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电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基于网络的电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孙利辉[1]2001年在《基于网络的电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商业软件日渐丰富完善,其应用也日益普及。本文首先从GIS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系统集成等方面对GIS技术进行了论述。其中重点对基于C/S体系和B/S体系的GIS的工作方式进行了介绍。电厂的各种管线、设备、厂房、科室等许多要素涉及地理位置,应用GIS将会使管理过程更加集中、形象、科学,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电厂的特点,设计和实现了电厂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厂电力设施的空间信息管理,电力设施的维修管理和电力设施的实时数据信息监测等叁个主要模块,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并应用了GIS的OLE嵌入技术和Web GIS技术。为了形象地分析地下管道的情况,系统还利用OpenGL叁维处理技术,把管道的空间分析结果以叁维的形式形象的展示出来,这也是该系统一个特色。

程若愚[2]2002年在《电厂GIS与工作票专家系统的集成研究》文中认为电力行业在生产和管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在电厂的应用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的集成开发是现阶段满足空间决策需求的一种合理的模式,对二者集成开发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的研究,发现了二者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将二者进行集成,开发基于GIS的电厂综合性专家系统这种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想,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GIS数据库/ES数据库连接模式作为系统集成开发的方案,并通过试验找到了一条将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途径。同时,这种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的研究结果具有推广的价值。本文以火力发电厂GIS和工作票专家系统为具体研究对象,在熟悉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原理和一般开发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在开发集成系统数据库时建立对象索引数据库来联系工作票专家系统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并完成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本文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对集成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电厂地理信息系统和工作票专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然后通过OLE自动化借助集成地图开发技术来实现集成系统两部分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建立基于GIS的电厂工作票专家系统的试验性系统,完成了典型工作票任务从任务的输入到推理,再到推理结论的可视化,以至空间分析等过程,说明GIS数据库/ES数据库连接模式的是合理的,证明了建立索引数据库来关联电厂GIS与工作票专家系统的思路的可行性,完全可以应用到基于电厂GIS的综合性专家系统的开发中。同时,也说明了集成地图开发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现阶段进行专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最后,论文指出了更普遍意义下专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的途径,即通过具有空间信息的实体对象这个纽带,建立系统数据库之间的纽带数据库,在集成系统数据组织的层面上实现二者之间的集成。同时,在更多的应用领域内,随着专家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需求成为必需,GIS与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系统的结合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邵红红[3]2015年在《基于组件式GIS的火力发电厂选址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力发电厂的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对电厂建设成本控制和电厂建设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决定了电厂是否能安全、经济地运行。在自动化兴起的时代,传统的选址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结合自动化软件平台,通过软件应用辅助火力发电厂厂址选择亟待解决。本文在总结火电厂选址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火力发电厂选址方法的研究,将GIS技术引入火电厂选址领域。然后研究利用GIS进行选址的方法,提出利用组件式GIS技术开发火电厂选址系统,对火电厂选址进行辅助操作,将火电厂选址由图纸分析转为计算机分析。论文首先对工业区位论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对火电厂选址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通过对传统火力发电厂选址方法的研究,给出利用GIS技术选址的原理,分析并选择利用GIS技术进行选址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开发专门的火电厂厂址选择系统。然后,论文比选GIS系统的开发方式,确定采取将ArcEngine组件嵌入到.NET框架环境的组件式开发方式。基于厂址选择系统的需求分析,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及原则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结构设计及功能设计,从而实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而开展按厂址选择指标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在厂址选择系统的开发环境下,基于设计的功能,研究了如何建立简单的桌面GIS应用程序框架,并给出了系统基本功能、主要功能和输出功能的开发实现方法。最后,以某火电厂选址为实例,构建并运行了火电厂选址系统,对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论文将GIS技术引入火电厂选址领域,使火电厂直观化、科学化,减少了决策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选址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李金玲[4]2010年在《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指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是在一个特定组织内,通过集成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来管理该组织的环境行为。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电力企业环境管理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软件工程设计的理念,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以Visual Basic6.0为语言开发工具,开发研究了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本文就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功能需求和软硬件需求,建立了系统数据库包含25张数据表,最后设计了简洁美观方便输入的用户界面。系统能够完成以下功能:(1)用户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权限,向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功能,用户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不同的系统界面;(2) )设置了电厂信息管理、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污染排放管理、污染治理管理、电厂节能管理、环保法规及标准管理和帮助等功能,具有对相关数据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管理功能;(3)信息查询功能:系统的属性数据,可实现条件查询,通过表格形式输出查询结果;(4)输出功能:对于信息查询、信息显示的结果,系统以表格等形式输出到打印机或保存于硬盘中;(5)系统说明与帮助:对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必要的说明,对重要的数据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解释,使用户能更好地使用整个系统。系统经测试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各种功能。所开发的软件最终编译成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包,能够脱离开发环境在Windows系统下独立运行。最后对系统软件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张运[5]2006年在《基于GIS的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力设备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面对庞大的供电网络和复杂的电力设施,如何整合这些电力资源,有效地管理这些空间资源,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开发基于GIS的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依托GIS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空间分析能力,为电力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提供丰富的空间数据支持,对庞大而繁杂的电力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快速处理。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省电力公司与地市级电力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做到实时、快速地为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电力信息和空间特征,为电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电力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水平。 论文从国内外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的研究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目前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开发基于GIS的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意义。分析了目前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接着,对信息共享与管理的技术与理论进行了概述,为开发基于GIS的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论文结合广东省电力防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具体阐述了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谱[6]2008年在《基于GIS的城市给水管网叁维可视化研究》文中认为城市给水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城市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管网实际需要。通过GIS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以地形为依托,实现给水管网的可视、动态模拟,正确分析和全面了解系统运行情况,不仅能提高给水管网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还可为城市给水管网的改建和扩建、运行、维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以两个实际项目“陕西省府谷县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西安市给水管网系统水压可视化管理”为支撑,分析了目前城市给水管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GIS技术和城市管网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利用ArcGIS平台,进行了城市给水管网的叁维可视性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ArcGIS中数据组织方式Shapefile存储空间数据,创建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通过公共数据项Object ID建立实时匹配关联,实现图属数据库的一体化连接;利用VB进行城市给水管网叁维可视系统的界面设计,并实现了编辑、查询、统计、可视性分析、打印报表等功能。(2)根据陕西省府谷县城区给水管网区域地形情况,建立GIS数字高程模型,利用MapGIS软件进行数据校核,同时在ArcScene模块中以叁维图形直观显示了府谷县城区“水源地→一水厂→二水厂”地形,并根据地形情况设计了管网支线的铺设,实现了地形与管网的迭加,明确了管网的具体位置。(3)在运行工况下,通过分析管网的压力特征,依靠西安市给水管网范围内42个测压点的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将ArcMap与Raster 2 Vector(R2V)矢量化软件相结合,实现了集平面标注图、二维着色图、叁维立体图为一体的管网水压叁维透视图,直观反映了管网的运行情况。(4)在设计工况下,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利用Surfer软件对府谷县城区给水管网在现状年、近期、远期叁个阶段中,最大转输时、最大消防时、最不利管段损坏时叁种工况下的节点压力进行二维分区、着色显示,模拟管网水压分布状态,并进行了可视性分析,为府谷县自来水公司进行城区近远期管网改扩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高慎富[7]2006年在《热电联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结合立人热电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企业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数据模型采用多层结构,并以“客户/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为体系结构,建立了十个子系统:(1)设备管理子系统,包括:设备台帐、设备检修、设备缺陷、设备变更、设备定级等业务的管理;(2)生产调度子系统,包括生产早会、技术改造、周跟踪、周完成、等待停机等模块;(3)运行管理子系统,进行运行监视调整、过程控制、质量监督和操作管理,对主、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记录,一般分为四部分:公用管理、值班日志、定期工作记录、操作票管理、台帐管理;(4)视频监控系统子系统,根据厂区具体情况,将在主要出入口、煤场、各动力车间以及重点区域架设监控点。其中出入口监控点2个,其它监控点10个;(5)实时参数显示子系统,将现场实时监控系统的实时信息通过网络传往生产实时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些实时数据被进行归纳、计算、存储等处理;(6)计划报表子系统,负责各种生产统计报表、生产台帐的填写与管理工作;(7)物资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全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资设备、材料的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供应;(8)燃料管理子系统,本系统的目标就是加强燃料管理,降低成本和消耗,用先进的手段掌握燃料的收、耗、存数据,搞好验收结算,提高燃料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促进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9)考勤子系统,以员工应用非接触智能卡在考勤读卡终端读卡得来的数作为基础,以电脑作为处理工具,全面实现了考勤管理工作自动化。对每一个子系统从设计目标、系统功能、主要内容和功能参数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叙述。并以缺陷管理为例详细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

