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原材料市场变化异常,导致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波动大,给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难度,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笔者针对调研中混凝土企业存在的现状,给从业者提醒,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原材料;波动;混凝土质量
1引言
受大环境的影响,去年在粤、江、浙、沪一带混凝土原材料价格连续暴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底。由于供不应求,造成原材料质量波动非常大。笔者在混凝土企业里调研期间发现,许多企业是“等米下锅”,不管原材料质量好坏,只要到站,还来不及检测,也没按制度进行取样抽检,就直接投入生产使用,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给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所以,要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还必须从源头抓起。针对混凝土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还需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下面是本文对各混凝土企业原材料存在的质量情况进行的汇总,供各位从业人员进行参考,并能引起重视,杜绝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2原材料波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2.1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关键材料,混凝土的工作性是关系到混凝土可施工性、均匀性及后期性能发展的重要性能指标。工作性是一项综合指标,它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可塑性和保水性四个方面的含义。水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由于国家在倡导“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关停了大量的小型粉磨站,许多中大型粉磨站被大型集团收购后内部推广对标管理,一味地强调降成本,忽略质量控制,造成质量波动大,对下游产业链的商混企业的质量管控影响大。具体表现在:(1)由于水泥的热销,导致许多粉磨企业直接将矿粉掺入水泥熟料里,掺量比例过大,造成均化不匀,并且使水泥容易产生泌水,直接影响质量。(2)为了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粉磨企业将掺合料比例增加,煤矸石与粉煤灰掺量提高。如果掺用了质量差含碳量过高的粉煤灰,由于碳对水和外加剂的吸附,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低,也加大了坍落度的损失。(3)由于天然石膏资源紧缺,价格上涨,许多粉磨企业改用脱硫石膏来代替天然石膏,而且掺入比例加大,造成水泥性能改变,需水量增大。(4)水泥的陈化时间。由于水泥的供应紧俏,许多粉磨站把刚磨好的水泥直接发往混凝土企业,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陈化时间短的水泥,出厂温度高,容易导致混凝土需水量大,坍落度损失大。曾经有混凝土企业使用陈化时间短的水泥,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即凝结硬化在搅拌车内。
2.2矿粉
矿粉是以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磨制而成的一定细度的粉体,它的性能取决于高炉矿渣的特性及其磨细程度,也与粉磨过程中添加的石膏和助磨剂有关。(1)受利益驱使,部分矿粉厂直接将石灰石磨细添加到磨细矿粉中,冒充矿粉销售,导致活性指数不合格。(2)由于资源紧缺,经销商到处采购劣质矿粉混掺进行销售,有混凝土企业检测出使用S75不到的矿粉替代S95 的矿粉使用。
2.3粉煤灰
粉煤灰是电厂的煤燃烧后的副产品,高质量的粉煤灰能够降低混凝土的需水量,并且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煤品质的波动,煤粉燃烧条件和工艺的变动,粉煤灰的品质波动很大。(1)使用含碳量高的粉煤灰,由于混凝土企业试验无法直接检测碳含量,但碳含量高会增加混凝土需水量,加大对外加剂的吸附,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不利。(2)因为优质的Ⅰ级、Ⅱ级灰产量有限,许多经销商采用 Ⅲ级灰或统灰来替代,运输车里下面是统灰或Ⅲ级灰,表面上一层是 Ⅱ级灰,所以进站检测时取样化验合格,以次充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石子
石子在混凝土中起到主要骨架作用,去年开始,天然资源控制严格,严禁滥开采,关停了大量矿山,造成江、浙、沪一带石子价格暴涨,由年初的50多元每吨上涨到90多元每吨,石子的产地来自安徽、湖北、江西等地。(1)石子的含泥量超标,由于外地石子没有经过水洗,含泥量达到3.5%~5.0%。(2)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与压碎值不合格,通过试验表明,针片状含量达30%以上,压碎值达35% 以上。(3)有混凝土企业直接采购石灰石替代石子使用。
2.5砂子
在去年关停大量的石矿后,石粉用量也受到冲击,许多企业不择手段,到处抢购黄砂。在调研中发现,各企业花样百出。有采购赣江砂拼特细砂的,有直接使用细砂的,有长江砂拼特细砂的,有湖砂拼特细砂的,有碎屑拼特细砂,有机制砂拼特细砂,砂场一起风,整个企业到处细砂飞扬。(1)砂子的细度模数偏细,导致吸水量增大,影响强度。(2)砂子(碎屑)含泥量过高,经了解,多家企业的含泥量超过8.0%。(3)有部分企业干脆直接使用海砂拌制混凝土,也无法提供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报告。
2.6外加剂
对于商品混凝土而言,无论加入任何外加剂,都要求混凝土具有尽可能高的流动性,以便于混凝土的搅拌、成型,同时为满足混凝土的可施工性,要求经时损失率要小,从技术经济性的角度,希望外加剂能以少的掺量获得期望的技术效果。(1)外加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外加剂厂家回扣、低价来促销,导致质量无法保障。(2)有些外加剂厂家以次充好,造成混凝土超长时间缓凝甚至不凝结。(3)某膨胀剂经销商直接用粉煤灰替代膨胀剂,在企业送货时被人举报,现场被质检部门查获。
3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材料质量波动情况频繁,导致混凝土企业的质量控制无法正常进行,来不及进行试验验证,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如何规避质量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这也是我们混凝土企业管理者与技术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技术工作经验,认为:(1)针对目前原材料市场质量波动情况,组织技术人员多加强试验验证,有一套成熟的应急措施方案,并能组织贯彻执行,让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能保证对各种质量情况的波动进行快速处理。(2)企业经营者不能一味地对原材料价格进行比对,关键是原材料质量与综合成本的对比,大部分经营者单看价格,不懂得从综合成本来分析利弊,所以导致原材料市场混乱,原材料供应商低价投其所好,结果导致混凝土企业综合成本直线上升。(3)严禁采购不合格原材料进站,以及命令试验人员禁止使用不合格原料,否则会因结果控制不当产生质量问题。某混凝土企业在材料紧缺时直接采购含泥量高的细度模数在0.6的特细砂来生产,试验室主任一看没把握,如此细的砂怎么去生产C35混凝土,不敢和领导报告,怕领导批评没水平,直接在C35的常用配比上每方多加50公斤水泥,但28d后强度依旧不合格。(4)原材料供应商应选择两家及以上的单位供应,拓展采购渠道,这样可以避免供应紧张时材料采购的困难,有效预防病急乱投医的现象。(5)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训,深刻体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真正让质量过硬的合格产品交付市场。(6)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混凝土质量不负责任的处罚力度,因为近年来的工程质量事故不断,给社会与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建议对于不重视质量,屡次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应从严处罚,甚至取消经营资质。
4结束语
由于混凝土材料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因此,只要其中一种材料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都会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导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工作人员在运用混凝土材料中,就需要重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进而有效提升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续蛰.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J]. 四川水泥,2015,(03):102.
论文作者:庞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原材料论文; 企业论文; 细砂论文; 水泥论文; 石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