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应激所致抑郁症状及轻度观念的预警模型_精神抑郁症论文

生活应激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预警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念论文,症状论文,抑郁论文,模型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提出

1936年Seley借鉴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模型来探讨多元性心身障碍时便创立了新的应激模式(stress model),即应激源(stressor)—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结果(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即心身障碍),之后认知心理学研究在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增加了一个“认知评价”中介,从而使应激模式逐步完善。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应激机制作过不同层面的研究,如Saposky于1994年探讨了应激对个体大脑的伤害性影响[1]。有关应激源量化评估研究也出现了有如较早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Holmes 研制的“社会再适应量表” [2],还有Gadzella研制的“学生生活应激问卷”[3]。诸如此类的学术成果拓展了应激模式的研究领域。

在自杀倾向的研究中,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都从各自不同角度研究轻生或自杀产生的多元因素。但自杀行为之前的轻生意念成为探讨和预警的一个新亮点。怎样预警轻生意念,对防止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有着重要意义。轻生意念多继发于抑郁症状,而抑郁症状及其轻生意念又往往被诸多生活应激因素所诱发。但用Gadzella学生生活应激问卷来探讨大学生轻生意念和自杀倾向的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本研究主要讨论大学生生活应激源和应激反应诱发其抑郁症状进而诱发其轻生意念的预警应激模型,以便为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资料来自2004年下半年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总样本3558例,其中男性2287例(64.3%),女性1271例(35.7%)。年龄分布于16~25岁(均龄19.5岁)。

2.2 方法

采用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作检测工具。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包括4项测伪和56项症状,全部项目为0/1二值变量。测验项目为一年内发生的症状,其中包括“抑郁症状”因子和“轻生意念”项目。该量表信度检验:Cronbach α=0.843,标准化Cronbach α=0.851,说明该量表信度较高;效度检验,UPI中4项测伪因子(健康项目)与56项诊断因子(症状项目)Pearson r=-0.317(p<0.01),说明测验结果真实有效。

采用Gadzella编制的“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SLSI),该量表由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组织翻译和逆翻译,并根据我国国情修订后定稿,本测验使用修订后量表检测大学生近三个月来的51项生活应激。全部项目为5级分值(1从无,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量表分为两大类9项因子:应激源5因子: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即自我过高期望和完美追求所造成的心理应激);应激反应4因子: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该原始量表信度:Cronbach α=0.76;国内王欣教授修订后量表信度[4]:Cronbach α=0.71;本课题检验该量表信度:Cronbach α=0.892,标准化Cronbach α=0.895,说明该量表信度较高。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回归分析拟合预警模型,采用Amos4.0结构分析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和做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生活应激源和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症状多元线形回归预警模型

分别以SLSI生活应激源5因子和应激反应4因子为自变量,以UPI抑郁症状为因变量,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依据最后进入方程的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自变量分别建立2个预警模型:①诱发抑郁症状的生活应激源因子有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冲突因子被剔出);Beta显示,挫折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居首,其次是压力和变化,再次为自我强加;方程式:抑郁症状大学生=-3.005+0.147挫折+0.133压力+0.117变化+0.061自我强加。②诱发抑郁症状的应激反应因子为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和认知反应(全部因子被选入);Beta显示,情绪反应对抑郁症状影响较大,其次是行为反应、生理反应和认知反应;方程式:抑郁症状大学生=-1.677+0.219情绪反应+0.086行为反应+0.044生理反应+0.075认知反应。此两预警模型经方差检验,拟合优度较高(p<0.01)。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生活应激源和应激反应诸因子诱发抑郁症状多元线性回归预警模型[a]

自变量 偏回归系数 标准回归系数 模型检验

BS.E Betat p

(Constant)

-3.005

0.215

-13.949

0.000

挫折 0.1470.011

0.248

13.3200.000

应激源因子 压力 0.1330.015

0.164

8.694 0.000F=244.832

变化 0.1170.020

0.103

5.862 0.000p<0.01

自我强化 0.0610.012

0.087

5.200 0.000

(Constant)

-1.677

0.178

-9.4420.000

情绪反应 0.2190.014

0.301

15.2030.000F=263.307

应激反应因子

行为反应 0.0860.012

0.139

7.248 0.000p<0.01

生理反应 0.0440.007

0.115

6.119 0.000

认知反应 0.0750.018

0.062

4.132 0.000

注:a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抑郁症状

3.2 大学生抑郁症状产生轻生意念二值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和预测概率

以UPI轻生意念(0无/1有)为因变量, 以抑郁症状为协变量, 做 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对轻生意念产生显著影响(p<0.01);有抑郁症状的学生产生轻生意念的相对危险率或发生比OR(Odd Radio)是非抑郁症状学生的1.86倍;另分组比较发现,男组中抑郁症状者产生轻生意念的危险率1.84倍于非抑郁症状者,女组中抑郁症状者产生轻生意念的危险率1.98 倍于非抑郁症状。结果见表2。同时,Logistic分析所产生的预测分类表显示,无抑郁症状且不发生轻生意念的预测值3414例(占不发生观察值3425例的99.7%),有抑郁症状且发生轻生意念的预测值20例(占发生观察值117例的17.1%),总预测正确率97.0%;但其中暗示,判错率为3.0%,即观察无轻生意念的11例因有抑郁症状而被错判为会发生轻生意念,观察有轻生意念的97例因无抑郁症状而被错判为不会发生轻生意念。结果见表3。

