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 101312
摘要: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单用二甲双胍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统计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迅速增加,目前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约2亿,而预计到2025年则患病人数可达到3亿,新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3或3/4都在发展中国家。据估计,目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而且每年还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1]。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急性应激可诱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病程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心、脑血管病变尤为重要。我院笔者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应用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治疗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较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02例患者中男59例,女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应用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3.5~57.5岁,体质量指数(BMI)在26.92~31.76kg/m2之间;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5例,34.0~57.5岁,体质量指数(BMI)在26.90~31.82kg/m2之间。两组患者间治疗前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如患者对伏格列波糖药物过敏,存在消化道炎症、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疝等肠道疾病,检测血肌酐>180μmol/L,肝硬化,妊娠、哺乳期妇女,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合并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者除外本研究。
1.2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伏格列波糖0.2mg,1日3次,进餐时嚼服,如血糖控制不满意,伏格列波糖日最大剂量可调至0.9mg,在给予二甲双胍500mg,1日3次口服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500mg,1日3次口服治疗。患者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变化。定期检测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8周后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9.0mmol/L、糖化血 红蛋白<7.0%为血糖治疗控制达标。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患者45,达标率为88.2%,对照组控制达标患者32例,达标率为62.7%,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检测治疗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腹胀、排气增加3例,腹痛2例,腹泻1例,恶心1例,口干2例;对照组恶心2例,口干苦3例,腹泻2例,厌食1例。以上不良反应均轻微,数日至数周后自行减轻、消失;未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长期血糖升高为主要的共同特征,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等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病程长控制不当则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或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2]的逐年升高,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甲双胍能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或恢复,能使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使肝糖异生、肝糖输出及肠道吸收葡萄糖受到抑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代谢得到改善,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胰岛素抵抗[3]的药物。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口干苦和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伏格列波糖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葡萄糖和果糖等的吸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单独应用即能使餐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如再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则可提高控制血糖疗效。伏格列波糖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排气增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在用药数周后,当小肠中、下段的a-葡萄糖苷酶被诱导出来,碳水化合物在整个肠内逐渐吸收以后,上述消化道反应则可减轻以至消失,临床上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见,伏格列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单用二甲双胍好,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7.
[2]潘长玉,Joslin.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3-544.
[3]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39.
论文作者:王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格列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酮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