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与出版革命_信息革命论文

论网络与出版革命_信息革命论文

论网络与出版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65(2001)02-0120-03

在当今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人类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愈加频繁和快捷,以电子文档记录信息为特征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传统的纸张印刷物正越来越多地被以光、电、磁为介质的电子出版物所替代,网络出版与印刷出版、电子出版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出版和信息流通结构。而今网络出版以其出版快速、传播广泛、费用低廉、交互功能强大、更新信息便利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并不断扩大着在出版物市场的份额。因此,无论是出版社、书店,还是其它有关印刷厂商,都应该顺应当今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调整,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发展和拓宽业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一、网络打破传统出版模式

网络为出版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整个出版环节发生了变化。它完全打破了几百年沿袭的传统出版模式,编辑工作各环节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编辑与作者、印刷与出版以及发行工作日益融为一体,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的沟通手段引入出版最显著的作用是增加了编辑与作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性。通过网络,他们之间可以不断交换看法,随时随地商讨文章的结构和布局,改变创作思路。由于网络传输的方便与快捷,编辑可以全程控制作者写作过程,编辑加工和作者写作交替进行。可以说网络为出版提供了全新的运作模式。编辑所面对的是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可利用的网络出版资源极为丰富,异地异国合作出版、多人分著和巨型书的集体编纂都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成为可能,通过网络手段收集资料、策划选题、寻找作者和出版伙伴都将逐渐成为编辑的日常工作。

此外,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文本”,它打破了书与书之间的界限,把传统被动型的阅读方式演化成互动型的阅读体验。记得早在1999年,北京朝花少儿出版社就推出了大陆第一部网络小说《你好,花脸道!》(1.0)版,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E-mail,读者可与之进行实时交流,并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阅读思考,删改、续写情节,亲身参与设计故事发展,出版社则优选读者的创作并将其融入到该小说的2.0版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通过网络参与了图书的写作,发展了作品。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数字化产品的优越性。

数字化使书稿、封面、插图设计变成了软盘,铅字印刷成为桌面出版技术,而网络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无纸化知识载体,其信息量是任何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网民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地驰骋古今,横贯全球。它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使出版业发生了变革。

二、网络共享全球出版资源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资料库、图书馆,具有一种完全开放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使读者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阅读和查找有关信息,并在瞬间获得所需资料。编辑可以免受以往东奔西走查资料的劳顿之苦,只需端坐家中或办公室利用网上搜索工具,在搜索站点输入关键词,有关内容便全部显现在屏幕上,阅读、检索易如反掌。目前最常用的中文搜索站点有中文雅虎(http://chinese.yahoo.com),搜狐(http://www.sohu.com),北大天网(http://pccms.pku.edu.cn),搜索客Cseek(http://www.cseek.com),北极星(http://www.beijixing.com.cn等。编辑足不出户,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站看到“网上书店”、“电子书讯”、“信息广场”等栏目;还可以通过“书目查询”了解各出版社所出的各类图书的详细情况;在“今日新书”中还可以看到刚出版还未上架的新书。这样你就可以轻松进行深入研究,从中产生策划选题的灵感。

除了信息资源共享以外,网络还提供了全球人才资源共享。网络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空间正在被现代意义上的网络虚拟空间所替代。网络时代出版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它要求从业者具有活跃的管理思想和大胆的开拓精神,强调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团队精神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据调查显示,活跃在网上的网民多为知识化程度高、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青年人。这一充满活力的庞大的高智商群体将构成未来网络出版物的忠实读者。因此,造就一批既精通出版又精通网络的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而这样的人才将更多来自出版行业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这就需要编辑人员从单一知识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科技意识,增强运用科技手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总之,编辑只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高科技手段,就能进入更广阔的天地,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更高级、更复杂、更有创意性的工作,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高屋建瓴。出版社不仅要加速培养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来网罗全世界的人才精英,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作者、读者、顾问或营销员。

三、网络出版的管理与规范

网络为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出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从客观上讲,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的意识形态特征十分明显。由于目前网络的可控程度还很有限,又缺乏规范,很容易在出版自由化方面产生法律问题。近代法在区分有形物与无形物时,将信息列入无形物的范畴,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没有从体系上赋予信息以恰当的位置,也未确立有关信息的法律制度。并且由于网络所特有的公开性、便捷性,世界各国都难以制定相应的网络法。这就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知识产权非一国一地的法律能够解决,还有待于国际社会取得共识和认同。在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这是我国政府管理信息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基础框架性政策。国务院已授权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网络出版实施管理。在网络时代,政府的影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也应是客观、规范和有节制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力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和网上隐私内容,打击企图破坏互联网的黑客侵入和网上诈骗行为,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以保护公众利益并促进网络经济的繁荣。同时,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使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有序化,通过政府的管理行为划分网络出版物的种类与专业,建立相对集中的网站,实现网络的分类管理。如中国科技信息所构建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可同步报道国内自然科学领域10多个门类、500多种主要核心期刊的最新内容,并支持读者、编辑和作者的多向交流。这样就便于统一构建安全系统,既可增加网上信息传播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又可降低经费投入,节省技术支持成本。

网络与出版亲密接触的成功在于采用现代信息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兼容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相促进。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不是彼此取代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关系。网络出版是传统出版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推动下的自然延伸,是通过在网上进行生产、销售和流通等活动,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创造商机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崭新的出版机制,与传统出版是一对孪生姐妹。如中国现代书店网络集团,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天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旌旗席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书城有限公司四强联手,共享国内外资源优势,开拓图书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十分明显。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现在的网络必将脱离传统意义上的有线网络体系,实现互动式网络信息传递。那时编辑将充当网络信息服务的策划人、制作人、发布人,全方位地投身崭新的机遇与挑战中,成为网络出版时代的弄潮儿。

标签:;  

论网络与出版革命_信息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