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洞穴与理性消解: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研究-以抖音为例论文

媒介洞穴与理性消解: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研究-以抖音为例论文

媒介洞穴与理性消解: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研究
——以抖音为例

赵美荻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 借助新媒介技术,短视频软件兴起,并且充当了重要的传播阵地。抖音凭借其时间短、线性、集中化等特点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成为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短视频软件。在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短视频软件上的公共传播。然而,媒介看似突破了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地域的壁垒,但在网络平台的公共传播中,有一些问题正悄然出现。算法推荐营造了媒介洞穴;媒介镜像弱化了用户的现实社交;碎片阅读消解了用户的理性意识;内容低俗呈现出娱乐至死的状态。

关键词: 新媒介;公共传播;算法推荐;媒介洞穴;理性消解

据CNNIC 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而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达8.17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1]这表明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这一系列的改变都离不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介技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上网体验,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状态。

国内学者石永军认为,“公共传播”一词较早地出现于丹尼斯·麦奎尔的著作《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在一个整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经常会存在一个庞大的,通常是依靠大众传播的公共传播网络”。[2]斯代佩斯也在《作为公共传播的大众传播》中提到“作为公共传播的大众传播”就是为了“探寻公众如何接近并使用媒体,公共信息和知识应该如何传播和扩散的问题”。[3]在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短视频软件上的公共传播。快手、西瓜视频、美拍、秒拍、抖音、小影、小咖秀、彩视、V 电影、最右等短视频应用相继推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活跃用户数量日渐增多。抖音作为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短视频软件,凭借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单化、处理快速化等优势,在公共传播中开始崭露头角。

封装用publicl/private/protected/interna关键词添加在类、字段或方法前,表达是否对外开放,代表私有、公有的等含义。下图中引入方盒边缘内与外矩形相交图形可以快速并形象地讲解类中方法的封装概念。见图7。

然而,新媒介技术在促进公共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媒介看似将每个人连接在一起,突破了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地域的壁垒,但在网络平台的公共传播中,有一些问题正悄然出现。本文将从抖音入手,探讨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并思考新媒介技术究竟是将个人、群体更好地连接在一起,还是将彼此拉的更远。

多媒体课件这种形式,可以改变过去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在一旁进行适当的点播;也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小组间的自主学习。如在教学New York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一些关于New York的信息。再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之间的展示和交流,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内容,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交流,这也可以构建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

一、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探析——以抖音为例

(一)算法推荐营造媒介洞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就发出过“娱乐至死”的警告。抖音作为一种新媒介,过多地迎合用户需求,更多的呈现娱乐内容,没有承担其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将商业利益置于优先,从而陷入了内容低俗的困境。

媒介洞穴的概念来源于柏拉图提出的洞穴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地下洞穴中有一群被捆绑的囚徒,他们背对着洞口不能回头,洞外有人经常拿着假人或假兽,让它们做出动作,而这些动作刚好通过洞外的火炬投射到囚徒面前的墙壁上,形成影像,囚徒们看不到洞外的世界,他们以为这些影像是真实的,也误以为回声是影像在说话。这个故事反映的哲理称之为“洞穴理论”。[4]在传播学里,洞穴理论被进一步延伸为媒介洞穴。媒介洞穴常常被用于表现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它成为人们与现实之间的面纱,影响着人们的认知。通过不断接收算法推送的同类或相似信息,用户进入了抖音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处于信息茧房的包裹状态之中,接收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或者认同的信息内容,无法获取真实世界的全貌,用户成为在新媒介所营造的媒介洞穴中蜗居者。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加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和场景化阅读,产生了“快餐文化”模式。根据《企鹅智酷:2018 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用户对娱乐类短视频的消费时长,集中在一分钟以内。其中更多用户是集中在30 秒之内。而资讯类短视频,用户对它的时长需求,则更多集中在2-3 分钟,和4-5 分钟这个更长的区间里。[5]这说明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热媒介承载的信息内容被倒逼着不断压缩,理性意识被进一步消解。

(二)媒介镜像弱化现实社交

新媒介给人们构建的信息世界早已并非真实世界本身,而是由媒介选择和塑造的超现实、脱离现实的媒介世界。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现实世界时,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已经逐渐向媒介所期望的方向靠拢,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媒介环境之中。媒介环境具有明显的镜像特征,媒介的虚拟镜像和现实生活并不一致。人们沉迷于新媒介,也就是沉迷于媒介所塑造的媒介镜像之中,逐渐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在真实世界和媒介世界里左右摇摆。

