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雨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 南昌 330000)
摘要:在军事体能实战化训练过程中,由于高强度训练引起的运动损伤的出现,很容易对受训官兵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充分论述了军事体能实战化训练的特点,对如何规避运动损伤,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军事体能;运动损伤规避;高强度训练
军事体能运动损伤是指军人在军事体能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伤病。军事体能训练与大众体能训练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在大众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合了军事实战化元素,随着战争的变化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实战化背景下开展军事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实战化训练背景下开展军事体能训练对增强官兵体质,促进官兵身体全面发展;对培养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军事体能运动损伤的特点
军事体能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与训练数量和训练强度、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在3000米跑、武装越野等训练项目中,由于比赛距离长、强度大,机体超负荷产生的疲劳,超过了内脏器官的承受能力,官兵容易出现心律不齐、血尿等情况。军事体能训练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事体能运动损伤的特点。
1.突发性损伤发病率高
许多军队的军事体能训练项目,都是结合部队军事行动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模拟训练形式,具有动作应变性大、防护装备条件差等特点,比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都依赖体能训练获得。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能力,都必须通过体能训练增强。因此在训练中经常发生摔、碰、磕、撞等引起的裂伤、刺伤、切伤、擦伤等急性开放性损伤,此外急性的挫伤和肌肉拉伤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也较常见。比如在训练障碍、格斗、刺杀、攀岩等科目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突发性损伤。在因此,实战化军事体能训练突发性损伤发病率高,预防难度大。[1]
2.突发性运动疾病来势快
为了发扬我军敢打敢拼,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精神,我们当下执行的3000米、5000米、400米障碍、引体向上等军人体能训练项目,在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一味地追求运动量、强度,很容易引发运动疾病。这种由于运动疲劳产生的运动疾病具有突发性、来势快等特点。当受训官兵运动量降低、训练强度减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后,上述突发性运动疾病会自然痊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大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的生理现象。官兵在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很大。有的会产生肌肉疲劳,有的会产生骨骼疲劳,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骨折。因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长途行军、长时间反复训练,很容易发生这种大几率的运动性疲劳,为此,组训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科学的训练策略,制订合理的实战化体能训练方案。
二、军事体能运动损伤的规避
2.加强组织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知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和训练者以及训练的组织者缺乏必要运动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部队训练,很多人只重视培养战斗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作风,只做思想工作,但是往往忽略了运动训练要科学合理、因人而异来组织实施训练。无论何种运动项目,都应有其各自的运动技术动作要领,每个项目都应是在熟练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实施训练。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受训者必须按照教员讲解的示范动作要领严格地执行,要针对每个项目熟练掌握核心运动技术要领。[2]
2.受训者要保持良好的运动心理状态
受训者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平衡,那么体能训练的量和强度就必须要超过以前的量和强度,因此,受训者容易出现急躁冒进心理。但是,这种心理状态下的运动训练,很容易造成机体疲劳,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动作准确性等都会下降,训练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受训者需要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自我激励,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及时进行运动心理调节,稳步提高运动效果。[3]
3.加强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力度
教员或基层组训者在军事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考虑周详。在高温湿热的天气,或者在寒冷等恶劣气候下进行训练,都可能会给训练者带来损伤。在高温下训练,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或者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地调整训练计划。另外,实训教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掌握科学的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军事体能训练理论,对每一节训练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总之,在军事体能实战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员或者基层组训者应该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按照人体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运动学等原理来组织实施,尽量避免受训者因上述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技术动作的训练和加强各支撑关节力量的训练,使其熟练地掌握各种训练的方法、手段、技巧,减少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运动性损伤。
参考文献
[1]孙磊.军人体能训练与训练伤的关系及处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5):385-387.
[2]任洪敏,刘邦春.实战化训练背景下军事体能运动损伤规避研究[J].教师,2016(11):64-65.
[3]孙磊,张军,田敏,等.某特种兵大队军事训练损伤调查的描述性分析[C].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2009:1417-1420.
论文作者:常雨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损伤论文; 军事论文; 体能训练论文; 体能论文; 受训者论文; 实战论文; 突发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