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论美国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评美国学者科兹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学者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1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系教授大卫—科兹,又一次 应邀来到中国几个学术单位发表鼓吹中央统制经济、批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讲演,他 除了宣传苏联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起了很好的作用,还特别提醒中国学者,“市场经济的 唯一作用,就是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从工人阶 级身上获取利润,剥削价值。总有一天他们会把自己的阶级利益强加于维持现有社会体 系之上。”(注:科兹:《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网站200 4年11月29日。)不难看出,他否定市场经济观点的矛头所指,就是中国市场取向的社会 主义改革。对于这个事关中国改革发展根本道路和党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不能不 给予郑重的回答。

一、科兹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完全等同起来

科兹坚持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完全等同起来的传统观点,表明他的认识还停留在19 世纪的水平上。

人们知道,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运动,阐明它必然 造成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引起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当着社 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全面素质极大提高,直接形式的劳动将不再是社会财富的巨大 的源泉的未来新社会到来时,市场经济将被全社会的有计划生产所取代。这就是经典社 会主义关于计划经济的观点。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的条件下,并没有把资本主 义制度和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体制区分开来,而是把两者混同起来,统统看作是社 会主义的对立物加以批判和否定。实践表明,这是他们理论的一个缺陷。1979年11月邓 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 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封 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 ,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 力。(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手段,早在资 本主义很久以前就产生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在雇佣劳 动制度下,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形成了完备的有宏观调控的现代 市场经济体系,为经济的迅速巨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手段。这是现代资产阶 级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历史贡献。历史表明,市场经济总是和一定的经济制度相 结合的,但是两者又是不同的经济关系。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 ,经济制度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其决定的经济上的支配关系。只有把两 者加以区别,才能真正认识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遵循市 场经济运行规律,去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两者等同和混淆起来,把市场经济和资本 主义剥削制度一起否定,是我们过去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发生失误,不能找到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有效手段的一个理论根源。

中国共产党人分析了人类社会、特别是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总结社会主义建 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市场是手段和方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 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的科学观点,纠正了过去的不符合实际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 济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武器。显然,固守把市场关系和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混同起来的传统观点,不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不可能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

还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 估计上,曾经早了好几百年。恩格斯在晚年说过,发生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那时低估 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能力,其实也包括了对市场经济作用的误读。马克思在总结这一 失误教训的基础上,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 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 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个极为重要 的观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就是说 必须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一切经济关系变革的根本依据,因而也 是正确选择社会资源配置手段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基本依据。虽然马克思当时对市场经济 的具体认识上出现失误,但是他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这个理论原则是完全科学的。这是 经典理论的一个精髓,要正确认识市场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坚持这一基本 理论。2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遭遇巨大挫折的一个理论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汲取马克思的 这个失误教训,把握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基本观点,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过早地认为,它们已经走到尽头,达到了垂死的阶段,因此 ,在国内外都采取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和政策,在实践中发 生巨大失误,受到历史的惩罚。邓小平深刻总结说:“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 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 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科兹似乎没有系统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因此,还在用错误的认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当然要 陷入错误的泥潭。

二、科兹认为市场经济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科兹说,“市场经济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看法是片面的, 有违基本历史事实。

人们看到,几千年来,市场交换都在促进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为社会发展 进步注入生机和活力。它是一个伟大的学校,使数以亿计的人们学会了经营工商,管理 企业,配置资源,活跃经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营管理人才,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 观念进步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现代资产阶级创立新的生产方式 和交换方式的历史贡献,也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推动社会思想精神文化发展进步的重大作 用。“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于是由许多民 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明确地反对“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 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 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第274、276、300页。)在20世纪,现代资产阶级,不断总结运用市场手段 配置资源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自发发挥作用的市场经济,发展 到有宏观调控和严格规范的、相当完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对现代经济发展、科技创 新和社会进步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在社会的思想精神领域里得到相应的反映。 市场经济国家的各种企业,数以万计的跨国公司,正是依靠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效 率观念、相互协作的群体精神以及一整套相应的体制、方式、机制、规则,才得以顺利 有效地运行,在风浪翻滚的商海中成长壮大。当然,资本家阶级为其贪婪本性所驱使, 在运用市场手段的过程中,会干出种种欺诈野蛮血腥的事情来,为了争夺世界市场曾经 多次兵戎相见,甚至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但这根源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 阶级的本性,而不是归罪于市场关系和市场机制。

