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越来越多。市政公路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路面作为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和路基一起在日常运行中,承受着较大的交通运行压力和运输压力,为了保障公路路面的稳定运行,就必须要保证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针对目前我国公路施工的发展现状,尽管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市政公路施工的复杂性,导致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产生因为施工技术不达标,而导致路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的情况。那么,本文就对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如今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使用率持续提升,对于结构的要求以及对于施工质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增强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是很重要。现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怎样充分发挥沥青路面的优势,并且需要分析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方法。
1当前沥青路面施工建设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1.1车辙
车辙就是车辆在行驶过路面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车辙的形态与路面养护的质量评估息息相关。沥青路面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道路情况。施工方可以通过车辙来判断沥青路面使用的质量和期限,从而根据不同市政道路的不同状况来进行相应的修缮。但在当下的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却往往无法及时发现相关的道路问题。在车辙已经对路面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和变形时,不能尽快地完成对市政道路的维护工作,从而降低了居民出行的舒适性与稳定度,并对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带来负担。
1.2裂缝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沥青也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因此自身特殊的性质,具备一定的弹性,受温度的影响会出现涨缩的现象,相关人员如若没有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就会使路面产生裂缝,进而影响施工的质量,严重时更会影响路面交通的安全性。
1.3路面泛油、油包
通常来说,路面前期出现的油包和泛油现象都不会对道路的使用性能产生过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或公路使用过程中,此类问题往往被忽略。路面出现油包或者泛油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施工设计不够科学、路面平整度不佳。路面平整度不合格,在路面地势较低的位置就会聚集大量的粘层油,最终造成路面油包和泛油现象。路面一旦出现油包或泛油现象,就会严重影响粘层油的粘结力度。路面泛油和油包现象在初期一般对公路的影响不明显,不会对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造成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问题逐渐积累,油包对粘结层的粘结力逐渐增加,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粘结层的粘结力就会彻底失效,最终造成路面产生裂缝。
1.4磨光
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运转,车辆在路面上行驶会导致沥青路面磨光,进而导致路面摩擦力下降,导致车辆行驶安全性受到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路面磨光问题时,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一定要参照相关标准,保证配比的科学性,进而确保路面的质量以及性能,为车辆安全形式奠定基础。沥青路面磨光导致路面抗滑能力下降,抗滑性能低于规范要求值。大部分路面磨光发生在高级公路中,造成路面磨光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行驶过程中,行车水平力使路面表层骨料棱角被磨掉,或者沥青路面油石比过大,泛油严重。因此,路面磨光路段应加铺抗滑表层,采用拌和法或者层铺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表面处治。此外,使用的材料也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文献的要求。
1.5剥落
当沥青混合料配比产生问题时,就往往会导致剥落情况的出现。沥青的剥落现象会因为路面温度的升高而越发严重,再加之路面基层含水的问题,给道路的安全运行带来越发不良的影响。
2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类型,沥青路面有着表面较为平整、形成较为舒适、坑洼情况较为少见等多种优势,而要想保证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要注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此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加强对于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视度,将施工中所需要的各项材料以及设备等准备妥善,对相关材料的合格性进行检测,避免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的应用,为提升路面施工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施工之前还要将各种施工设备准备齐全,结合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调试,对设备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不会影响施工进程和质量。此外,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程序较为复杂,设计的内容和知识面都相对较广,所以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也是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这就要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分配。
2.2正确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首先需要根据有关规定来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而且需要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试验以及生产配合比试验,选择最合适的沥青用量以及级配比。其中最合适的设计方法就是选择马歇尔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其次选择钻芯取样的措施来开展试验路段的施工,之后开展马歇尔试验。主要就是为了掌握沥青的用量,而且需要把这个当作参考,确定生产用量标准配合比,给之后的沥青路面混合料的生产提供保障。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可以私自修改相关的数据,需要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生产配合比的需求。
2.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技术要点及工程一体化的应用
沥青进行运输过程中应该选择自卸汽车,同时运料车在出场之前需要安排专人完成测温,要求沥青混合料出场过程中的温度在120~150℃之间,运料车需要注意其中运输沥青总量需要低于最大容量。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出现紧急制动的情况。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搬运应选择施工自卸汽车,在沥青运输前首先要清理好车厢,还需要在车厢以及车板上涂抹油水混合物,进一步防止沥青与车厢粘结。与其他施工项目相比,市政道路施工具有工期相对较短,施工专业领域多以及施工技术复杂的特征。因此,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中一体化管理也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前期施工招标工作,以及施工计划工作,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施工需求,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系统以及风险控制系统,甚至还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随着建筑工程一体化信息管理工作模式的建立和应用,能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明确自身管理责任,与此同时还能够规划整个施工管理工作,对道路施工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帮助。沥青路面施工工程一体化的应用技术对提升整个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2.4沥青混合料摊铺
结合该市政路面的宽度,技术人员决定采用两台具备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包括找平装置,运行较为稳定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实施摊铺。道路的底部与中面层采取走线方法进行施工,道路表面层则采取平衡梁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环节,摊铺机要保持匀速行驶,其行驶速度和拌合站产量相符,进而保证摊铺路面真正实现均匀、不间断摊铺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环节,作业人员需要结合外界气温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调节方法对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进行调节,摊铺过程之中,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若运用双机或者摊铺机熨平板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能够超过65℃。运用双机或者三机梯进式施工,相邻的两个施工机械间距不能够超过20m。在摊铺施工过程之中,技术人员要随时对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离析或者边角缺料现象,要及时换补料。
2.5沥青混凝土的压实
