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论文_李荣翠

武定县狮山镇卫生院 6516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以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7.06±1.02mmol/L vs 9.83±3.12 mmol/L,P<0.01),餐后2h血糖为9.73±1.94mmol/Lvs13.55±2.13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7.12±1.02 vs 9.53±1.53,P<0.01)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疗效分析

引言

现今,糖尿病发病人群多以40岁的中年人为主,且发病概率逐年上升,亟需临床找到合适的方法干预糖尿病患者。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出现并发症或其他别的原因需要住院治疗以外,绝大部分的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大部分患者长期在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缺少专业长久性的指导治疗,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所以社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这种专业且持久的指导性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收集我区54例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54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2.3岁,观察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5±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期间均无住院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定期电话随访.在患者门诊随访的基础上,每周给予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药物服用情况,血糖情况,是否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并再次进行用药教育。(2)详细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分发宣传册、组织小组学习、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增强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知能力。(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座谈等方式,协调患者家庭关系,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4)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定期上门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饮食指导,对于独居的老年患者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增加上门辅导和电话随访的频率。

1.3评价指标

三个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糖均得到了控制,但是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7.06±1.02mmol/Lvs 9.83±3.12mmol/L,P<0.01),餐后2h血糖为9.73±1.94mmol/L vs13.55±2.13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7.12±1.02 vs 9.53±1.53,P<0.01)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 vs 56%,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社区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还能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社区护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有效控制血糖

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多开展健康讲座,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要及时给予患者恰当的帮助和支持,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指标变化;长期有效地保持病人血糖平稳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解监测血糖与尿糖的重要性,介绍血糖的正常值及血糖的合理变化范围,保证空腹血糖在3.8-6.1mmol/L范围内,餐后2h血糖应低于7.8mmol/L。对于条件允许的病人可佩戴血糖监测仪对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如果出现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应给予胰岛素或提高胰岛素的使用量。

3.2提高遵医依从性

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活动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包括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患者很好的遵从医嘱,才能保证对疾病的长期控制,保持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以帮助和提醒患者遵从医嘱,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3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干预是患者及其家属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新途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在协助患者配合各项治疗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控制血糖,减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结论

目前社区护理干预中重点关注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监测血糖五方面,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血糖含量,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86-1388.

[2]毛晓润.社区老年高血压与糖病患者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学,2013,5(1):217-218.

[3]张雪晴.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27(20):1386-1388.

论文作者:李荣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论文_李荣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