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辨音和释义看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论文

从辨音和释义看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论文

从辨音和释义看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

王磊平 许小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摘要: 国学的复兴,使得大众开始关注并阅读古代文本文献。但是,在阅读古代典籍时,人们对某些词汇的读音与释义普遍感到茫然或者怀疑。本文侧重于通过经典示例分析,从辨音及释义两方面论述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读者明了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工具性价值。

关键词: 训诂学;古文;辨音;释义

一、训诂及训诂学

“训诂”一词起源于汉代,“训”和“诂”亦各有其最初之义。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训”释义为“说教”,有教诲和劝导之意,进而衍生出后来的“解释”之意。“诂”最早见于汉代,依据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以及张揖《杂字》中关于“诂”的注解可知,“诂”又可作“故”,有古代、古老之意。所以,“训诂”又可作“训故”解,在汉语中属于动宾结构的词语。“古字古言的古音古义谓之故”(1),因而“故”可理解为“故旧”,于是“顺释疏解之便谓之训故”(2),即训诂了。

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6日。联系人:Antonio di Cristofano;联系地址:Associazione Musicale "A.Scriabin", Via Etiopia, 25, I-58100 Grosseto, Italy;电话:(+39)0564 - 491805, 334-6608436;传真:(+39)0564 - 491805;邮箱:antoniodicristofano@gmail.com ;网址:http://www.premioscriabin.it/。

有了“训诂”,便有专门研究训诂的学问,即“训诂学”。训诂学,通俗地讲,即解释古书词义。传统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是“小学”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包括训诂、纂集、考证等。现代训诂学从“小学”的藩篱中跳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内在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准确探求和阐释古代文献词义,并通过“对训诂知识的理性认识和系统把握,用以指导训诂实践,使之规范化、条理化、科学化”(3)。近些年,随着国学浪潮的兴起,训诂学的工具性价值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古文爱好者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定的训诂学知识,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传世文献。训诂学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如指导语文教学、古籍整理以及辞书编纂等,而其核心是帮助读者训释字词。训释字词,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便是辨音和释义。

二、辨音

训诂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对古书中的语言作恰如其分的理解,而语音既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又是词的存在形式,所以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历史的演进,诸多文化典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历史的种种因素的干扰与制约,其中的某些文字便难以被精准辨音,从而使得阅读者对古文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做学术最讲究准确与恰当,即使出现一丁点偏差,也会使学术蒙尘,从而使其失去基本价值。针对这一问题,训诂学手段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如《诗经·秦风·无衣》末段:“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4)由于古音的散佚以及地方语言的演变,再加上对这首诗的内容的不同解读,研究者们对于其中的“行”字的读音和解释有一定的出入。周振甫在《诗经译注》中将“与子偕行”翻译为“和你一起前行”(5)。周先生将“行”训释为“前行”,显然是将其读音辨读为“xing(阳平)”的。对此,笔者有所怀疑。《诗经》的创作基本是在周朝,距离现在已两千多年,字音的变化发展虽很难把握,但是可以从音韵学角度进行阐述。

为此有必要说说音韵学中的“古音”和“今音”。所谓“古音”,指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传统观点认为,“古音”是为了区别于“今音”而提出来的。准确地讲,“古音”应该被称为“上古音”,并由此衍生出“古音学”。古音学根据韵书以前的韵文和形声字等材料来考证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今音”主要是指隋、唐时期的语音,又被称作“中古音”。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研究中古和近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虽然上古音距今久远,但学者们在进行不懈地研究后,总结出了一套上古韵部。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后世又称其为《诗经》的韵部。据上古韵部以及《诗经》的押韵特点可知:《秦风·无衣》中的“袍”与“仇”押韵;“泽”与“作”押韵;“裳”与“行”押韵。所以,笔者认为“行”应当读作“hang(阳平)”,应解释为“行列”,全句的意思就是:“与你站在同一行(出征)。”其实,此类例子在《诗经》中还有很多,如《秦风·黄鸟》中“子车仲行”(6)的“行(hang阳平)”,《郑风·山有扶苏》中“乃见狂且”(7)的“且(ju阴平)”。由此可知,在阅读先秦古籍时,有必要对古音和今音有所了解,以此来规避因错读某些文字而引起的尴尬。

又比如,在唐诗宋词中,格律诗的某些字的读法问题很值得探究。某些多音字的读法,按照平仄和押韵可以分为两类。今以“看”字为例进行分析:

1.“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王维《辋川闲居》)

“方”的两种解释涉及到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问题。解释为“刚刚”,体现的是历时性,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由可到不可,由不可到可,其间虽然在转化,但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种释义会曲解《齐物论》全篇之意;解释为“一并”,体现的是共时性,生中有死,死中有生,可即是不可,不可即为可,之间是同时并生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这样的理解与《齐物论》的思想是一致的。训诂学的原则之一便是要了解所释作品,掌握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将这一原则放在此处,可以看出,运用训诂学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大意。而且运用原则和了解文意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即不仅可以运用它帮助阅读古文,而且通过了解古文文意也能加深对这一原则的认识。

1.3.6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橙皮苷对照品溶液(浓度为 150 μg/mL)2、5、8、10、12、15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峰面积和进样量(μg)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临床上约19%~56%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究其原因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导致胰岛素抵抗有关[1]。因此,必须通过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才可促使生长激素水平降至正常,达到控制继发性糖尿病的目的,故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实施十分重要[2]。该文2016年5月—2018年7月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围手术期护理,现报道如下。

第二,加强对产假制度的宣传倡导,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部门应采取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印发相关刊物等方式积极宣传设立产假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提高社会公众对产假制度的理解与重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倾听群众对于产假制度的意见,发挥群众的活力与创造力,以促进产假制度的更好实施。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企业内部对于职工的性别歧视,通过建立起以平等为重要理念的企业文化,将产假制度以及女性职工权利的保护融入企业文化当中,提高企业对政策实施的自觉性,转变企业的发展观念,推动企业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分析:本题设计基于轴对称,即AB=AC、CD=AD.以边与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控制角的大小,此类问题一般需化归特殊三角形,常见的特殊三角形有等边三角形、30°与45°的直角三角形.分析条件存在30°的特殊角,思路自然向等边三角形转化,即需要构造等边三角形.同时分析问题求∠ACB的大小,由于AC=AB,即求等腰△ABC的顶角∠BAC的大小.