表2 大学生抑郁症状产生轻生意念的二值Logistic回归预警[a]

样本协变量 B

S.E Wald df

p

OR

总样抑郁症状0.620

0.042

218.629

10.000

1.859

Constant-6.196 0.274

511.626

10.000

0.002

男组抑郁症状0.613

0.053

135.819

10.000

1.847

Constant-6.000 0.326

338.554

10.000

0.002

女组抑郁症状0.681

0.076

80.62610.000

1.975

Constant-6.907 0.548

158.621

10.000

0.001

注:a 因变量:轻生意念

表3 大学生抑郁症状预测轻生意念的分类矩阵与预测概率[a]

预测值

观察值(Observed) 轻生意念 预测正确率

不发生 发生

轻生意念 不发生(3425)34141199.7

发生(117)

97 2017.1

全部百分比 (Overall Percentage)

97.0

注:a 概率割点值(The cut value is):0.500

3.3 大学生应激过程诱发抑郁症状进而产生轻生意念结构方程模型

依据上述分析,做大学生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症状进而产生轻生意念的路径分析,结果拟合了两个结构方程模型,见模型1~2;经显著性检验,各模型拟合优度均高(p<0.01),见表4。选择最佳模型理由分析:模型1显示,应激源和应激反应对轻生意念的直接影响系数极小(0.00、0.09),故可忽略;另显示应激源对抑郁症状直接诱发系数(0.26)弱于应激反应对抑郁症状的直接诱发系数(0.32);并通过模型1和模型2比较显示,舍去应激源和应激反应对轻生意念的直接影响,再舍去应激源对抑郁症状的直接影响,发现应激源引起应激反应的影响系数由模型1的0.80提升到模型的0.83,应激反应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由模型1的0.32提升到模型2的0.56,且抑郁症状对轻生意念影响也从模型1的0.26提升到模型2的0.31;同时根据现实中应激源须通过应激反应才能诱发抑郁症状进而可能产生轻身意念的客观路径,宜选择模型2作为本研究标准模型,模型1作为参考模型。(模型还显示,应激源各因子间和应激反应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小,说明各因子独立性较好)

附图

模型1 大学生应激过程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路径分析结构

附图

模型2 大学生应激过程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路径分析结构

表4 大学生生活应激源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a]

模型 χ[2]df p CMIN/df GFIAGFI

RMSEA

模型1142.061 21 0.000 6.7650.992 0.979 0.041

模型2204.930 24 0.000 8.5390.988 0.973 0.047

注:GFI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 (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3.4 大学生应激过程诸因子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影响系数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2拟合的同时, 产出相应的大学生应激过程诸因子对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析结果。表5显示,应激源对应激反应的直接影响为0.829,通过应激反应对抑郁症状的间接影响为0.465,通过应激反应和抑郁症状最终对轻生意念的间接影响为0.145;而应激反应对抑郁症状的直接影响为0.562,通过抑郁症状对讨论轻生意念的间接影响为0.174;最后,被应激源间接诱发而被应激反应直接诱发的抑郁症状,对轻生意念的直接影响为0.311。见表5。

表5 大学生应激过程诸因子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系数

标准直接影响系数 标准间接影响系数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反应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症状

