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学历论文,核心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历案”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知识,围绕某一主题而设计的学习过程的专业方案”[1]。“学历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学习介质,其最大特点在于:以主题单元为设计单位,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旨归。本文以高中历史“学历案”的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实例,着重探讨“学历案”设计应关注的四个核心要素:主题、目标、环节、评价。 一、主题要彰显课堂教学的灵魂 1.厘清主题设计的价值 主题,是一门课程学习的要点、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是将分散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2]。简言之,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和内核。“学历案”要体现一个专题一个中心的设计策略,其最大特点在于:以主题单元为设计单位,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高中历史“学历案”的设计只有突出主题,才能彰显灵魂。要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的教学目标,唯主题二字可行之。因此,我们在设计“学历案”时一定要以主题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中。 2.明晰主题设计的策略 “学历案”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如何学会”,着重培育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思维习惯。“学历案”与传统的“导学案”不同,导学案是一节课教案和学案的合体,而“学历案”则是一个主题的教学方案。高中历史“学历案”的主题设计一般以单元为单位,无须分课时,体现整体学习的特性,课时涉及1~5课时。而现行高中历史文本都是按照专题的模式编写,主题内容非常突出,为“学历案”的制作提供了可能。 3.突破“导学案”的瓶颈 经调查发现,传统“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问题不断显露:其设计更多窄化为应试训练,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调学生的预习环节,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等等。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如何将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是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值得考量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力、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学历案”就应运而生。 二、目标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目标设计要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是一标多本,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同一考区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同时使用,学生的史学素养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之中,《新课标》修订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3]。将历史核心素养列为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2.目标设计要易于落实、便于评价 目标设计必须是本专题能够完成的,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照搬一些资料上的内容。另外,目标作为课堂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不易落实或无法落实,那么这个目标就是假大空。教学目标如果不科学、不严谨、不实用,最直接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成效,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科地位的建设,因此我们在预设目标时一定要反复推敲、不断完善,使之严谨科学。“学历案”的目标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目标设计要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 目标设计的重要追求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有效的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历案”以专题作为教学单元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扩大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自由度,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学习整合出更多时空。通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之更接近学习“最近发展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力,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环节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经历” 1.环节设计要体现学生亲力亲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由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类型构成,课型的不同决定了“学历案”的具体环节也不尽相同。传统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制作,主要包括课题、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生成(知识梳理)、重难点突破、学习成效的评价测量等环节。而“学历案”制作则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设计,突出核心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强调“做”中学和“教”中学。学生依托“学历案”可以将知识充分内化,从而实现深度学习。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留足,环节设计可以增减,总的原则就是要能够呈现如下过程:学生根据目标生成知识,突破重难点形成自己的认识,最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会”这一目的。 2.环节设计要兼顾不同类别的学生 环节设计要有高低层次之分,兼顾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由于智力、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有区别的,我们通常把他们区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历案”的设计环节中,一定要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材料呈现、问题设计要有区分度,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想象力。“学历案”设计的目的不以知识学习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历案”打破了课时界限,融合专题教学,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在实际的教学中,低层次的目标一般表述比较准确到位,但高层次的目标大多比较抽象。这是因为前者相对直观容易,后者须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思考。目标抽象化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方向感不强,没有抓手,课堂成效考评困难。因此,目标的表达要直观、清晰、明白。 3.环节设计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导学案”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历案”的设计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学历案”的设计既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为了应试而设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是教师行为,学习是学生行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学习居于主导地位,指导则处于从属地位,但指导决定学习的成效。指导主要是方法和方向层面的,学习则是运用方法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 譬如:在讲述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归纳完成表1(楷体部分由学生来完成)。“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可能无法完成,需要教师的点拨与补充。高中历史“学术背景案例”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_学历论文
高中历史“学术背景案例”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