:大树+草坪,简化地被
上层空间结构,保留大树,局部抽稀;下层空间化地被,在滨水一侧移除灌木,改为草坪,打开空间,后侧绿地局部点缀地被草花,形成背景。简打造纯粹干净的绿化空间。
策略二:增加绿化色彩层次
上木除保留现有大乔木外,适当增加色叶乔木如三角枫、银杏、华石红枫等,营造鲜明的季相变化;下层片植多年生草本地被与常绿地被相结合,局部采用缀花草坪,共同营造色彩丰富、绚丽多彩的滨水景观。
策略三:营造植物景观特色,形成樱花林带
选择一种富有景观代表性的乔木作为特色主题植物日本早樱,全线沿岸有条件的区域大片栽植,增强滨水植物主题特色,成为浦南运河的一大特色亮点。
图3:特色樱花林带示意图
4.2改造原则
经济性原则:
充用利用现有绿化特点,综合考虑植物移栽成本,尽可能就地取材,就近移栽,减少成本。另增加的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易成活、好养护的植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坚持“生态为主,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场地内现在生态群落结构,合理梳理和配置植物空间,设计特色,对常绿和落叶植物科学配比,形成层次丰富、季相鲜明、物种多样又具稳定性的生态可持续型植物群落结构。
保留大树:
依据现状测量资料,对于规格较大、树型较好的树种本方案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主要品种有香樟、榉树、银杏、重阳木、桂花、雪松等。
对于实在不能保留的树型较好的大树实行就近移栽,对于树型较差的移除。
图5:保留现状树(望园路——金海路段)示意图
5.绿化改造设计
5.1绿化总体改造设计
绿化设计与周边用地性质及景观分区相呼应,依据四季变换的特征,选择代表性的植物,形成三个特色植物主题区。
水映秋色(远东路—沪金高速):本区为新建段,以色叶树华石红枫为特色,水边种植水生植物,整体设计营造生态、简洁、大气又富有炫丽色彩的滨水景观带。
落樱缤纷(沪金高速—望园南路):本区段为改造段,以生态游憩为宗旨,营造樱花灿烂、缤纷满地的景观游憩空间;
浓荫叠翠(望园南路---金海公路):结合整体景观方案分区主题,本区种植以保留大树为主,结合下层地被及草坪,营造绿色清爽、干净舒心的滨水体验空间。
图6:绿化总体分区示意图
5.2分区设计
水映秋色(远东路—沪金高速段):
本区为新建段,植物以色叶大乔木为特色,通过片植、孤植等形式,结合大面积草坪,营造一片干净、清爽、色彩炫丽的滨水景观带。
特色植物:华石红枫
主要植物:香樟、乌桕、五角枫、栾树、碧桃、桂花、榉树、银杏等。
落樱缤纷(沪金高速—望园南路段):
本区为东侧大部分局部保留,西侧为改建段。整体绿化覆盖率较高,乔木长势较好。本区生态游憩为主题,以樱花为特色,常绿乔木为背景,结合保留大树,在滨水一侧片植、点植樱花,结合大草坪,形成开敞、局部半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
特色植物:日本早樱
主要植物:香樟、日本晚樱、女贞、榉树、玉兰、红花酢浆草等。
浓荫叠翠(望园南路---金海公路段):
本区商业休闲为主旨,植物以保留大乔木为特色,主要树种有香樟、榉树、苦楝、重阳木等,密集区域进行抽稀,滨水一侧增加日本早樱,下层地被进行有机梳理,形成开阔大草坪,营造一片干净、清爽、浓荫叠翠的滨水休闲商业景观带。
特色植物:保留大香樟、新增日本早樱
主要植物:桂花、雪松、银杏、五针松、黑松、红枫、苦楝、大花萱草等。
5.3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本工程分为三段,其中S4--望园路段、望园路--金海公路段均为改造段,对其原的植物进行梳理和重新设计后效果形成明显对比,由原来杂乱拥挤的绿化形态转变成为通透清爽、宜人可憩的亲水植物群落。改造前后效果如下:
图7:改前后效果对比(S4--望园路段)
图8:改前后效果对比(望园路--金海公路段)
6.绿化改造过程需注意问题
本工程为绿化景观改造工程,目前项目已竣工。通过本项目,从中总结了绿化改造项目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6.1保留树土球标高
现场一共保留了530多棵树,胸径均25cm以上,少数超过50cm。前期需对这些树做仔细调研测量,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名称、胸径大小、具体位置坐标点、土球顶标高等。因其在场地内土球的标都不同,为保护这些树,景观方案需整体考虑竖向,如因新建道路或其它硬质节点设置的地方无法实现设计标标高与原标高一致的,需在树干外单侧至少0.75m[3]处做挡墙将土球保留起来,以免破坏土球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6.2排水
场地原有排水为自然排水,局部区域排至一侧滨水步道上,改造后绿地内设计了生态草沟,在保留树的周围2m甚至更远的位置需注意不能积水。
6.3与硬质节点相结合
本工程因保留的树较多,规格较大,硬质景观在综合考虑其位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大树,使得与硬质节点空间有机结合,不仅取得较好的绿化景观效果,还能对现状树树的移栽或破坏,节约成本。设计过程需注意硬质边界与树球的距离,不能太近,破坏到土球,建议根据树干直径的6-10倍[4]。
7.结语
从本项目的设计到施工得出,改造工程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改造是在原有绿化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设计前必须对现状的植物进行仔细勘察核对,做好记录统计,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材料,进行保留、内部移栽及移除,做到绿化效益最大化,将设计思路清晰的表达出来,与业主充分沟通,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绿化景观改造取得成功,实现工程改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志毅.绿色?风景园林永恒的基调[J].风景园林,2011,(2):22.
[2]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15.
[3]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22,7.1.17,第1条.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17,4.7.3.
作者简介:王秀丽,女,1982年8月,硕士学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中级园林工程师,现从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工作。
论文作者:王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植物论文; 空间论文; 景观论文; 水景论文; 特色论文; 香樟论文; 树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