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在患者手术中采取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行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以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和定向力的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的低血压、头痛及恶心等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联合应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麻醉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抑制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苏醒较快,并发症率较低。
【关键词】 手术麻醉;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97-02
麻醉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内发生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指出[1]七氟醚以及丙泊酚均可对患者围手术期内应激反应形成抑制性作用,有助于发挥良好的脑保护效果。然而关于七氟醚、丙泊酚对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具体抑制程度仍尚未完全明确。通过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有助于实现患者术中快速且平稳麻醉复苏,并且有助于预防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瑞芬太尼应用于术中麻醉可发挥消除快和无蓄积等优势,特别是在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次研究将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为例,分析对于手术患者于术中行七氟醚或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依次纳入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7~68岁,平均(41.2±0.4)岁。对照组:包括患者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26~69岁,平均(40.8±0.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具有高度的均衡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常规的禁食禁饮,患者入室后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压等相关指标。于麻醉诱导之前行阿托品(0.01mg/kg)肌注,吸氧3min后行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4mg/kg)+罗库溴铵(0.6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4g/kg·min)。5min后实施气管插管,以麻醉机合理控制患者术中潮气量,8~12次/分钟,呼吸频率维持在10~12次/分钟。观察组患者以七氟醚行麻醉维持,吸入浓度为1~3%,同时靶控制患者的瑞芬太尼吸入。对照组患者改为丙泊酚麻醉维持,吸入量以能够控制患者最低的血浆靶浓度维持在2g/ml为宜,同时靶控制患者的瑞芬太尼吸入。患者闭腹缝合时则停止应用丙泊酚以及七氟醚,在拔管时则停止瑞芬太尼给药,患者术后意识水平完全恢复,且呼吸恢复后方可拔管。
1.3 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以及定向力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低血压、头痛以及恶心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和定向力的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且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对于麻醉要求较为严格,在麻醉药物选择时需确保药物的选择具备起效快、安全性高且作用时间短等特点,促进患者手术后及早苏醒。瑞芬太尼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瑞芬太尼,属于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起效迅速。同时瑞芬太尼的可控性良好,给药后约1分钟左右能够发挥药效,其持续时间约为5~10分钟左右,有助于降低患者吸入药物后肺泡的有效浓度,可实现患者较短时间内的苏醒,多应用在全麻诱导以及全麻过程中的维持镇痛,有助于对中枢神经形成抑制性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同时有利于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2]。七氟醚属于新型的吸入类麻醉药物,给药后在组织当中血液溶解度相对较低,且并无刺激性的气味。同时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相对较低,能够作用于患者心肌,可有效改善心排出量。给药后患者诱导期内机体的安静性良好,且术后苏醒较快,对于患者气道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低。同时患者苏醒过程中产生躁动、屏气以及呛咳等相关不良反应较少,且药物浓度的调控较为便捷,多应用在快通道麻醉中。通过联用瑞芬太尼和七氟醚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可降低建立气腹时对于患者循环产生的不良影响[3]。丙泊酚属于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具备时效短和起效快等优势,然而在诱导时有可能引发患者心血管抑制,使得心排血量降低,特别是应用于老年人患者中容易产生呼吸频率减缓等不良反应,因此麻醉中具有一定隐患,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和七氟醚麻醉,该组患者自主呼吸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语言应答和睁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同时该组患者术后发生的低血压、头痛以及恶心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进一步表明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通过采取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的联合麻醉方式可取得满意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麻醉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抑制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苏醒较快,并发症率较低。
【参考文献】
[1]范嘉馨,金炳植.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147.
[2]黄艺文,兰雨雁,江朝秀.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18,40(04):385-388.
[3]冯雅薇,罗慧,刘军.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102-104.
论文作者:叶海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