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市政绿地改造技术研究论文_陈中华

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市政绿地改造技术研究论文_陈中华

上海普陀区园林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00333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生态节约理念在如今的市政工程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开始逐渐地利用绿地设计来提升生态城市的相关理念。文章就基于生态节约理念,对市政绿地的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改造技术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节约理念;市政绿地;改造技术

市政绿地是改造技术是实现城市生态节约、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所和功能单元。其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的前提下,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进行整体是规划。并且以生态设计理念为主,结合绿地空间布局来合理安排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布局和规模,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1 市政绿地改造技术中的疑难问题

1.1 市政绿地改造技术结构单一

在市政绿地的改造技术中,一些技术人员只是重视市政绿地的绿化效果,而忽视了生态的多样性。这就会是绿地中的植被被孤立,缺乏了相关技术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1.2 不健全的市政绿地规划体系

在具体的绿地改造技术中,由于在规划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质量和效率,甚至没有提前拟定好一个完善且统一的规划方案和标准,这样就很难改造出一个集生态理念为基准的市政绿地。因此,在对其进行改造之前,我们应该对其设计方案和前期情况进行完善,这是十分重要的。

1.3 与城市历史文化脱节

市政绿地的改造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脱离城市本体而存在,它是一座城市的形象门面,也是展现当地城市文化与特色的重要窗口,可以为想要了解城市历史的人树立一个鲜明且独特的形象。但是在具体的改造技术中,设计人员没有将对于城市特色文化或景观建筑的保护放在首位来考虑,一些文化遗迹惨遭破坏。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建成的绿地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脱节,后代智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了解历史,这对于本地文化的发展和延续的负面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2 生态理念下的市政绿地改造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2.1 工程概况和现状

普陀区杨家桥地区桃浦河沿岸西侧绿地景观改造工程是普陀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后第一个新建的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的城市绿地。项目位于桃浦河西岸,北起真南路,南至交通路,绿化景观施工面积10039㎡,铺设mcot无机透水混凝土道路2310m2,土建广场观景平台面积1107m2。普陀区杨家桥地区桃浦河沿岸综合整治绿地工程分为东西两侧,桃浦河西侧基地原为杨家桥菜场,多为违章搭建,环境脏乱,目前已全部拆除。西侧基地紧邻杨家桥小学、杨家桥二街坊、明翔实验学校,面积为9885m2。东侧基地北端目前为封闭式绿地,南端小区权属线侵入河道蓝线。

2.2 设计改造功能定位

(1)通过对桃浦河文化历史的挖掘和提炼,重现桃浦河历史风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原杨家桥菜市场进行五违拆除工作,对杨家桥地区周边区域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对桃浦河进行综合整治,提升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品位。

(3)建设一块服务于周围居民、学校的开放式公共绿地。

(4)建设同心家园,设置一条便于市民健身、出行的慢行道。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能有效的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既健康又节能环保。

(5)绿地整体地势低于周边小区和学校,同时设置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道路、地坪和铺装的基础和面层也采用透水材料,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2.3 具体的改造技术设计理念

因为基地两侧多为居住区和学校,整个滨河绿地以健身娱乐、生态休闲为主题,立足于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对桃浦河两侧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品位,重现桃浦河的历史风貌。

西岸设置4.5m、东岸设计1.5m宽的慢行道贯穿桃浦河东西两岸。西侧可实施的范围较宽,道路采用流畅的曲线形式。与乔木、灌木与草坪组合形成宜人的滨河景观带。并布置有自行车停放点、健身场地、特色座椅、垂钓区域等设施,供周围居民游玩和娱乐。

2.4 具体施工改造实施情况

绿地是一条狭长的绿带,由一条4.5m宽的慢行道贯穿绿地,两侧广场及自行车停车场铺装以无机透水混凝土为基础,生态陶瓷透水砖为铺装面层。绿地中部开挖了两个面积约为950m2的下凹是蓄水池,地下排设透水管,水池上种植水生植物,美观整洁,下雨时蓄水。绿地两侧建宽40cm的排水沟,挖好后埋不锈钢槽,槽内放置蛋石,上盖不锈钢网片,雨水花园设溢水口,当下雨时雨水流入排水沟(植草沟)通过溢水口流入雨水花园储存起来,满足绿地日常的养护需要。如桃浦河西侧绿化施工面积10039m2,道路面积2310m2,种植了香樟、银杏、榉树、朴树、无患子、元宝槭、苦槠、甜槠等乔木185株,桂花、丁香、海棠、竹柏、红枫、石楠等灌木88株,色块1279m2,地被482m2,草花250m2,水生植物61m2,草坪3877m2。安装景观路灯34个。

3 如何做好生态理念下的市政绿地改造技术

3.1 和谐的城市景观构建

在生态理念中,生态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因此,在市政绿地的改造技术时,要以生态多样性来确保市政绿地周边的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改造技术中医和谐为主主旨,按照城市和谐、历史与未来和谐以及人的和谐来完成相关的绿地改造技术。

3.2 需要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及其有限。因此,市政绿地改造只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来进行。如果是通过扩大绿地面积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则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想要促进城市生态绿化质量的提升,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根据具体的城市特点来构建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案。想要确保市政绿地改造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设计施工过程的顺利,节约型的生态理念就显示出了它的优点,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3 科学地对植物进行配置

应选择层次具有错落感的植物来进行配置,绿化植被要与市政设施的搭配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也就把植被的生态效益进行优先考虑。另外,丰富的物种种类在构建绿化植被时也非常重要。想要充分体现出植被自身的特点和习性,就要从植被自身的生长特点出发,以构建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植被。

3.4 因地制宜地选择本地植被

组成现代节约型市政绿地生态改造系统的关键,就是植物的配置和种植,主要包括如何科学地选择植物品种以及如何建立景观植物生态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原则就是选择本地植物,并适当搭配外来物种。在选择绿化植被时,要尽可能地选取本土的植被。因为本地植物在节约型市政绿地改造设计中不仅可以发挥出其绿化优势,而且还具有成本低廉、容易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存活率高、本地特色鲜明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且其具有十分可靠的生态安全性,对于成本的节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5 延续城市的历史底蕴与风貌特色

城市所在地居民的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是影响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和城市面貌审美走向的主要因素。这就和上文我们所说的一样,市政的绿地改革是不能脱离城市的自有历史和文化底蕴来凭空进行设计的。优秀的市政绿地改造设计必须把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完全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特点凸显出来。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城市居民的归属感,提高整个城市的凝聚力。因此,在对市政绿地进行改造设计时,要了解所在城市独有的文化和精神,将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独特地貌等有效地融入到设计中,实现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城市以及人之间的和谐共赢。这样一来,不仅凸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而且在体现不同绿地改造设计特点的同时,也彰显了城市所独有的“城市品位”,使得绿地改造和城市的底蕴进行完美融合。。

3.6 循环再利用资源

循环再利用理论是节约资源的关键手段,它主要是以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与物质转换为基础,继而对资源的回收整合再利用的过程。因此,在市政绿地改造技术的设计和建立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为了不使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就要减少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的使用以及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4 结束语

在市政绿地的改造技术中,将准备工作做好至关重要。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当然,我们还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绿化改造技术,将生态节能理念与其相融合,提高市政绿地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车文瑞.浅析生态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7,37(4).

[2]潘春明.生态技术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论文作者:陈中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市政绿地改造技术研究论文_陈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