5.“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看”字有两种读法:第一种读作kan(阴平),意思为守护、监视;第二种读作kan(仄声),意思为使视线触及某事或某物。在以上四例中,依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前两例读作第一种,后两例读作第二种。

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在这三例中,依据格律诗的押韵规律,在近体格律诗中,“看”作为韵脚,所在的韵部为平水韵“十四寒”部,故5-7句的“看”都读作第一种。

这两种分法貌似脱离了“看”字在文中的实际含义,而仅仅依据某种范式来进行分类,似乎行不通。但是,细想“看”的两种解释,都有“观看”的意思,古代诗人在依据格律诗的要求进行创作时,大多情况下都将它的实际意义考虑进去了,只是两种意义的差别不是太大而已。古代诗词大多是以吟唱的方式进行展现的,今人不能仅仅以普通话的读音对其进行简单的朗读,而应该注意到格律诗的创作规律以及当时音韵的演变,尽可能地以当时的吟唱方式来学习古代诗词,这样才能将现今的诗词学习与文化学习相关联,不使学习诗词成为一项独立进行的枯燥活动。再者说,文化的本质是以文来化人,如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仅仅依附于其字面意思加以理解,是不能明了古诗词创作的实际情形的,是不能达到文化的以文化人的目的的。

三、释义

本文仅从指导古文辨音和古书释义的角度对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因水平有限,尚有诸多不足。其实训诂学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训诂学作为一门解释古代经典文献的辅助工具,在古籍的阅读、校勘、考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每个古代文学爱好者都要精于训诂学的知识与方法,不但能够运用它读懂古代文献,更要将其应用到校勘、考证古籍中去。

现再举几例:

如《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8)八个“方”字的连续使用,足见“方”对表达此段内容的重要程度。成玄英和宣颖将其解释为“将”和“随”,皆有“刚刚”之意。于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成了“刚生便刚死,刚死便刚生”或者“随生随死,随死随生”了。这种说法解释这两句尚可,但用以解释下两句“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就不行了,尤其是在《齐物论》原文中,此段前还有“彼是方生之说也”。于是须从文章主旨入手。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在《齐物论》中否定了人的优越性,主张众生平等、万物同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且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如生与死、非与是,它们同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方”在这里必定不是“刚刚”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9)故而《齐物论》这段中“方”的意思应是“并”。彼是方生,即彼是并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并生并死,并死并生。就时间来说,“彼与是”,“生与死”都是同时存在的。如果将“方”训释为“刚刚”,那么从时间上来说,即便间隔很短,两种状态之间还是有发生的先后顺序的。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四、结语

当下,“国学热”方兴未艾,阅读及研究传统典籍的人越来越多,其中虽不乏专门的学者,但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古文时难免会出现错解古书词义的情况。随着语言的发展,词汇和词义也在不断发展。除少量基本词汇外,汉语中大量的非基本词汇都派生出多层含义,这更增加了古文阅读的难度。训诂学作为辅助性工具,能帮助读者求得正确的解释。

3.“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受访者特征。11名受访者中有8人的年龄在28-35岁,另外3人的年龄在43岁以上,其中7人是女性。受访者都拥有5-15年酒店销售工作经验,其中6人毕业于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专业,其余5人毕业于英语、营销或传媒专业。受访者的年龄与对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成反比,即年龄越小对社交媒体的关注与热情就越高。

注释 :

(1)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6.

(2)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6.

(3) 方一新.训诂学概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7.

(4) 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M].中华书局,2010(3):172-173.

2)资金补贴类:例如工业电窑炉、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领域用电设备初期投资较大从而限制推广的,建议出台类似家电下乡等绿色电器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和广度。

(5) 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M].中华书局,2010(3):173.

(6) 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M].中华书局,2010(3):170.

(7) 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M].中华书局,2010(3):111.

(8) 郭象,成玄英.庄子注疏[M].中华书局,2011(1):35.

(9)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3):404.

由于工期紧、工作量大,作业人员难免会输错身份证号。经过实践发现,身份证号的长度、数字写错的情况普遍存在。身份证号检测功能可以快速的完成对身份证号的检测,并把身份证号错误的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式。

你一定要记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成绩,而是始终葆有信心与希冀。无论前路有多逼仄,你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木心说过,“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我想高考亦是如此。所以,不要过分忧虑结果如何,好好享受这个“可爱的”“好玩的”过程吧!毕竟,不是所有与你同龄的人都能拥有这样一段经历。

参考文献 :

[1]方一新.训诂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

[2]周振甫.诗经译注[M].中华书局,2010,3.

[3]郭象,成玄英.庄子注疏[M].中华书局,2011,1.

[4]王力.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出版社,2016,7.

[5]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3.

标签:;  ;  ;  ;  ;  

从辨音和释义看训诂学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