还要指出,历史发展证明,欧美发达国家那些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思想理念 、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是一切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和民族都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也必须加以继承、吸取和发 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实践,指明市场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强劲发展、整个社会体制的深 刻变革,而且全面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增强着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创新意识、企业精神、团队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冲击着种种落后观念、陈规陋习等等 。当然市场机制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病,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诱发一些错误的东西, 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这些问题只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去解决,从历史发展 来看,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不容颠倒。因此,认为市场经济的唯一作用是使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据此来否定市场经济是不能成立的。

三、科兹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完全忽视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

科兹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太狭窄了,完全忽视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20世纪 世界经济发展有力地证明,市场经济,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 和经济运行的最好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和最有效途 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正是系统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 实和认识成果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首先,现代资产阶级经过改革和调整,形成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 科技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进入20世纪,人们曾预言发 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行将灭亡。然而,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 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还有新的很 大的发展。从经济、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它们比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 家要高得多,甚至出现了经济社会繁荣的景象,还产生了一批新兴的市场经济次发达国 家。发达国家出现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自己驾驭 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市场关系的弊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 调整和完善。比如,实行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管理机 制,不断完备相关的法律规章、游戏规则和道德规范,改善市场主体企业的组织结构, 培养和训练大批优秀的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实行现代社 会保障制度,一些国家甚至建立了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还建立和加强世界市场运行的 一套规则和协调组织,等等,从而,使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缓解 了种种经济政治社会矛盾,经济能够比较有效的顺利运行和发展,不断提高了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化的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自然,资本家阶级运用 和改善市场经济和市场关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剥削和压榨本国劳动人民,掠夺和盘剥 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实现其利益,维护其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不 发达国家及其人民造成种种巨大的痛苦和深重的灾难。人们对之加以抨击和反抗,是完 全正当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道德诉求。在市场经济还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无可取代 的重要动力和有效手段的时代,否定和消灭市场经济,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并造成经济 社会发展衰退的。

