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 普外一科 湖南长沙 410015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应用在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手术切口。结果观察组术后7d CD4+(57.18±2.99)mg/L,CD8+(34.81±2.78)mg/L,CD4+/CD8+(1.57±0.27)%;对照组术后7d CD4+(52.03±1.01)mg/L,CD8+(30.11±1.25)mg/L,CD4+/CD8+(1.33±0.1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1.18%,肠梗阻发生率2.3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2.35%,吻合口瘘发生率1.18%,肺部感染发生率0;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10.59%,肠梗阻发生率10.59%,吻合口出血发生率12.94%,吻合口瘘发生率9.41%,肺部感染发生率7.0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低位直肠癌最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愈方案,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效果明确,但是伤害大,对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够影响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1]。近年来腹腔镜器械在临床应用使得微创手术不但发展,但是在直肠癌患者中开展腹腔镜手术一直进展有限,受限于手术难度等多种因素偶没关系,因此对于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在直肠癌实际应用性、手术安全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2]。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应用在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治疗。对照组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32~71岁,平均(55.13±3.06)岁;其中I期患者39例,II期患者41例,III期患者5例。观察组85例,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34~72岁,平均(55.53±3.15)岁;其中I期患者36例,II期患者42例,III期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或者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除外手术前接受放化疗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麻醉满意后进入腹腔,查看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和肿瘤的局部状况,对近端肠管开展结扎,暴露出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并进行切断,游离Toldt间隙并将直肠和系膜游离至肿瘤的远端5cm,开展Dixon手术使用闭合器将远端肠管关闭,离断肠管后进行端端吻合,采取Miles手术方法将肛门挖除并在近端肠管造瘘,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置入Trocar,分别在脐水平、左下腹、右下腹分别取切口,置入Trocar,置入腹腔镜器械。Mile’S手术方法:使用超声刀剪开乙状结肠系膜和降结肠侧腹膜,分离盆腔腹膜后暴露输尿管,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同对侧切口进行会合,分离肠系膜下动、静脉,用超声刀切断。在患者髂前上棘同脐连线中外三分之一处行3cm切口,分开腹膜后将乙状结肠断端从造口部位拉出,开放吻合人工肛门。会阴部手术则缝合关闭肛门口,离肛门4cm作切口,显露肛提肌,结扎肛门动脉,同腹部手术组相会合,拉出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切除后开展盆腔重建后结束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Dixon手术方法:打开后腹膜分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超声刀切断左结肠动脉分支下方血管,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分离直肠前壁与膀胱,直至将直肠游离至肿瘤下方约5cm,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断直肠,在耻骨上横切口4cm,将带肿瘤的近端直肠乙状结肠拉出腹腔外,于肿瘤上方约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移除标本,使用1-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插入吻合器进行吻合,确认无吻合口瘘后冲洗创面,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和术后7d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待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CD4+、CD8+、CD4+/CD8+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表述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值<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版本。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各项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手术后7d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各项指标较手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注:与手术前比较,*P<0.05。术后7d组间比较,#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例,肠梗阻9例,吻合口出血11例,吻合口瘘8例,肺部感染6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但是由于多数患者均为低位直肠癌,因此肿瘤在肠腔的位置较低,一般深达盆腔,因此在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时视野被限制,盆腔脏器也较多,因此手术过程中切除不容易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应用受到限制,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有效的减少了对患者应激损伤,在开展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一方面要彻底将癌肿所属的淋巴引流区域脂肪组织和淋巴结进行切除,同时在肿瘤远端和近端的肠管进行切除是要保留足够长度;另一方面在手术过程中要采取切口同肠管之间隔离和预防切口肿瘤播散种植的措施[3]。
我院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出血更少,对患者免疫机能抑制更轻微,患者术后恢复快;另一方面在对于盆筋膜脏层与壁层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进行判断与选择入路过程更为准确;此外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能够消除小骨盆内的视野盲区,在达到小骨盆狭窄部位时起到了放大局部视野作用,能够让手术医生更为准确的识别盆腔神经丛,有效的发挥了保护作用[4]。
综上所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军,李亮,陈曦.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8):592-595.
[2]高王军,李福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6,14(9):910-912.
[3]张伟,刘海峰,孙静,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术后腹腔引流液中IL-6、TNF-α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761-763.
[4]葛国祥,高志海,刘烨,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3):184-187.
论文作者:唐波,杨昕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患者论文; 直肠癌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腹腔镜论文; 发生率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