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牵伸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晓芳

张晓芳

【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牵伸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是73.3%,总有效率97.2%。对照组的治愈率75%,总有效率94.4%。治疗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度。结论 电针配合牵伸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关键词】 电针; 牵伸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至椎管内使相邻组织遭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腰痛、下肢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治疗方法众多。本文是通过电针配合牵伸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疗效。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60例病人均为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人,治疗组30人,其中治疗组男性1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为42.7岁,平均病程3.1年;对照组男性14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42.1岁,平均病程2.9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①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⑤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好转: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减轻,肢体功能改善,但病情不稳定,有时严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纳人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坚持完成3个疗程者。

③年龄15-65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5.排除标准

①游离型或重度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鞍区症状者;②严重椎管狭窄;椎弓崩裂和重度骨质疏松者;③合并精神疾患患者;④腰部局部有较大面积皮肤破损者;⑤孕妇;⑥合并肝肾疾病、呼吸系统、脊椎结核、肿瘤、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极度衰弱者等情况。

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共计30人,采用电针配合牵伸训练;B组为对照组,共计30人,采用口服双氯芬酸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周。

1.电针配合牵伸训练组

1.1电针:常规针灸取穴及操作参照《针灸治疗学》(第六版)针灸治疗腰腿痛。选取患侧的肾腧穴,大肠俞穴,秩边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阳陵泉穴,阿是穴。电针仪选用频率100 Hz ,脉冲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

1.2 牵伸训练

1.2.1仰卧位牵伸训练: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或屈髋屈膝),带动腰部向一侧旋转,上肢保持平直,保持该姿势10~20秒左右后回到起始位。再反方向右侧完成该动作为一次训练。每天3组。每组10次。

1.2.2左右牵伸训练: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位,双手交叉上举过头,掌心向上用力伸直,上肢左侧伸展成弓形;腰部向左侧屈至最大范围,保持该姿势10~20秒左右后回到起始位。再反方向右侧完成该动作为一次训练。每天3组。每组10次。

1.2.3旋转牵伸训练: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右后转体双手触墙或至最大范围,保持该姿势10~20秒左右后回到起始位。再反方向左后转体完成该动作为一次训练。每天3组。每组10次。

1.2.4前屈牵伸训练: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前屈,双腿伸直,左手抓握右手,右手经左脚面抓握左脚跟或至最大范围处,保持该姿势10~20秒左右后回到起始位。再反方向右侧完成该动作为一次训练。每天3组。每组10次。

2.药物组

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每日2次,每次1片。

治疗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结果如下

本组治疗均获得随访,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3.33%。通过数据统计,可见治疗组(电针配合牵伸训练)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度(药物组)。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至椎管内使相邻组织遭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腰痛、下肢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瘫痪。下腰椎骨性结构的改变:棘突偏斜、关节突关节的偏斜、腰椎曲度的变直在25-55岁患者中与腰椎间盘的退变有密切关系3。

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之归属于“ 腰背痛” 等范畴。 腰部是阳经经过的部位,六淫之邪侵袭, 由皮毛而至经络,引起经络的气血凝滞,发生腰痛。《 内经》中提到的侵犯经络而引起的腰脊痛的外邪有寒, 湿, 热, 燥, 湿热, 寒湿6 种,其中尤以风、 寒、 湿邪最为主要。属中医学中“腰腿痛”、“痹证”等范畴。现代电生理学研究表明针灸有中枢镇痛作用,可能与激发下行抑制,对痛觉冲动在脊髓内的传递进行控制和影响。电针是按照中医理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理论实施的,加上电频输出,可使表层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黄韧带收缩,压迫突出物稍变平,使椎管相应扩大,神经根受压减轻4。

牵伸技术能导致关节软骨暂时性力学压降低,防止了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磨损和撕裂,受损关节负重的减少,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和保护性新生修复组织。持续的牵拉张力也有可能刺激新生软骨表面的形成。当结缔组织和肌肉受到有规律的正确的牵伸时,柔韧性得以发展,关节活动度得以增加,能提高主、被动角度,提高本体感觉,减少疼痛等方面作用。腰痛病人中常可见多关节肌,如腰背肌、 腹肌、绳肌和髂腰肌的短缩或延展性降低。适当的牵伸可恢复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其柔韧性,从而较好的适应各种活动或运动,改善腰椎的排列和受力,使其受力分布均匀,牵伸也可使痉挛的肌肉放松[5]。牵伸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软组织的延展性,纠正腰部的不良姿势,改善腰部组织的排列,改善各个结构的受力情况,增加腰部活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减轻腰部受伤,使肌肉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更好的适应腰部的各种活动[6]。

结 论

本文通过电针配合牵伸训练使用能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电针可促使颈部气血顺畅,达到通络止痛的功用,起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牵伸训练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肉延展性。通过二者结合发现其疗效显著,起效快,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但本文观察的病例数不够多,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管理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林智军,李玉茂,谢晓勇,等.下腰椎骨性结构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5):5687-5691。

[4]李书耀.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07,19(9):43-44。

[5]韩瑞,都艺萍,吴疑文.5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80。

[6]李嘉祁. 躯干肌肌力训练与牵伸对慢性腰痛的康复作用观察[J].现代康复,2011,5(4)40-41。

论文作者:张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电针配合牵伸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