压力0.7110.000 0.000 0.0000.000 0.000

挫折0.8110.000 0.000 0.0000.000 0.000

变化0.6170.000 0.000 0.0000.000 0.000

自我强加0.4940.000 0.000 0.0000.000 0.000

生理反应0.0000.699 0.000 0.5790.000 0.000

情绪反应0.0000.811 0.000 0.6720.000 0.000

行为反应0.0000.700 0.000 0.5800.000 0.000

认知反应0.0000.034 0.000 0.0280.000 0.000

应激反应0.8290.000 0.000 0.0000.000 0.000

抑郁症状0.0000.562 0.000 0.4650.000 0.000

轻生观念0.0000.000 0.311 0.1450.174 0.000

4 讨论

间接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生活应激源来自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按照Gadzella所设计的SLSI量表因子项目来看,学生“挫折”因子来自7个方面,如迟迟达不到或常被干扰达不到目标、因缺乏经济来源而挫败、实现确立目标时曾失败、被社会或他人排斥、异性交友被拒绝、有资格能力却被机会拒绝等;学生“压力”因子来自4个方面,如职业竞争压力、学业负担压力、朋友竞争压力、 家庭期望压力等;学生“变化”因子来自3个方面,如突然发生的不愉快变化、 同时面临太多的生活变化、影响生活或妨碍达到目标的变化等;学生“自我强加”因子来自6个方面,如过高的自我期望、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关爱、对任何人和事都过分担心、为追求考试高分而焦虑、必须完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等。这4 个因子均是抑郁症状的显著性诱因。但学生内心“冲突”因子(如对生活中多种动机的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却对抑郁症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以上分析可见,大学生抑郁症状产生的应激源主要来自于环境性或外源性因素(刺激、压力和变化),即使作为抑郁症状显著性诱因的内生性或内源性因素——自我强加,也是通过所指向的外部对象(如对任务目标的过高追求、对个人目标的过分期望等)来表达。至于内生性冲突因素可能由于动机斗争和冲突未决而导致大脑思维常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故未形成抑郁状态。此实证分析表明,行为学派的外部环境刺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较大,而精神分析的内心冲突则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较小。

直接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应激反应来自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这主要在于抑郁症状是一种心境障碍或情绪障碍,生活应激源中的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均可引起情绪异常反应(如本测验所显示的害怕、焦虑、烦恼、生气、愤怒、内疚、痛苦、忧伤、郁闷等),情绪异常反应又会通过情绪中枢即下丘脑来影响自主神经和内脏活动及内分泌的改变,即产生应激生理反应,同时也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如本测验所显示的容易哭泣、自责自虐、迁怒于人、回避社交、自我防御等),抑郁症状的发作正是与这些综合应激反应的直接诱发有关。Lewinsohn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经历丧失或其他重大生活变化之后得到不充分的正强化而且经历很多惩罚,就会导致抑郁;因为挫折刺激和生活事件之后缺乏充分的正性强化,个体便产生悲哀情绪反应和退缩行为反应,抑郁便由此而生[5]。

大学生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通过抑郁症状间接诱发轻生意念。本研究表明,生活应激源对轻生意念的直接影响极小,即作为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的应激源并不直接诱发轻生意念,而是通过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来诱发抑郁症状,进而间接引发轻生意念。此路经模型揭示,在现实生活中,轻生意念甚至自杀行为往往产生于高应激下的抑郁人群,但仅有高应激而无抑郁症状者则不是轻生意念及自杀行为的易感人群。抑郁症状作为应激引发轻生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一个中介,原因在于抑郁症状患者有易感素质。Mann等人提出,自杀过程与“素质—应激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有关,基因组成结构以及后天获得的敏感性对个体易感性或素质都有影响,精神质或情绪不稳定的遗传因素和痛苦的生活经历等因素,都在这一素质形成中起着作用,这一易感素质在应激影响下容易产生抑郁症状,从而导致悲观情绪和放弃自己生命的意念,所以同样应激下会否发生自杀,还与抑郁个体的易感素质有相关[6]。本课题研究发现,用抑郁症状预测轻生意念的正确率较高(97.0%),且用抑郁症状预测轻生意念的发生比(OR)1.86倍于无抑郁症状者,说明抑郁症状是产生轻生意念的主要心理因素;其中,女生抑郁症状产生轻生意念的发生比近2倍(1.98倍)于无抑郁症状的女生。女性抑郁和自杀的风险高于男性,原因也主要与女性对挫折刺激的易感性素质和较强烈的抑郁情绪反应有关[7]。

轻生意念等危机心理是可以检测和干预的。Marttunen研究表明,青年人的自杀不是不假思索和一时冲动的行为,它通常发生于内部混乱和外部痛苦的最终阶段,大部分青年自杀受害者在自杀前谈过或写过自杀意图[8]。由此可见,自杀可以通过观察和心理测验来分析预测,其中轻生意念是较早可以预警的信号,而要预警大学生的轻生意念,检测其所承受的生活应激源或心理负荷及诊断其是否患有抑郁症状则是预警的主要临床心理判断依据。及时的心理诊断和预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积极的社会支持和援助、以及使用精神药物治疗抑郁症状等,都是对抑郁症状所诱发的轻生意念实施危机干预的手段。

有关大学生的轻生意念或自杀倾向的研究,国内近年来也有较多文献报告。如姜伏莲对多所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显示[9],地方院校有自杀意念者为0.6~3.3%,并认为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是有情绪和性格问题、强迫倾向、交往障碍等。本测验用同样方法检出有自杀意念者为3.3%,与姜伏莲调查结果相似。 但在国内使用SLSI学生生活应激测验工具预测大学生轻生意念的研究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标签:;  ;  ;  ;  ;  ;  

大学生生活应激所致抑郁症状及轻度观念的预警模型_精神抑郁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