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论文_贾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 010050

摘要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9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干预组50例与常规护理组49例。两组患者接受同样化疗方案的同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比较分析患者对此次所采用的护理方案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两组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早期康复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康复过程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0.00%、褥疮为22.00%、感染为10.00%、静脉炎为14.00%及穿刺部位血肿为8.00%,相比之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远远小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集患者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获得满意率为64.00%,较为满意率为32.00%,总体满意度为96.00%,而常规护理组总体满意度仅为73.47%,相比之下,取得的效果远远小于循证护理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1]。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肺癌;化疗;早期康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99例。本次研究都在患者知情签字同意之下进行,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入选的患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及病理活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明确;②失去手术治疗指证;③均无化疗禁忌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都符合正常范围;④无精神类疾病,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⑤无伴随其他恶性肿瘤;⑥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接受两组护理方案之一[2]。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干预组50人、常规护理组49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理类型、癌症分期、及病程长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诊断明确的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同样的化疗方案(PC方案:紫杉醇+卡铂),在接受化疗开始的同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而常规护理是一类很常见、很基础的护理服务,包含用药指导、饮食倡导及心理疏导。循证护理干预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针对问题,寻找循证支持、查览相关文献,为更好的处置并发症及防范此类并发症在其他患者身上再次出现,医护人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褥疮、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等。

1.32疗效判定 在治疗结束后,采取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此次所接受的护理服务进行总体评价。包含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常规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建议、心理疏导、及并发症护理,每个方面20分,共100分。计分方式为满意为20、较为满意为10分、不满意5分,总计得分>80分,则评价为对此次护理满意,而总分在60~80分之间为较为满意,总分小于60分则为不满意[3]。总体满意度为满意率与较为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早期康复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康复过程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0.00%、褥疮为22.00%、感染为10.00%、静脉炎为14.00%及穿刺部位血肿为8.00%,相比之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远远小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收集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获得满意率为64.00%,较为满意率为32.00%,总体满意度为96.00%,而常规护理组总体满意度仅为73.47%,相比之下,效果远远小于循证护理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循证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证据为支持,经验为导向,解决为目的的新护理模式,在近些年不断被应用于实际临床,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4]。在针对一类疾病,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以护理角度发现问题、看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相关数据、证据及多年临川护理经验,从而客观的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医生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疾病痛苦,提升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5]。而肺癌化疗患者在康复早期,针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频发情况,为使患者能感受到更优质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该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感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和临床实践创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护理人员参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1)鼓励护土参与医疗干预;(2)发现护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3)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来描述问题、干预和结果。通过将护理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的结合,可在医护合作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对疼痛、脱水、大小便失禁、生活状况改变、移动障碍、知识缺乏、焦虑、皮肤完整性受损等问题的处理。同时。循证护理也使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面临挑战。英国利物浦大学的Caine和Kenrick在护理管理者促进循证护理的角色研究中。通过对临床护理管理者的预算分配、目标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调查表明,临床护理管里者如果试图用职位和组织权威来促进循证护理的实践必将面临着失败。护理教育者在教学环境中应使学生转变观念,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病人对洽疗的依从性.传统的医护关系是命令与服从,循证护理将丰富护理学独立的理论体系.

本研究对比了肺癌患者在化疗早期康复阶段,采用常规护理组及循证护理干预组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接受相同的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0.00%、褥疮为22.00%、感染为10.00%、静脉炎为14.00%及穿刺部位血肿为8.00%,而常规护理组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3.27%、褥疮为44.90%、感染为26.53%、静脉炎为34.69%及穿刺部位血肿为22.45%,相比之下,表明循证护理干预方案更能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辅助化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调查、收集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发现循证护理干预组获得满意率为64.00%,较为满意率为32.00%,总体满意度为96.00%,而常规护理组总体满意度仅为73.47%。很显然在数据之下,更能证明循证护理干预能更获得患者的满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在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建议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解决社会医疗大难题[6]。

综上所述,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其满意率体现出更有价值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

参考文献:

[1] 李淑芳.肺癌患者首次化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3):116-117.

[2] 杜延梅.循证护理在肺癌化疗2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0(7):146-146,148.

[3] 李雪春.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83-84.

[4] 孙亚超,闫力.循证护理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7):1334-1336.

[5] 刘玉珍,饶菊芳.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5):3576-3577.

[6] 殷瑛.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959-960.

论文作者:贾臻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论文_贾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