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进出口预测与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分析论文,进出口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7年我国进出口预测
根据截止至2006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我国2006-2007年进、出口额进行了测算。由于美国、欧盟是我国的主要顺差来源国,课题组还测算了中美、中欧之间的进、出口额。此外,还测算了部分主要商品的进、出口额。测算结果如下:
1、根据计量模型的测算结果并考虑到其他修正因素,课题组预测:2006-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差距将缩小,但贸易顺差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06年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约为17706亿美元和21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和22.9%左右;出口额分别约为9730.8亿美元和1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和21.9%左右;进口额分别约为7976亿美元和98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和24.1左右;贸易顺差增速呈下降态势,分别约为1755亿美元和1960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和11.7%左右(见图1)。
2、预计2006年、2007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分别约为2031亿美元、250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6%和23.3%左右;我国从美国进口总额分别约为597亿美元和72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5%和20.7%左右。
3、预计2006年、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分别约为1810亿美元、2509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和38.6%左右;我国从欧盟进口总额分别约为904亿美元和112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5%和23.9%左右。
4、2006-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贸易顺差增速较快。预计2006年和2007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9832亿美元和12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和25.9%左右。机电产品出口分别约为5524亿美元和7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和28.3%左右;机电产品进口分别约为4309亿美元和52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和22.9%左右;贸易顺差增速较快,顺差分别约为1215亿美元和179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8.7%和47.4%左右(见图4)。
5、2006-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所增大,贸易顺差呈上升趋势。预计2006年和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5342亿美元和6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和30.6左右。高新技术出口分别约为2847亿美元和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和35.7%左右;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约为2495亿美元和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和24.8%左右。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呈上升趋势,顺差分别约为352亿美元和75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0%和113.2%左右(见图5)。
6、预计2006年和2007年,服装出口总额约为925亿美元和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和15.6%左右;纺织品出口总额约为487亿美元和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和11.6%左右;鞋类出口总额约为219亿美元和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和13.4%左右(见图6)。
7、预计2007年,原油进口总额约为8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左右;铁矿砂进口总额约为22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左右;成品油进口总额约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左右(见图7)。
二、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高额贸易顺差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经济环境和政策没有发生很大变动的情况下,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将超过1600亿美元,2007年-2010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将按照年均10-15%的速度增长。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出现的贸易失衡问题,是我国经济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在对外贸易领域作用的结果,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顺利进行。应对我国贸易失衡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单纯依靠短期内外贸政策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贸易失衡的问题。此外,调节贸易平衡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的贸易失衡不仅源于自身结构性失衡,也部分地源于主要贸易伙伴的结构性问题。应加强谈判力度,提高国际间的政策协调能力,争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积极配合。
2、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过多且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激化了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了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了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并放缓其增速,应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服务贸易;鼓励“藏汇于民”,改善资本项目收支以控制增速;逐步降低国内储蓄率,加速我国外汇市场建设。
3、2007年我国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可能存在的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应对其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针对主要贸易伙伴新近出现的法律,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其次,努力转变经济结构,变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再次,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此外,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相关行业要重视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
4、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各行业影响殊异
本次政策调整对各行业影响殊异,但总体上来看利大于弊。在短期内,部分行业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利润率可能出现下降趋势;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此次调整有利于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及自有品牌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有利于缓解贸易失衡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可进一步下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
然而,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的冲击仍然不容忽视,应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并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鼓励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加强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
5、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亟待提升
利用外资质量的提升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贸易平衡、改善产业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更多地采取一般贸易方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鼓励FDI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限制投机性外资的流入,防止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