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主体的结构,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中,需要结合技术的核心的,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进行应用。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商用建筑还是民用住宅,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都是建筑在建设与使用中人们的关注点,需要对此给予更多重视。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1.1测量主体结构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也是保证后期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更应该做好测量工作。最终的测量数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参考,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其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高层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1.2模板工程施工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最重要、且工程量最大的就是模板工程施工,其占据了整体施工的大部分时间,且工程量也占总体工程的接近50%。首先,在模板工程施工开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地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模板设计的完整性,提升其强度和硬度;其次,在设计相应方案后,要对模板的材料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必然会提高模板的安全性,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同时,要尽量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在模板施工完毕后,必须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质检工作,一方面,建筑队自身要事先进行相应的质检工作,做好记录以便于后期分析,在自身质检合格后,要上报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在进行拆除工作时,要计算好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注意楼层负荷等因素,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拆除。
1.3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
1.4混凝土浇筑工程
为保证主体结构的承载力,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浇筑工作要确保落实到位。对于建造高层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两种材料其一是混凝土,其二是钢筋。所以要切实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以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涉及多方面建筑,在建造屋面、墙体等都需要混凝土,且不同环节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施工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对于梁体结构,要保证对其进行充分浇筑,以保障后续工程的有序进行;而对于柱体结构而言,要避免出现蜂窝等情况,所以对水泥的搅拌时间要进行控制,且厚度应在0.4m左右为最佳。同时,要保证建筑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充分,此外,在对5m以上的高楼层建筑进行浇筑时,要在柱体中间位置留洞,从中间部位开始进行浇筑,避免材料分离的情况出现。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遵守相关的制度,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开展工程建设的前提。所以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工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有法可依。上层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环节都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科学的管理要求,并把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保证管理上的清晰明了。
2.2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问题是受众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息息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充分意识到,只有把施工的技术控制好,才可以有效保障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全面且严格地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为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放线测量工作时,还需要设计与使用专业的控制网,这一操作会涉及到庞大的数据信息。基于此,在信息处理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当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管理结构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问题。最后,应当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不断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研究提高施工质量的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进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
2.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工程建设都离不开人。所以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想切实保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组建一只高质量的施工队伍。在选定施工人员后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同时掌握对每个施工设备的操作技能。
结语
在建筑主体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工程建设更多的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不同阶段的施工等展开有效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中对钢筋工程的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这些建筑阶段的特点,严格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保证结构的核心施工工程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2]叶莺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2.
论文作者:张琨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测量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