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信息处理,工程造价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在计算工程量等工程造价信息方面BIM技术有着自身的优势。所以,需利用BIM技术为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充分发挥BIM和大数据在数据获取、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BIM;工程造价管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都在快速地向前发展,信息化也慢慢的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条件,有许多的学者和工程施工的设计师也很看重信息化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从BIM的视角下。只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信息化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BIM的工程造价管理。
1.工程造价管理概况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主要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且前提是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中,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是比较难的。定额计价具有量价结合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计算,形成最终的工程造价,承发包双方采用相同的定额和费用标准,对定额价格进行实时更新。但由于信息传输的不及时,导致价格更新远远落后于市场变化,影响工程计价的准确性。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招标人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量清单,并将其作为招标文件的部分内容提供给投标方,由投标方根据清单自主报价的一种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采取了量、价分离的管理模式,量由招标方编制,而价则由竞标企业自行编制,投标方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情况,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造价,既可以体现自身的实力,还能使业主通过企业的报价了解项目的造价。
我国建筑市场的环境还不成熟,一定阶段内仍会存在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方式并存的状态。
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着许多局限和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足。投标单位使用工程量清单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实际工程实际数量。投标单位按照市场报价按照相关标准制定预算,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预算定额。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限额的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充分结合市场,导致项目成本细化管理难以实现。同时,材料预算价格在工程量清单中,如果不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会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不利于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2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具体而言,BIM技术可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和共享与构建相关的数据。然而,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具体管理体系。首先,反映在信息处理速度较低的情况下,项目周期建设的一般情况是长期的、大规模的,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还存在一些不足。其次,信息传播失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交付和管理,使得精化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2.3预算编制不精确
在工程预算阶段,由于对项目实际情况的控制不足或缺少开发人员的专业质量,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偏差。精细管理工程成本是相对较高的技术和专业的要求,如果估价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需求,无法建立相应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会导致不准确的预算规划,影响成本的管理,还会影响施工顺利。
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的应用
3.1BIM技术在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决策阶段,主要是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确定,这样就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建筑标准的确定、建筑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以及设备的选择等,这对工程造价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80%-90%以上,因此就需要做好决策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到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投资方案。在进行工程决策的时候,主要是在工程师的协助下,业主来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该阶段不是对分部分的工程量进行确定,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单价进行掌控,也就是对工程单元造价进行比选,从而达到“图前成本”。BIM技术应用到其中,主要是给予历史数据来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在进行投资估算的时候,可以在数据仓库中提取相似的历史BIM模型,并且对方案特点进行简单修改,或者是实现模型参数化,每一个构建都有相应的工程量、造价以及功能,同时,BIM系统也能自动对造价指标进行修正,这样就能够快速实现工程估价。
3.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能够提高测算的准确度。工程企业在BIM数据库中会有历史指标,比如提供部位钢筋含量的指标、混凝土指标以及不同建设部位的造价指标等。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BIM模型标准来使各个方面进行协调设计,同时设计指标、材料型号等信息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分析是否在BIM模型的可控范围之内。设计师和造价师也能实时分析工程各个设计单元的造价,并且能够根据对设计细节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限额设计。在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概算时,能够实现成本的实时模拟,这样就能够避免设计和造价脱节的现象。BIM技术也会支持数字设计信息分析和项目性能,这样就能够从全过程的角度来进行工程造价。
传统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建筑、结构以及设备水暖等都是分开进行设计,因此设计图纸在平立剖图之间、建筑图与结构图之间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冲突。而且近年来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各项设计还是分开进行的话,设计冲突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通过三维模型,就能在模拟环境下发现各个部分设计中存在的冲突,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错误,这样就避免了后期设计更改的过程,提高了后期的施工效率。
3.3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招标采购阶段,需要基于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以及工程量计算等形成一个采购清单。传统工程管理中,采购清单一般是由造价人员列出的,但是现代建筑越来越复杂,因此要人工计算出采购清单的工作量就非常大。因此就需要通过BIM软件来建立模型,这样就能对工程量进行快速统计分析,形成准确的工程清单。
3.4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是基于5D计划管理来进行的。5D应用主要是指三维数字模型、时间轴以及工程造价控制这些方面的结合,也就是3D模型+时间+费用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建筑信息模型将建筑过程中的几何尺寸、物理性能、成本以及管理结合起来,为施工计划和造价控制提供依据。在正式施工之前,项目各方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确定不同时间开展施工的进度和成本,可以按月、按周以及按日来进行观看,这样就能够得到该时间点的造价数据,然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实现限额领料施工,实现造价控制。
结语
工程造价行业发展从人工计算到利用软件计算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工程造价行业的变革伴随着造价人员综合能力和造价技术的不断提升。建筑信息模型BIM成为当前引导工程造价行业革新的主导力量。BIM技术的引入对造价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造价技术提升产生实质性效应。虽然BIM技术应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代表了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发展的新方向。泰州君安世纪城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可减少设计变更近40%,缩短项目工期7%,成本估算时间减少至80%,提高施工现场劳动率20%~30%。实践表明,BIM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能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行业和项目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燕.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BIM技术在其中的运用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6(32):139-140.
[2]赵小平.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概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5,30(02):53-55.
[3]周文瑞.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实践中应用BIM的优越性分析及阐述[J].四川水泥,2017(02):202.
[4]白华南.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管理及实践举措研究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8-29
论文作者:李香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技术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