对,你们没看错,我对意见箱有意见。什么?应该对人有意见?没有,我对人没意见,我就对意见箱有意见!你说我有病?哦,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病,我就知道有的人病得不轻。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媒介技术塑造的媒介镜像迷惑了人们,导致人们将媒介的虚拟镜像与现实生活混为一体,从而强化了主体之间的虚拟交往,削弱了对现实社交的重视,减少了人际传播的真实感和交流感。

(三)碎片阅读消解理性意识

当我们着迷于抖音这类短视频媒介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会日渐进化为“容器人”,导致对现实世界的不完整认知和诸多障碍。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60名呼吸内科教学查房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名。临床路径式教学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1~22岁,平均(21.56±0.45)岁。一般模式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1~23岁,平均(21.49±0.3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大数据推送下,用户表面上是主动进行信息的选择,实际上是出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当人们在抖音上花费的时间越多,越容易被其推送的信息所管理和控制。所以,抖音的碎片化特征强化了用户的碎片化思维,通过时间的加持,人们的理性意识被逐渐弱化。

抖音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短视频APP,有着其特有的社会优势和自身优势,如适应了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然而,抖音在迎合用户思维习惯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的碎片化思维。当用户习惯于抖音的推送模式和内容输出时,人们更多地是在进行一种浅阅读,缺乏理性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理性思维的知识获取。另外,短视频的阅读门槛相对较低,人们在抖音上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思考,只需沉浸在背景音乐和画面的感官刺激中即可,从而进一步消解了人们的理性意识。

视频时代下,抖音通过不断推送短视频给用户营造了一种媒介镜像,用户沉迷于抖音上的虚拟社会之中,人们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关注等形式进行线上社交。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背负了双重社交压力,原本用于现实社交的精力被部分转移到抖音上。同时,鉴于网络交流的相对延迟性,人们在线上交流时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来进行“伪装”和“表演”,即进行人设的管理,因此,人们会更倾向于线上的社交。另外,根据社交补偿假说,借助互联网的超链接和匿名性,那些在线下生活中缺乏社交资源的人会通过社交网络来结识更多人,从而弥补自己在线下社交圈的不足。这会导致一部分原本在现实生活中不擅于社交的人会转向抖音这一虚拟的社交平台寻找安慰,在抖音上结交新的朋友,以此来获得情感上的补偿。更重要的是,抖音的去中心化也是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抛去现实中的诸多评判标准,抖音上创作者的名气主要是靠粉丝数、获赞数和转发量来进行判断,人人都能够成为“网红”。这更能够使用户在抖音上的社交过程中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从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虚拟社交上。

(四)内容低俗呈现娱乐至死

借助一系列技术手段,抖音可以解决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新媒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无法给予正面或者负面的片面评价,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重点在于,人们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介技术,如何让新媒介技术的正面影响在公共传播中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短视频行业的催化剂。作为今日头条旗下的战略性产品,抖音在产品层面采用了算法推荐模型,根据用户的需求匹配内容,达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分发模式。在当下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算法推荐根据用户自身兴趣和需求向用户推送她们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协助用户过滤掉一部分无用信息或不感兴趣的信息,适应了新媒介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算法推荐对于提升新闻价值、实现信息精准分发、增加用户黏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后台大数据的不断更新和累积,抖音对用户数据进行不断地获取和深度挖掘,向用户推送“量身定制”的视频作品,实现了精准推送。但是,算法推荐在给予用户信息选择上的便捷时,也成为了挑选感知和“现实”的“过滤器”,营造了媒介洞穴。

目前“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学习较为枯燥,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相关企业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加工等技术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行业研发、管理、销售等岗位夯实基础。

二、新媒介技术的反思

(一)借助技术规范和引导用户

让用户走出新媒介技术塑造的媒介洞穴,其实也可以依靠新媒介技术进行实现。2018年4月,抖音上线“反沉迷系统”,成为国内首个上线反沉迷系统的短视频产品。除此之外,抖音目前已经上线了青少年模式,由监护人进行功能设置和密码设置,防止青少年的过度沉迷。通过这种技术的规范和引导,抖音可以使用户可以避免长时间沉迷抖音,荒废工作和学业,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重视真实世界的林林总总,培养理性意识,避免过度娱乐化产生的不好影响。