其次,20世纪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实践表明,不搞市场经济,是其社会经济发展陷 入困境的一个体制性的根本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曾一度取消市场关系,直接实 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结果使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陷入严重混乱和停滞,人民生活陷 入很大困难,引起群众对新生的工农政权的强烈不满,出现经济政治危机。列宁为首的 俄共领导,果断地纠正了这个错误的方针,提出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的 新经济政策,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新制度也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然而, 后来的苏共领导没有坚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忽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有益经验 ,拘泥经典理论的具体结论,运用国家强力手段,全面取消市场机制,推行和顽固坚持 中央统制的僵硬经济体制,并把它强加给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压制甚至镇压一切 主张利用市场机制的改革。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由于 受到苏联蛮横的干涉甚至武力镇压而屡遭挫折。虽然在一段时间里,这种体制曾对经济 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源配置手段不合理和经济运行方式低效率,致使社会经 济结构严重失调,广大人民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经济效益和质量下降, 经济发展长时期缓慢甚至停滞,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甚至贫穷。到20世纪80年代,搞了 70年社会主义的苏联,仍有1/3的居民生活在官方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在西方社会老百 姓已经广泛使用现代家用电器的时候,在苏联连黑白电视还没有普及。1984年每100人 中拥有电话的数量,苏联为9.8,美国为76,日本为53.5。1983年每1000人中拥有汽车 的数量,苏联为36,美国为540,日本为228。在苏联,90%的消费品经常短缺,像牙膏 、洗衣粉、连裤袜这类生活必需品也供不应求。再比如,东德和西德二战前同属一个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在有些方面还要高些。东德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搞了苏联式的 中央统制经济,除在最初很短时间里经济曾有较快增长外,自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经济 情况就每况愈下,人民抗议活动不停。60年代东德居民收入为西德的78%,70年代下降 为58%,80年代更降为30%。1985年东德的对外贸易总额只是西德的5%,1985年每100人 中拥有电话的数量,东德为21,西德为60,每1000人中拥有汽车的数量,西德为400, 东德为180。1989年两德统一的时候,东德的居民收入水平大约为西德的1/3多。在新中 国,在1957年以前,由于实行市场机制和国家调控相结合,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社会生 活欣欣向荣。但是自1958年实行共产主义大跃进,教条主义“左”的错误日益膨胀,特 别是“文化大革命”更把市场机制横扫殆尽,连农村老太太养鸡卖蛋也作为资本主义尾 巴给割掉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 里,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没有多少提高,很大一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有调查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桐庐县一个“社员劳动一年仅得工资2.53元”。 (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第931页。)到1976年时,国家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事实胜于雄辩。面对着这确凿的 令人寒心的历史事实和那些从计划经济生活下煎熬过来的人,科兹所谓中央计划经济一 直起了很好作用的看法,是苍白无力的。这些沉痛的历史教训表明,建设社会主义,必 须掌握和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走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由之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 定遭受惨重的失败。

最后,1978年以来中国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改革充分证明,实行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 刻地总结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教训,研究20世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最有效方式,经济市场化,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1984年中共 八届四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发展“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的新观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首次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 的努力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5%的商品资源都由市场来 配置。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兴旺,短缺经济已成历 史,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并且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世界经济 发展的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比如,国内总产值由1978年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 1万4千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六,年均增长9.4%。外贸总额已经突破了万亿美元,居世 界第三位。国家外汇储备超过6000亿美元。尽管人口增加3亿多,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仍然由1978年的225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09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 37元,增加到2003年的2622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8472元。城市人口由1978年占人口的15%,增长到2003年占人口的40%。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高等学校毕业生1978年为16.5万人,2004年增加到280万人,2005年计划招生470万人,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现在中国有7、80种的重要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4亿,固定电话用户为3.1亿,均居世界第一。事实有力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开拓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胜利之路。无可否认,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缺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崭新课题。25年来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勇气、有能力、有智慧,克服困难,破解难题,化解风险,避免大的失误,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向成功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航船到达胜利的彼岸。因此,2002年举行的中共十六大郑重阐明,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贡献。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明,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四、科兹把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和社会革命理论套到当代中国来

科兹按照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观点,还把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和社会革 命理论套到当代中国来,他说:“任何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都不是通过选举实现的。19 90—1991出现的社会革命(即苏联的崩溃)也不例外。”“我想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分 析一下社会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任何一个阶级都会投身政治斗争,以保护本阶 级的利益。”中国正在形成的从工人阶级身上获得利润、剥削价值的资产阶级,会采取 各种各样的方式,力图获得保卫自己的政治权利,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阶级利益强加 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之上。我国有论者给科兹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称呼,从这里看 ,科兹只是有时教条式地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装点一下门面,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 解既肤浅又混乱,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创造精神。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它阐明 ,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当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的时候, 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才能推动社会经 济变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历史推向前进。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个理论,是人民群众争取解放,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正确 地把它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开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道路,把中国历史引上社会主 义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壮举。列宁说过,革命是被压迫人民的盛大节日。然而,科兹却 把1990-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失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变故和历史悲剧,说成是 “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他那本叙述苏联解体的著作也是取名为《来自上层的革命》 。可见,在科兹那里一切都颠倒了:那些变质、倒退、反社会主义都被称为“革命”。 这哪里还有什么马克思主义术语,完全是反社会主义的话语、反共主义的情怀。

