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研究
梁永郭,韩炎博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 习近平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的,基于其形成过程中的突出优势与现实困境相结合的背景进行探讨,充分地体现了成果惠及民众、目标共同富裕、过程公平正义的核心内涵。针对其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阻碍,从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物质积累策略的深入分析,能够深入领会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区域、国家、国际发展的时代的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共享发展;时代价值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享发展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是我党自成立以来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探索和经验结果,是最终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对于能够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保障。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背景
(一)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突出优势
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来源渠道。构建“遵循大道之理、致力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与追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及倡导“不忠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公平正义思想等有关价值内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塑造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精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此思想的独特魅力极致展现,以建设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劳共享的和谐社会为目标,这与共享发展理念所追求的理性境界是一致的。塑造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吸取了传统文化中有关理论精华,也从中克服了其空想性与阶级局限性的弊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活力与热情,共同建设并实现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理想社会。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领导是实现并塑造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有力保障。“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我们党将能够完成人民群众对于实现美好生活愿望作为发展目标,这是习近平倡导的共享发展思想所蕴含的核心优势,也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所得成果,为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份要靠物质的手段来满足。”[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将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民众的共享发展要求作为目标,不断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经过了几十年不断努力的物质积累,为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二)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断膨胀是形成共享发展理念的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合作共赢,这也是塑造共享发展理念所需的必要条件。“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4]市场经济形成之前,计划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体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主义所表现的私欲取向也随之膨胀。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扭曲,将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高低和成功的标准尺度。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普遍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面性,私欲化与个人利益化的不同程度表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其并存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显现出畸形竞争、诚信丧失、道德沦陷的恶性现象,使共享意识开始变得模糊化。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在自身建设中对共享理念的认识和践行力不够也是造成共享发展理念塑造的另一阻碍。首先,政府在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中,充当维护社会公平的角色,也是对协调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在群众当中关于如何塑造共享发展理念的说服力的关键所在。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但不可避免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会出现法制不健全、改革不到位的复杂现象。政府建设当中依然滞留下共享意识缺失的重大问题,这将必然消减人民群众对政府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信任。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在党的自身建设中逐渐出现了个别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发展思想相违背的问题,其中民生领域当中的腐败问题较为突出,问题的持续存在不断削弱着人民群众的共享意识,使人民群众的受益情况受到了挑战。
从价值取向上看,法律与科学均有一定的精神追求。首先,法律追求正义、公平和人权保障等。公平正义是法律固有的属性,也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是法律的精髓和灵魂。法律同样追求人权,我国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2004年3月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
二、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
习近平阐述共享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述和解释了其内容。总结其核心内涵主要是:从发展成果惠及民众、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过程需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
(一)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今年来全球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也为中加木材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作为加拿大木材及木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会上来自加拿大BC省最大的几家林产品公司:加福(Canfor),威斯福(West Fraser),英特福(Interfor)及Tolko的市场销售负责人在小组讨论环节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充满期许,也表示会将更多高规格林产品销售逐步更多转向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
首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7]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共享发展的思想,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上进行挖掘。宏观上建立以人民为中心、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坚守“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文化等思想。微观上需秉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理念,主张合作共赢的建设理念,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塑造和建立。其次,营造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文化环境,促进人民群众的共享意识增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通过主流媒体了解时代潮流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主流媒体需特别关注“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影响及传播,使百姓的认识紧随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将共享发展理念中的核心思想运用到实践,深刻体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更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共享思想的认可,更大程度上发挥网络和媒体对理念传播的重要作用。最后,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出指导作用,它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精华,也是探索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推进各阶级多元文化思想的凝聚与多方利益关系的整合,为共享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基础和价值方向。
习近平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将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其核心观点 。这就要求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成果需人人享有,并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用来作为评判发展成果的标准。这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哲学思想。惠及民众要求人人享有,一方面,秉承“共享发展”思想,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需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解决现有的社会矛盾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念。另一方面,实现共享发展的社会,要牢固树立“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人参与,也需要人人尽力。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主角,都肩负着社会发展的责任。