杨柳[8]2005年在《火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论述了建立火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当前应用现状。采用软件工程设计的理念对火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Windows 2000/XP为开发平台,Microsoft 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以Visual Basic为语言工具,建立了数据库ManageDB并开发了一套火电厂环境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经测试能够实现对各种环境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浏览及打印,并提供了部分系统维护功能。本文最后对系统软件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丁伟斌[9]2008年在《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制度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交易制度,因此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叁个递进的视角对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进行系统分析,具体研究层次及内容如下:首先,是一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状况的概述,作为后继研究的一个基础,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象、主体、关键概念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的界定,尤其是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交易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的阐述。尝试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经济学范式分析。其次,在初步解决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问题后,再从解除管制和电力竞争两个方面对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效率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制度设计进行规范性(Normative)分析,借助类似于路线图(Road Map)的分析范式,提出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的原则与构想。最后针对若干我国电力交易制度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关键问题进行进一步阐述。全文共有九章,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3章,主要是研究的概述性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4、5、6、7、8章:第4章主要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分析,第5、6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第7、8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进行制度设计;第叁部分为第9章,主要是研究的总结、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结论可归纳为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叁个方面: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方面:(1)本研究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出发,结合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理解,创新性地提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四个发展元:社会元(S)、经济元(E)、环境元(H)、政治元(P),并指出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在发展内涵上的双重兼容性,建立了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内涵的认识框架。基于电力发展目标的多元性,本研究建立一个考虑CO2排放约束的整合资源规划模型,来分析环保要求会对电力供给规划产生的影响。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制度化关联的历时结构的演进机制理解为一种重迭嵌入,并分为过渡性嵌入和移植性嵌入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解释,极为形象地揭示了本研究所要讨论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同时论证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会形成一个新的决策集。新的决策集形成的决策或者某种变异性决策,单独看并不合算,但如果一种具体制度以外已经有了一种互补性制度,或者参数发生了变化,那么两个制度之间的相互支持会使得新决策获得强大的推力。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方面:(2)将改革红利的共同诉求的理论引入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当中,论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动力可以归结为:各主体获得改革红利仍然是电力改革的主要动力;各主体对改革的激励构成电力改革的推动力;日益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于电力改革产生外部压力;改革的法制化成为电力改革的内在张力。将电力交易制度改革理解为一种“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指出电力交易制度不是凝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要求的提高,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和构建。因此多样性的电力交易制度均衡也提供了相互学习、不断试验的机会和机遇等,从而保证了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保持创新能力。(3)利用价值链理论、小生境理论进行产业层面的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丰富了论证的理论深度和完整性。利用Panzar-Rosse模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行实证分析,Panzar-Rosse模型作为一种非结构性方法,无需事先知道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可以定量评价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的高低。利用Translog生产函数,结合浙江样本数据,对我国配售电业的最小有效规模进行了分析。(4)由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电力交易价格,因此从定价效率的角度论述我国电力制度构建的动力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文献分析中,大多是一种定性的概括论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避开具体价格数据的束缚,利用峰谷定价模型,通过构建四种市场竞争结构模型进行电力定价效率的博弈均衡分析,结论是:如果我国电力行业的售电侧市场不开放,仅仅开放发电侧市场,并不会有定价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所以发电侧的开放能带来的改革红利甚少,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如果逐步开放售电侧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那么定价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源泉。关于电力交易制度的机制方面:(5)我国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一定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推进的进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阶段性方案可以是:着力进行区域性与全国性电力市场体系的初步构建,全面开放发、输、配电业,允许电力代输以及直供电力等交易模式。在由原有国家电力公司继续承担电力最后供应义务和调度义务的前提下,开放民营公司进入各类电力业务经营。在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和自由竞争的程度,最终将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电力市场垂直分割为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售电业四种电力企业,并采取类似电力池的交易模式或双向合约交易模式,成立集中交易的电力交易所PX及配以电力的场外交易,成立独立系统调度制度(ISO)。(6)输电体制改革(假定已经将售电环节分离),应在已经基本完成的我国输电网络的功能性分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结构性分割,可以要求电网公司在成立控股公司的安排下,将其业务作结构性的分割,分别成立输电与配电公司,其中输电公司负责电力调度与输电网络的规划、运转与维护,并且仍需建立公平的调度机制,而其它部门则回归市场竞争。(7)国家叁级电力市场是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文献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本研究利用古诺二期博弈模型的推理来分析形成不同层次电力市场的内涵,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