还要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来判断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完全是文不 对题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 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48页。)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是根据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经济政治 关系的状况提出来的,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情况,英国不同于法国,法国又不 同于德国。因此,它的具体结论,是不能随处套用的。人们知道,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 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而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社会 革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历史主题和根本任务。经 过曲折的探索,中国开辟了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伟大道 路,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怎么能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来 观察和判断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发展呢?科兹的观察方法是违背历史原则的,结果 就是错误地把中国当成了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这是无视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与改革的伟大成果,无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事实,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性创造,这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科兹提出这个判断,无非是要中国人民放弃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反对他照搬本本设想出来的资产阶级推翻社会主义的“社会革 命”,搞一场堂吉哥德同风车战斗式的闹剧,或者是发动一场消灭并不存在的资产阶级 的革命,“文化大革命”早就清楚地告诉中国人民,这意味着什么。这是闭门造车,开 历史的倒车。中国人民决不赞成、更不需要这样的“马克思主义”。

五、科兹给中国的新社会阶层戴上一顶“资产阶级”的帽子

科兹反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论据是:中国形成了一 个资产阶级。鉴于国外国内都有一些人持这种看法,因此,很有必要作些深入的讨论。

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如事前所预料的那样,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并形成 了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对于这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课题,2001年7月,江泽民同 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阐明,指出在 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个创造性的马克 思主义观点,为2002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所通过,写进了大会的报告和新的党章之 中。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 步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 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此, 科兹是不会不知道的。但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观点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2004年11 月他在中国的报告中,还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的概念,硬套到中国的私营企业 主等新社会阶层的头上。

发生这样的分歧和争论,并不奇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一直关注和研 究中国问题的波兰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亚当·沙夫,曾非常深刻地指明,中国一直处 于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再加上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工业发展和人口情况 很不平衡,历史、文化甚至语言都有很大差别;在上海,有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同 时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在西部贫穷地区,仍然使人想起家族统治的封建制度。对这个 新现象,假如采用西方传统的“定义”来判断中国,那是没有出路的,注定要失败的。 人们不能停留于抽象的学术讨论,必须走进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从中国的实践中找出答 案。(注:沙夫:《我的中国观》,《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4期。)显然, 固守传统的经典理论,忽视世界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的情况一知半解,不能用发展着的 、切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新的问题是症结所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我们的整个世界观是发展的理论,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也包括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以及社会 阶级划分的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研究和 遵循。但这个理论是欧洲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文明的产物。比如,马克思根据对欧洲社 会历史的研究,曾经认为世界经济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这样五个阶段。后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和认识的深化,他发 现这种划分没有包括亚细亚社会形态。虽然晚年他们曾着手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但 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系统地阐述亚细亚形态的问题。因此,1877年马克 思明确指出,不赞成把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说成是“超历史的”,不能把我关于西欧资本 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 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史现象分别进行研究, 才能找到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钥匙,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来解释各 种不同的历史现象,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恩格斯在批评党内的学理主义时还说过,在他们看来“‘唯 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 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1、710—712页。)这就 是说,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提出发展着的、和本国实际结合的理论,去指 导新的实践。脱离历史条件和现实变化,机械地背诵这个理论的具体结论,乱贴标签, 那是马克思世界观的对立物。