同时,对于抖音上出现的暴力视频、极限运动视频等,可以设置安全风险提示系统,在视频上进行“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的文字提示,提醒用户不要随意模仿。此外,抖音还可以设置“一键举报”和“快速建议”入口,当用户发现低俗、暴力、色情或者不法违规的内容时,他们可以及时进行举报,从而帮助平台清理不良内容。在提高内容质量方面,抖音可以借助算法推荐,将优质视频进行优先推送,主动引导主流文化在抖音上的传播,从而实现平台内容的净化。

抖音作为一款短视频软件,主打“视听刺激”策略,抖音平台上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大多数聚焦于娱乐话题和恶搞模仿等,内容呈现低俗化趋势,文化传播能力较弱。同时,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色情、淫秽、暴力等内容逐渐在抖音上传,进一步挤压了优质短视频的生存空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从内容生成上来看,抖音短视频的拍摄有着门槛低、易模仿等特征,用户从观看到模仿的过程时间短,时常出现跟风拍摄现象。并且,抖音上拍摄作品的主题缺乏深度、恶搞、无厘头,呈现出“娱乐至死”的趋势。

(二)借助PUGC 提升内容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仍然需要大量真实有效、科学严谨、主流正统的优质内容,“内容为王”的理念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依然有效。抖音作为一款短视频软件,从某种程度上,它对普通用户进行了“技术赋权”,传播门槛降低,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用户只用注册账号、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可以自如使用手机摄像功能即可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在这种情况下,抖音想要提升内容质量,它可以借助PUGC 模式进行实现。

PUGC 模式是指在PGC 模式与UGC模式的结合,已成为短视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PGC 模式打造短视频自媒体和知名平台,聚集人气,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有潜力的创作者入驻,部分开放或实行UGC 模式,保证了视频的相对专业性和真实性,实现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6]这种模式整合了普通用户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的优势资源,既借助用户生成内容的积极性,也保留了专业生产内容的专业性,强强联合,在坚持专业性的基础上保持了生产活力。

(三)建立内容审核处置体系

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曝出恶搞、低俗等乱象,这不仅是降低了互联网内容的质量,有的甚至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和行业通力合作,进行内容的把关和监管。

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发展迅速,相关的网络环境政府监管却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相关部分的应对速度和政策落实程度都需要提高。就目前而言,政府监管确实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例如网络直播无法实现技术拦截,只能依赖人工监管。此时,就需要行业加强自律,企业主动补位,例如快手就建立了人工审核、机器过滤、举报受理和社区自律委员会等四位一体的内容审核处置体系。今日头条通过建立1+3的内容审核机制、关键帧的审核技术及原创视频维权系统等来对短视频内容进行监管。抖音平台可以对劣质或者违法短视频进行删除或者封号处理,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机制,加大平台把关和治理力度。

经过手术治疗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2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及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皮肤无破溃、无压疮发生;营养缺乏状况均有所改善;患者术后留置各种引流管期间基本生活得到满足;未发生泌尿系感染;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1.7%(11/12)。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新的媒介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壁垒与边界,给予了普通用户信息发布权,用户拥有了传授一体的角色。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得到了充分的流动和传播。然而,我们看似拥有了更海量的信息内容,实则走在越来越窄化的信息接收路径上,被算法推荐编制的“信息网”紧紧束缚,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中徘徊游走,理性意识不断受到挑战和消解。因此审视与反思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路径,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地方。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02):13.

[2]石永军.论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Stappers J G.Mass Communication as Public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83,33(3):141-145.

[4]张春雷.“洞穴比喻”与大众媒介功能[J].新闻前哨,2016(6):22-24.

[5]青瓜传媒.2018 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8)[OL].搜狐网.(2018-12-06)[2019-06-30].http://www.sohu.com/a/280024480_403902.

[6]朱杰,崔永鹏.短视频:移动视觉场景下的新媒介形态——技术、社交、内容与反思[J].新闻界,2018(07):71-77.

作者简介: 赵美荻(1993.07.09-),女,湖北宜昌人,汉族,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标签:;  ;  ;  ;  ;  ;  

媒介洞穴与理性消解:新媒介技术在公共传播中的问题研究-以抖音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