(1)分3个过程进行压实: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在压路机压实的过程中,保证重叠的位置必须>30cm。(2)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不能对还未成型的路面进行碾压,严格避免压路机出现制动现象。初压时,温度要保持在125℃~145℃,初压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前进,初压完成后对路面的平整度和拱度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推移的情况,需要在温度稳定后再次进行碾压。初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复压施工,复压施工时要将施工温度保持在120℃~130℃,一般情况下要复压6次以上,本工程在进行复压时,使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并利用弱震和强震的方法进行施工。复压完成后即可进行终压,终压的目的是抵消压路机碾压痕迹,弥补路面碾压缺陷,提升路面的平整度。通过终压可以使路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满足设计要求,在终压施工时,要求路面温度保持在90℃以上,采用静力双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次数控制在2~3次左右。碾压完成后及时对施工车辆进行保养,在保养的过程中,严格禁止保养油液物质落到路面上。在进行碾压过程中,若错轮控制不严,会影响压实度,因此控制碾压设备错轮宽度是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证设备错轮宽度,需要安排高素质的驾驶员进行施工,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驾驶员要及时辞退。碾压完成后,在路面冷却之前,不允许车辆通行,更不允许在路面上停放机械,当路面温度冷却至30℃以下,并且用手摸着不会再次感觉到明显的热度时,才能开放交通。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时,减少初压次数,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取消初压施工,在施工期间可以使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振动碾压,在振动施工时,使用高振幅、高频率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同时使用多台轮胎式压路机进行施工,此外,要减少钢轮的洒水次数,通常情况下,在前进时要进行洒水,后退时尽量不要洒水。(3)对于压路机不能压实的位置,应用振动板将混合料充分压实。如果路面已经完成压实,为了防止路面平整度不合格,严格禁止对路面进行表皮修补。
2.6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接缝施工也是市政公路路面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缝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路面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那么,接缝施工通常可以分为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对于纵缝上的混合料,可以直接在摊铺机后安排静力钢轮压力机进行碾压,且还要保证整个碾压过程的持续性,知道接缝平顺、密实才能够停止。如果在接缝中出现工作台中断的情况,且摊铺材料末端也已经冷却,那么,就可以将其转为一道横缝,横缝需要和铺筑保持一个直角,且禁止用斜接缝。在实际接缝碾压过程中,需要先进行纵向碾压,之后再用一台转弯较为方便的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2.7检查试验
①结合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与矿料级配进行一系列试验。②在沥青混合料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要随时对混合料的摊铺厚度与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查。
3增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合理选择矿料
优质的施工材料的选择是保障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而砂石矿料往往是决定路面质量的关键性材料。因此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砂石矿料的选取标准应该更加严格。相关负责人在进行原料挑选时应按照要求细致查检砂石的尺寸、形态以及含水量。而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为了确保路面的稳定性,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黏度,可选取耐磨性良好的辉绿岩来进行道路铺设。除此之外,施工方必须保障施工材料中不出现任何杂质,以避免对道路建设质量造成损坏。
3.2改善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包括较多的细节,要是这些细节出现问题,就会使得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产生问题,甚至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改善施工控制对于市政道路施工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最开始需要正确控制路基施工,路基直接影响到道路性能的稳定性,属于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路基施工的时候,需要确保路基填筑的合理性,根据有关的标准来开展施工,使得路基的标高、承载力等指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接着就是需要正确开展沥青平铺工作,路面高低不平属于沥青路面施工的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平铺实验来进行平铺工作,而且需要选择试验点来完成对于平铺数据的测量、统计以及分析,得到合理的指标,之后再开展沥青路面的整体平铺,如此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高低不平的情况。在进行整体平铺的时候,需要增强对于平铺速度的控制,不然沥青的密实度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最合适的就是保持均匀的速度。最后就是正确开展面层压实工作,碾压属于路面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路面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正确进行碾压工作也属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碾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来开展碾压工作,要是发现产生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地选择措施来进行应对。在进行碾压的时候也需要保持均匀的速度,选择碾压机具的时候,要是温度合适,可以选择钢轮碾压机械进行静压。
3.3质量检验
沥青路面质量检验包含以下内容:(1)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平整度合格,路面没有明显的碾压痕迹。(2)接缝处理:接缝位置的处理务必保证整齐、平顺。(3)基层:保证面层没有积水的现象产生。(4)路面面层以及内部:及时将面层表面以及内部的水分排出路面,保证路面无积水。3.4增强路面养护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来说,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不仅需要增强对于施工之前原料配比和施工质量的控制,而且需要增强对于施工结束之后路面养护工作的控制。现阶段大多数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施工结束之后还是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通过分析能够看出,主要就是因为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路面完成之后,市政部门需要设置健全的养护制度,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时间。对于那些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路面积水问题,这种问题会给沥青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害。要是长时间积水,会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外观,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在这个时期,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疏通道路的排灌设施。对于其他的路面质量问题,有关的市政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养护制度,让专业的人员来开展养护工作,确保沥青路面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施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有关的施工技术以及对于质量的控制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所以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不过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施工方法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以及原材料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也有所不同,其中需要增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增强质量控制力度,增强对于原材料、混合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和管理,改进施工技术需求以及施工工艺,增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市政工程道路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吕卫勃,张杰,雷蓬辉.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8(01):138-139.
[2]郭建飞.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187-188.
[3]蔡晓明.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94-95.
[4]尹宝宗.城市道路中OGFC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2):172.
[5]王爽元.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世界,2017(29):63-64.
论文作者:王红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压路机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