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的理论,也不能随处照搬它的具体结论,而必须结合 具体实际来运用。1891年,恩格斯在批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使用拉萨尔所谓其他 非工人阶级政党都是“反动的一帮”的用语时指明,它不是既成的事实。目前,在德国 、法国和英国,资产阶级都在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兴办社会文化,使用这一词句“只 能使人产生武断的和绝对的印象,所以是完全错误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1、710—712页。)当时,德国党的教条主义者恩斯 特的文章,把对德国小市民阶层的看法硬加到挪威小市民的身上,结果对挪威小市民阶 层的历史情况和基本特点,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被人取笑。恩格斯批评说,这是“显然 不懂”马克思世界观的一个例子。它说明,如果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现成的公式,按 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科兹把马列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提出 的社会阶级理论,硬套到社会主义中国来,这不是又“一个显然不懂马克思世界观的例 子”,并变成它了的对立物吗。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早就和那种背诵马克思主义词句、对中国革命指 手划脚的教条主义思想较量过了。比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 顾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情况,重复马列理论的具体结论,说什么“哪有资产 阶级不是反革命的”,不懂得用反映中国实际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斗争。我们反对了这 种教条主义,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阶级 的系统的科学观点。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它的一个代表性成果。毛泽 东深刻阐明,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 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软弱的但有革命的要求,反对外国侵华势力和封建反动势力 ,可以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买办大资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对象,但也非铁板一块。在 抗日战争时期,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又可以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同盟者。在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明,中国的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受工人监督的新式的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可以团结这种民族资产阶级一道去建设社会 主义。正是依据这个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我们党正确制定和实行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顺利推向前进。这是运用马克 思主义社会革命与阶级理论正确解决中国问题的成功范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 史观。

然而,人们知道,后来从1957年到1976年的二十年里,我们却发生了把马列关于过渡 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搬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严重错误,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甚至提出打倒党内资产阶级的荒唐论点。在此之前,苏联共产党也犯了同样的严重错误 。发生这种严重的错误,从思想理论上说,还是一个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问题,没有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根据新的情况,概括新的经验,提 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新社会科学设想,我们应当研究和 遵循。但是恩格斯说过,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看法,不结合其得出的历史事实 和发展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页。)就是说不能照搬。而且他们的理论是继承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成果,根据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提出来的,而20世 纪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这就必须提出切合东方国 家实际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拘泥经典理论的具体设想和结论,就会发生错误,走偏 方向。中国原来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农业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情势和历史方位决定,从生产方式上看,她不能超 越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必经社会发展阶段,首先需要学习和利 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历史经验,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 就是说,在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完成的,而中国 ,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却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成为中国社会主 义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阶段。从社会文明上看,中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和现 实,在空地上去按照经典理论的设想建立社会文明,更不可能全盘引入西方社会文明, 而必须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吸取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继承、变革和创新自 己的历史文明,来建设新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这才是既符合时代潮流、吸 取世界发展先进成果,又符合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然而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20年里,我们忘记了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固守 马列的具体结论和现成公式,思想走向僵化,不懂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才是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已经建立,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条件下,仍然搞什么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 政下的继续革命,把发展生产,利用市场,改善生活,实现富裕这些社会主义的东西, 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反对,把坚持这种主张的干部,当作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加以打倒。结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巨大挫折和深重伤害。

现实发展也表明,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研究、判断 和解决包括新出现的社会阶层问题在内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问题。崭新的事业, 必然产生崭新的事物,形成新的理论。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 逐步地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社会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和民族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制度、 体制、机制、政策和做法。比如,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制度,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人民民主制 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运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 针,实现统一祖国,实行“双百”方针,繁荣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共产党 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先锋队,以“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作为党的性 质、根本宗旨和任务的集中体现,等等。所有这些新东西、新做法,包括新出现的社会 阶层的问题,在马列的本本里是找不到的。有人固守经典理论的具体设想和现成结论, 来认识和判断这些新的东西,结果就不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社会主义,给新东西戴上旧 帽子,塞到旧框框里,当作资本主义的或者封建主义的东西加以否定和反对,而和中国 人民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创造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中国人民决不会回到只能导 致贫穷落后愚昧专制的老路上去。科兹那个振振有词地否定市场经济、把中国新出现的 社会阶层说成是资产阶级的报告,就是一个用旧观点框范新实践的典型例子。

