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状况。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高达94.64%;治疗后DASH_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理想,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手法整复;上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04-01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6%~10%,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且以女性居多,主要由外力突然撞击所致,损伤后患者上肢功能受限,伴有明显疼痛和肿胀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开展及时有效治疗。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多采取手法复位治疗,且随着内外固定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和闭合复位方式应用广泛,但是会对患者造成再次损伤,临床日渐重视无创方式探究,其中中医整复方法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治疗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10月,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49~70岁,平均(59.83±3.25)岁,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8例,高空坠落10例,重物撞击18例,其中伸直型骨折31例,屈曲型骨折25例。
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患者;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骨折移位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1];
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患者;无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陈旧性骨折情况患者[2]。
1.2 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保证肩肘关节外展,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给予针对性手法整复治疗,对于伸直型骨折患者,助手握住患者前臂近端肘部关节,肘关节屈曲角度控制为90度,前臂中立位,医者握住患者腕关节,确定骨折远端侧移部位,双手拇指握住,顺势牵引,松动牵开后维持牵引力,对骨折远端进行挤压,其余4根手指提起骨折端,医者旋转手腕用力屈曲患者腕关节,随后在维持牵引下外敷中药,配合夹板固定;对于屈曲型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反,若伴有脱位情况,在上述复位固定操作时配合脱位纠正即可,复位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早期可进行肘关节、肩关节和指间关节活动,每周射片1次了解骨折位置情况,3周后若无明显不适情况可配合前臂旋转训练,4~6周拆去夹板,配合中药熏洗,开展手法理筋,配合腕关节功能训练。按照中医骨折三期用药原则辩证施治,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手法理筋促进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估,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体内容如下:显效:整复后临床症状消失,形成连续骨痂,无明显畸形情况,前臂旋转受限角度低于15°;有效:整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骨折愈合,但对称效果欠佳,伴有局部不适情况,前臂旋转受限角度低于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3];上肢功能评估,使用DASH_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量表,对上肢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共计34项,每项1~5分评分分值越低提示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5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53/56)。
2.2 上肢功能
治疗后患者DASH_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上肢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具体发病多与暴力撞击有关,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问题明显,导致密质骨、松质骨交界处较为薄弱,当外力作用时造成桡骨远端向掌侧或者背侧移位,出现骨折情况,伴有红肿和疼痛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开展有效治疗,目前临床复位治疗应用广泛,其中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较理想,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理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医手法整复可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具体操作时应充分了解致伤机理,并明确骨折类型,结合桡骨解剖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伸直型骨折为例,整复过程中必须屈腕尺偏固定,而屈曲型骨折则应保证伸腕尺偏固定,力度适中,力度较小会影响复位效果,一旦出现复位不到位情况会影响预后功能恢复,但力度较大会矫正过度,同时复位后配合夹板和功能训练,合理控制夹板位置及角度,保持复位下过,并维持正常的尺偏较和掌倾角,强化治疗效果。
综上,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理想,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昀.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9例[J].西部中医药,2017,30(02):107-109.
[2]覃纯初.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29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4(15):116-117.
[3]何和与,吴开弟,黄泽晓,等.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Ⅰ型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v.20(05):67-70.
论文作者:黄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患者论文; 桡骨论文; 远端论文; 上肢论文; 手法论文; 功能论文; 中医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