刘军[10]2006年在《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研究》文中提出产业活动在给人类带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不可更新资源的迅速耗竭。因此,产业生态转型不仅是解决人与自然强烈冲突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城市中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加上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消耗水平高,产品附加值低,施加于环境的危害相对严重,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而且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物质消耗的减量化和人们生产、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产出增长和物质减量,这与企业之间建立产业共生关系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产业共生网络是实现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必然选择,并根据产业共生可划分为生态产业园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类型,相应提出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路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城市范围内构建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发展、生态经济效率持续提高为目标的产业共生网络。 本研究在分析生态经济效率在国内外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围绕生态经济效率的基本内涵,研究其与相关理论的关系及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物质消耗减量目标中的桥梁作用,以及它与实现城市产业生态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生态经济效率既是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目标,又可作为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方法,还可以作为测度评价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指标体系的观点。 生态经济效率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的作用,其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值分析和物质流核算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有效方法,但二者在应用中均存在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在对现有主要产业生态转型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将能值分析和物质流分析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能值-物质分析方法,创建了能值-货币价值观和物质流重量观相结合的产业生态转型二维研究方法。 鉴于目前采用的GDP/GNP的价值体系存在着不能区分成本与收入、不能

参考文献:

[1]. 基于网络的电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 孙利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01

[2]. 电厂GIS与工作票专家系统的集成研究[D]. 程若愚. 重庆大学. 2002

[3]. 基于组件式GIS的火力发电厂选址系统研究[D]. 邵红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 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 李金玲. 华北电力大学. 2010

[5]. 基于GIS的电力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6]. 基于GIS的城市给水管网叁维可视化研究[D]. 张谱.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7]. 热电联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高慎富. 山东科技大学. 2006

[8]. 火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 杨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

[9]. 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D]. 丁伟斌. 浙江大学. 2008

[10].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研究[D]. 刘军. 兰州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基于网络的电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