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 要】目的:对偏瘫患者倾斜综合征的治疗方向以及预后进行汇总。方法:从对倾斜综合征治疗文献中进行选取汇总和整理。结果:对于倾斜综合征治疗方向分为好几种,预后效果也都不错。结论: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倾斜综合征治疗病人方面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某些推广价值。
【关键词】运动;针灸;倾斜综合征
一、偏瘫的定义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而偏瘫倾斜综合征是指某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即患者在所有体位都强力的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身体向中线或者越过中线向非偏瘫方向的矫正。
二、治疗方向
1、了解了倾斜综合征的病理特征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方向对患者进行康复调理。Pusher综合征就是脑卒中后较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所以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而典型表现分为六种:
第一种,头转向健侧,同时向健侧移。
第二种,躺在床上,患者用健手把住床边担心掉下来。
第三种,坐位时,患侧臀部负重,健侧躯干明显缩短。
第四种,站立时,患者整个重心偏向患侧,姿势歪斜。
第五种,站立时,患侧下肢屈肌占优势,患者难以维持站立。
第六种,行走时,重心不易向健侧转移,患侧下肢屈肌优势,伸肌不充分,健腿迈步困难。
针对这六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康复治疗主要是在矫正体位缓慢恢复,我们可以配合针灸和按摩对患者进行一个缓慢的康复过程。在治疗中随时提醒患者注意左侧肢体,保持颈部全范围的被动活动,保持身体正中位,改善躯体平衡水平,利用姿势反射给予适当刺激,以促进患侧下肢伸肌的活动,并保证治疗中正确的感觉输入。我们以左侧偏瘫为例:
1.1卧位时,可以刺激头颈部活动,并促使其按治疗师的诱导最大范围的活动头部。在活动其肢体时,令其注意肢体的活动,利用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来提高左下肢伸肌张力,叩击刺激患侧躯干肌,进行桥式运动以改善其张力;不活动时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严格摆放其肢体于抗痉挛位。
1.2坐位时,利用健侧肢体的活动诱导,使躯干向右侧移动,促使健腿支撑,患腿伸直,诱导重心移向右侧。同时治疗师可一手下压左肩,另一手刺激患侧躯干肌,令其头部保持中立位活动右上肢以刺激左侧躯干肌使其重心移向右侧臀部
1.3站立位,利用护腰带保护,并帮助左下肢伸直,令病人起立、坐下,在训练过程中随时提醒和注意病人重心、躯干和骨盆活动。患者右侧髋部紧贴治疗床或平行杠站立,利用辅助器具帮助其左下肢伸直负重训练。
1.4步行时,刺激左下肢伸直或帮助其伸直站立,并令其右髋部始终保持紧贴治疗床或平行杠进行行走训练。
1.5重心转移训练,利用右侧肢体的健肢活动,促进患者在坐位下躯干向右侧的转移和站立时重心向右下肢的转移。
1.6 ADL训练,主要为穿脱衣服、洗漱、进食,训练中,尤其强调患者坐位时躯干的伸直、头部的中立位和正确的翻身动作以及针对左侧偏身感觉低下和偏盲的问题,给予正确的信息和刺激进行训练,使患者注意到患侧肢体的存在及其位置所在。
这种训练方法持续3个月后,患者基本改善了平衡水平和重心转移,坐位下可自由独立进食、洗刷、穿衣,达到独立平地行走,监护下可上下楼梯,但其姿势控制能力、行走质量和ADL自理能力均比无倾斜综合征的患者差,尤其是协调性和完成动作的时间以及达到此功能水平所花费的时间。
2.利用康复设备给予患者重新定位
2.1目标:利用忽略侧给予患者重新定位
内容:单侧忽略
训练仪器:数字OT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坐在42寸训练桌前,调整舒适度,按右上角目标用一侧上肢进行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目标:恢复头部动作,先屈伸主动活动,逐渐抬高,主动看往患侧边
内容:大鱼吃小鱼
训练仪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传感器连接成功,用绑带固定在头部进行训练.
2.3目标:练习健侧和患侧的重心转移
内容:采蘑菇、贪吃蛇
训练仪器:姿势控制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坐在一块测力板上,控制左右前后回到身体中线;站立架上放着两块分开的测力板,目视前方训练。
2.4目标:利用外部刺激给予正确的感觉输入,让患者恢复正中立位的感觉
内容:左箭头、直线、右箭头
训练仪器:智能砂磨板
操作方法:从左往右往返,到中点,先握着磨具在灯光线上,抹掉灯光同时反馈声音纠正身体倾斜或忽略侧。
3.针灸治疗
采取仰卧位,选择直径0. 3mm、长30-50m1次性毫针,局部常规消毒,采用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头皮针取穴顶中线、右顶颞后斜线,平刺,平补平泄,体针取左侧地仓、颊车、颧寥、肩寓、曲池、手三里、外关牌关、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太神,先直刺平补平泄,提插捻转得气后退至皮下,采取挂针法。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
从功能上讲,这样的患者需要督促,因为他不能整合所有来自环境的感觉刺激,不能应对动态的环境。”丘脑是各种感觉(嗅觉除外)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其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上行 网状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发生着重要作用。本患者头颅MR检查结果及症状符合,因而治疗上,针灸采取头皮针取穴:顶中线、对侧顶颞后斜线以激发患侧肢体感觉出现。结合体针取阳明经穴为主先直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再采用挂针法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浅层经气,诱导体表感觉出现,以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采用视觉代偿法以弥补因患侧肢体深浅感觉障碍导致的患侧信息输入障碍;采用神经发育法相关疗法进一步协同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
4.推拿治疗
体位取仰卧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擦法、按法、击法、拔伸法、摇法等。选择干擦、掌按、拳击等法轮替施于颈部及左侧肢体约25 分钟,最后采用拔伸复合摇法施予颈、左肩、腰,其中颈、腰部摇法重点采取左右方向,并偏于左侧约5分钟。
预后
Pusher综合症患者的预后在于缩短疗程,尽快脱离照料。以躯干为中心的调整性训练方法视觉控制为介入利用生物反馈反复训练患者在坐位一站起一坐下中的动态平衡。
Pusher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应以视觉控制或者视觉和听觉代偿作为介入点,同时兼顾可能伴随的神经心理学症状,对尽快使患者脱离特殊照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束语
在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许多患者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临床症状表现期后,产生了典型的偏瘫征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基本可以自理。可是当倾斜综合征出现并延续成一个问题时,人们常认为患者不适合康复治疗并把他们送到疗养院或其他长期护理机构,甚至把他们接回家任其自由发展,错误地认为患者没有充分的主动性。实际上,许多研究已证明大多偏瘫患者不管步态的模式和质量如何都能够达到独立步行,有的患者甚至自然恢复也能步行,而有小部分,患者却不能通过一般的康复治疗学习步行,通常情況下都认为些病人因为年龄太大、体质虚弱、患侧下肢肌张力不够、偏瘫侧感觉丧失及偏盲而不能步行。事实上,这些理由显然不够充分,似乎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针对这一部分病人,按一般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是很难达到预定目标的。所以应根据病人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早认识到倾斜综合征的存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训练方法以纠正此综合征,使病人达到独立坐位平衡、站立、行走及ADL最大限度的自理。
参考文献:
[1]刘钦刚译循序渐进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3-216.
[2]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162.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70-273.
[4]肖少华译促进中风后病人的功能独立.WHO康复资源中心,2002,7:39-58,68-73。
论文作者:徐家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下肢论文; 躯干论文; 肢体论文; 病人论文; 坐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