(二)发展目标:共同富裕
习近平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5]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治理社会发展的根本,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的制度体系。要求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初始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首先,需创新制度,强调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性 。“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6]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秉承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需要全体人民凝聚社会力量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行共同奋斗,逐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好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是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上,表达人民意愿和诉求的最好表现。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需站在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加强在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保障城乡居民在各个领域享受到平等的待遇,保障其基本生存需要,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推进改革入农村并实施精准扶贫,关注农民的利益。治理农村的过程中,将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发挥最大,鼓励农民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农村的改革创新发展施展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在根本上凝聚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当今中国贫富差距明显有所缩小,但人民的收入状况依然不够均衡化,有些地区依然很贫穷。解决贫困问题,提高贫困民众的收入实现共享是党和政府重要任务。需通过中央与地方关于如何开展精准扶贫政策结合的制度安排,凝聚社会主要发展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维联动的扶贫项目,逐步完成对贫困地区的摘帽过程。最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制作社会主义的“大蛋糕”,同时注重“蛋糕”分配的合理化,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我国的社会性质要求我国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和经济管理,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做好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合理化格局,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保障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公正性,造福全体人民。改善民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好分配制度,是推进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
(三)发展过程:公平正义
谐振器是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单元,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谐振器是实现小型化、高性能多频滤波器的基础。在多频带滤波器设计中,高性能谐振器是指谐振器具有良好的谐振特性,同时又要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容易控制,这直接关系到多频带滤波器中心频率和带宽的可控性。
三、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策略
实现共享发展要不断对物质财富进行积累。奠定好物质基础就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总量雄厚,但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需提高群众的教育层次基础。只有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够培育出大量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创新精神和更优秀的创新思路,将社会主义的“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进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积累。奠定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需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变革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作为首要前提,可以为共享发展的形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发挥社会的多维力量,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方面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基础和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加快社会的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够在物质上得到保障基础上,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加快步伐迈进,从而达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社会目标。
(一)完善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旨在全体人民通过坚守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最终到达丰衣足食和生活富足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中产阶级群体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城乡各区域之间的发展落差逐渐缩小,人民群众凝聚力量共同建设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进。实现共同富裕需了解其内涵,清晰地认识到共同富裕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均等富裕之间的实质区别。共同富裕是秉持有先有后的发展理念使得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通过先富帮后富的原则逐渐实现的理想目标。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还不够成熟,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共享发展与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推进共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需按阶段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实现逐步发展。一方面,需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积极落实好以先富带后富的原则,实施好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进行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共享思想的构建和完善都需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正义具备了社会属性,要保持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与和谐性,需将公平正义设为其重要条件。公平正义是我国人民所追求的时代主题,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公平、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促进社会共享发展。坚持公平正义的核心特点,需打破生产力的局限性,加强生产力的发展,对物质财富进行不断积累。但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将社会经发展的GDP总量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又与我国的社会性质不相符,违背了我党的宗旨,因此要将共享理念与公平正义的原则融入在一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社会,没有共享的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是很难实现公平正义的。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不仅要凝聚社会力量做大蛋糕,更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去分配好蛋糕,这关乎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平正义实现的程度需靠共享发展的程度进行检验,时代的不同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同。当今中国的发展前景巨大,经济取得丰硕成果,实现共享发展的过程中需遵循公平正义原则,要保证权利公平、参与社会活动中规则的公平、生存发展机会的公平,这也是共享发展的要求。
(二)创造共享发展的文化环境
通过结构分析可知,飞行中该拉杆主要承受轴向拉压载荷,要测得拉杆拉压载荷,需要在拉杆上粘贴垂直组合应变计。常规等截面细长拉杆一般在拉杆中间对称粘贴应变计,对侧组桥即可。该机拉杆属于非常规细长拉杆,结构如图2。拉杆结构左右对称,由螺纹杆、耳环套筒(内含螺纹)、连接螺栓等组成,其中螺纹杆直径6 mm,套筒直径14 mm,图中标出了套筒内部螺纹区域。
(三)奠定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
实现共享发展,要从完善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造共享发展的文化环境、奠定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方面进行策略分析。
