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进行血液病脾切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结合腹腔镜下血液病脾切手术治疗特点,分析术前准备、术后以及出院指导等相应措施。结果:应用腹腔镜进行血液病脾切,具有创伤面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结论:加强出院后指导力度,确保手术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脾切;护理
随着腹腔镜脾切技术的熟练,国内外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越来越多,其适应症由最初的血液病正常脾切拓宽至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具有创伤面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自2011年以来,接触多例腹腔镜下脾切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49岁。在病人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等症状。
1.2手术步骤:①观察孔位于脐左1cm,置于30°腹腔镜。主操作孔位于左腋前线和左锁骨中线肋缘下,插入分离钳或超声刀等,负责主要的手术操作。辅助操作孔位于剑突下左侧,插入五爪拉钩负责暴露术野。②腹腔穿刺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4个穿刺点分别置入10mm的穿刺套管,插入相应的手术器械。③用超声刀自胃大弯侧中上部分离脾胃韧带,显露脾门。在近脾门处分离出脾动脉,丝线结扎,此时脾脏缩小,被膜损伤的大出血可能性减少。沿脾结肠韧带近脾侧分离脾下极、后腹膜及脾上级,使脾脏充分游离。④应用血管自动吻合器将脾蒂的主要血管一次性夹闭切断,也可应用中、大号以上钛夹夹闭后切断。为避免自动吻合器或钛钳夹过厚组织而使血管滑脱,钳夹前应尽量把脾蒂外脂肪组织分离干净。随着腹腔镜技巧的提高,已能对脾蒂血管进行结扎或缝扎处理,操作方法与开腹手术无异。⑤切断脾蒂后,将左上腹穿刺扩张成18-20cm,由孔内置入塑料回收袋,袋口两侧由剑突下及腋前线处的钳子抓牢后撑开,以有钩持物钳将脾放入袋内。袋口拖出腹壁外,用卵圆钳将脾夹碎后分块取出。若脾脏巨大,也有人建议在左下腹做一小切口取出脾脏。⑥切脾操作结束后,复查术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和周围脏器损伤,并积极寻找有无副脾存在。⑦脾窝放置引流管后,排出气体,取出穿刺套管,缝合穿刺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一般准备:注意改善全身情况,保护肝功能,纠正凝血功能不全,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术前进行胃肠减压,适量备血。根据外科手术的一般常规,进行手术野备皮,按照全麻准备。
2.1.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该症状手术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须向患者家属介绍基本的手术方法及必要性,帮助其打消疑虑,放平心态,做好思想准备,以配合手术获得成功。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完毕之后,应注重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产生并发症。利用心电监护仪,对血氧、血压、呼吸等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术后出现血压及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脾窝引流液呈血液性液体,则可能出现术后出血,应及时汇报值班医生,采取应对措施。
2.2.2脾切除后发热:脾切除术发热较一般腹腔镜手术时间长,幅度较高,一般在38-39℃,持续2周左右。其特点是患者一般情况好,食欲正常。一般认为原因是脾切除术后,脾静脉血栓形成、膈下积液、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代偿不全以及胰尾损伤等。脾静脉结扎后形成盲端,血流缓慢,加之血小板突然升高以及术后长期卧床等,均可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引起长期发热。所以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护患者。
2.2.3引流管护理:确保管道通畅,避免出现引流管折叠或者扭曲的问题。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做好相应记录,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则报告值班医生。如果引流液呈鲜红色,则预示为活动性出血,应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必要时予以止血药。如果引流不畅可用手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负压引流。
2.2.4出院指导: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出尽康复,若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本组9例患者,切口感染1例,术中输血1例,血小板增高1例,无死亡。7-14天左右全部治愈出院。
4 小结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面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全新技术,因此对护理要求较高。应掌握腹腔镜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以及不适应症等临床表现,做好相应预防与处理措施。在手术前,做好患者生理准备于心理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进行管道护理,并配以必要的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许红兵,等.腹腔镜脾切除一例报告,内科外科杂志,1994.1(增刊):293
[2]仇明,等.腹腔镜技术在脾切外科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5,8:507
论文作者:谭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脾脏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病论文; 腹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