总之,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认识和回答社会主义的社会阶层等新的问题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 系为思想指南,特别是把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根本要求和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需要和允许的东西;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三 个代表”根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东西,就是和社会主义相背离的东西,这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作为理论基石,适应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 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的党这一根本历史转变,适应最充分广泛地调动建设社会主义 的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才能正确地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 化和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概括,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进一步发展和 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指导新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必然产生的崭新事 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主题是,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落后,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制度,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个历史变革,必然深刻地改变着现 代中国的经济、产业、劳动、城乡的结构,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 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 频繁流动,社会成员的职业和身份也经常变动、不断转换,引起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巨 大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可见,这是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和表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生事物,我 们概括为“社会主义的社会阶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赋予他们新的社会 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我们党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 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与马克思主义创始 人那时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是一个亚细亚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推进现 代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深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 价值理论的研究,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合理地协调各个社会阶层的利 益关系,以凝聚一切社会积极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随 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国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体社会 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财产在逐渐的增加,中等收入者阶层在 日益扩大。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不能教条地搬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划分的理 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必 须围绕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根据人们 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根据人们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 ,根据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贡献,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同时, 现实表明,中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合法 经营,诚实劳动,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 全面协调发展进步贡献着力量,属于我国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军,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者。

科兹完全不顾时代的变迁、中国具体的实际与实践的发展,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阶 级斗争的规律,不仅给中国的新社会阶层戴上一顶“资产阶级”的帽子,而且说什么这 个“资产阶级”必然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投入政治斗争,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科 兹是一个本本主义者,他不懂得必须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理论的道理,不认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成就。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正确的结合起来,形成了 一整套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成功地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参加人民民主政权的一支力量和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变革的新篇章。当前,我们依靠强大的优越的社会 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与开拓创新精神,提出并实行不断完善的富有成效的 社会主义体制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已经并将继续成功地团结和带领新的社会阶层,和全 国人民一道为推动改革和发展,消灭贫困落后,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 境界。我们坚信,在未来,我们的后代一定比我们更聪明,更有开拓精神,更富有创造 力,他们一定会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既使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满足、又 为各个社会阶层所接受和拥护的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地健康 地引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掌握生产资料,“获取利润,剥削 价值”,为什么不叫资产阶级?这里的关键,是不能用旧的观念和范畴来判断新的事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当然也要使用商品、劳动、价值,资本,利润,工 资,利息,地租、股息等这些反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概念和范畴,但是必须看到,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它们的涵义和具体形式已经发生种种变化。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 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之中,我们对它们的界定和阐明还在逐步的形成之中,加之它们 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人们往往把它们和资本主义的东西等同起来,把社 会主义的新东西当成资本主义的旧东西,这是一种误读。至于私营企业主在生产、经营 和科技开发中较高的收益问题,由于它和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在形式 上有相似之处,于是人们就习惯地按照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把它看作为“剥削 ”。其实,这是我们在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正在作出回答的一个新 问题。反映新的情况,认识新的事物,需要进行新的概括,提出新的范畴。实践已经证 明,套用旧的范畴,会造成认识甚至政策的混乱,框箍实践的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根本标准的观点,曾经承认剥削现象的历史的 正当性,认为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 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 社1974年版,第962页。)人们从道义上谴责剥削现象,要求减轻乃至消灭它,是正义的 合理的。但是必须懂得,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 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102页。)只有在社会 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剥削现象失去存在条件,没有需要了,它才会归于亡灭。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生产,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因 此,对于社会资源包括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配置、管理、掌握和支配,都必须贯彻 “三个有利于”的根本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 ,掌握较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发展产业,开发科技,获取较高较多的收益,是符合 “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和允许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运行方式。至于怎样在理论上科学概括阐明这个社会现象, 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但是,不能按照旧观念来给私营企业主戴上“资产阶级”的 帽子,列入反社会主义的势力,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 精神和损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我们绝对不能同意。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论美国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