四、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要从它的区域价值、国家价值、国际价值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区域价值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的区域建设和区域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意义。关注区域发展,要将城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是共享发展理念所开创的新思想和新格局,也是为解决现有的社会矛盾实现区域共享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方法。共享发展理念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不平衡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有效地制定路线方针,制定战略计划。在乡村战略问题上,秉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城乡平衡发展的大格局下探索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制定出农村需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凝聚社会力量关注和实施农村改革,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基本收入状况稳定。统筹好城乡关系,凝聚社会力量为农村的建设发展注入新动力,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将公共资源的配置均衡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区域发展战略上,需坚定不移地探索共享发展理念,才能够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也是推动我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发展的布局上进行平衡调整,逐渐实现中西部共享格局。突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强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注重在发展的进程中保护生态,加快推进城镇化速率。实施区域的精准扶贫战略,需加大和协调共享发展的覆盖面,从而实现全民共享。实施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促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产生、长江经济带以及经济大湾区等的建成和实践路径形成。只有不断地深化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才能够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国家价值
共享发展理念是国家发展的“推进器”。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的收入状况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需求也得到了相应满足。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折口,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解决我国的老龄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环境资源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9]共享发展理念使我国发展秉持以人民群众的整体发展来带动国家社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物质保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行巨大地改善和发展,建设人人享有的社会。另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也为我国能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国建设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是后来者,从不同领域与维度汲取大量的经验塑造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基础保障,为完成现代化系统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发挥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人民群众关于共享意识的觉醒。这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和美丽的中国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价值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我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不断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深入探索国际经济,为能够实现共享发展提供互利共赢的良好环境。习近平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是指导我国内部发展,破解世界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案,是主张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共享发展的国际新理念。习近平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与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相契合,将新时代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到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里,加强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凝聚各国发展力量朝着人类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共同前进。秉持共享发展理念,能够加快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各国在自身的发展中需放眼未来关注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越来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将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到人类的整个社会,“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亚投行战略的实施等,为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幸福做出巨大贡献,也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心系天下的大国情怀。国际社会的发展不稳定、矛盾突出且纷杂,中国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结合共享发展理念制定出战略路线和方针,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一面特色鲜明的旗帜,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这一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自身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促进中国经济进行转型、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和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的关键所在。
道德焦虑的化解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自觉,包括拓展制度化参与渠道、 充分地掌握信息、拥有更多的政治参与权和知情权。同时,在实地调研中还发现,进一步完善“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能够从制度建设方面充分保障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搭建一个可以交流、处置、落实的工作平台,确保村民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困有人帮、惑有人解,能够有力推动基层村民政治诉求和生活需求的解决,让制度创新和信息公开成为道德文化的一个减压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1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44.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53.
[5]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78.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97.
[7] 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N].人民日报,2014-09-25(02).
[8]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01).
[9] 习近平.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强 调: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14-10-18(01).
Research on the Times Value of Xi Jinping 's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LIANG Yong-guo, HAN Yan-bo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Xi Jinping was clearly put forward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ominent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 it is discussed,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fruits benefiting the people, common prosperity,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the process. And according to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its realization process reality hindrance from the system mechanism,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material accumulation strategy. We can fully understand Xi Jinping's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for The Times of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Xi Jinping; shared development; value of the times
收稿日期: 2019-05-08
作者简介: 梁永郭(1962-),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韩炎博(1992-),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7-0001-04
(责任编辑 马 蓉)
标签:习近平论文; 共享发展论文; 时代价值论文;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