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开展的20+20教学课堂中,师生主要完成知识引、展、探、评。其中的展示环节是指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后,把课前和课中的所学成果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展示则有助于启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引、展、探、评”中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展示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的广度,则体现了课堂效果的效度。所以如何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且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课堂展示活动以达到启动学生的内驱力便成为了我校教师极力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然而,在我校开展的20+20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一些情况仍值得思考和注意。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设有交流展示这一环节,但是为了流畅且快速地推动教学环节,教师们比较倾向于让个别学生进行展示。可是,参与度低的学习效果展示是缺乏检测力度和深度的!事实上,拓宽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广度已然成为了我校打破20+20教学模式瓶颈的突破口。
二.目前课堂展示部分存在的状况
(一)优生专属的展现平台
为了顺利流畅地推动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布置任务,物色有能力完成展示任务的学生并要求他或他们课前做好展示环节的准备。而没被老师点名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自然会产生“事不关己”的心理,并心理暗示了自己只是课堂的“看客”而不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优生专属的展现平台造就了课堂上看客多参与者少的局面。
(二)后进生之“惧”展示平台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教学相对忽视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导致英语课堂上,推动学生英语展示难度大,很多学生恐惧独立进行英文展示,更害怕出错而被其他人嘲笑。甚至有些英语卷面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善于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课堂教学交际活动中,很多学生不仅让教师等待的时间过长,而且即便说了,也只是说简单的几个单词,很难成句;另有少数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教师的指令,以致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回应,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分析起来,主要原因在于:1.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小镇,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焦虑紧张;2.初中学校及教师注重升学考试,淡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3.学生学习英语功利性较强。
(三)片段式展现平台
为了给课堂增效或增容,教师将课堂展示的内容按小组的数量分为几个不同主题的任务和内容。学生都高度关注老师所分配的任务,全力备战,以至于“两耳不闻组外事”。结果,学生只掌握了部分应该掌握的知识。如此片段式的展现平台,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却忽略了学生参与的深度和效度。
三.拓宽“展示”参与度的尝试
如何铺设一个大众能参与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展示平台,启动学生英语课堂“展示”参与的内驱力成为了笔者极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首先,课堂展示的任务必须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方能激发学生本能的展示欲望;其次,课堂展示的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不能太易达成;最后,教师对学生展示效果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多元的,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科后进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和可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下是笔者基于展示理论指导,结合笔者的一节公开课的尝试进行阐述。
案例:人教版Book 2 Unit 3 Computers中的泛读文章ANDY—THE ANDROID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舞者机器人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2)通过略读和细读完成阅读练习,来攻克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同时输入话题相关词汇与表达;
3)通过展示机器人设计图,来锻炼说的能力和信心;
任务:小组合作设计一款理想的机器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Step1—Design your ideal android and write down the key points.
Step2—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ates.
Step3—Get ready to do the presentation in class.
My Own Robot
Name: _____ Job: _______ Size: ________________
Appearance: ____________ Character: _____________
Abil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评论其他组的设计图,来提高学生倾听和阐述个人观点的能力。
笔者在设计这节泛读课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展示环节。该节课为单元的第四个课时,前三节课已经引导学生累积了大量关于单元话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子。为展示做好输入的铺垫,全体学生都能有话可说。该篇阅读文章触及计算机使用的另一个侧面:机器人参加足球比赛。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机器人谈到了自己在足球比赛中担任前锋,如何实现和队友之间的传球,从而达到进球的经历。还谈到智能机器人组队在日本和美国参加足球比赛的经历。因为学生在家里或在公共设施上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机器人,而且对机器人的功能和研发兴趣甚浓,因此本节语言运用课,设计了一个机器人设计展示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勇于展示和表达个人观点的信心。通过设计未来理想机器人,体验参与设计机器人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未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本人在创设这个展示环节时,着重关注以下几点思考方向。通过小组合作介绍陈述我理想中的机器人的听说等活动,树立团队精神和学生说英语的自信。
(一)创设“磁力”展示主题,启发学生参与的内驱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7)(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课标》还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设计“能让学生投入情感并渗透着社会化自我表现的活动”。“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二)设计难易适中的展示任务,使学生收获参与感和成就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能胜任学习的话,即便他们实际上能够学好,他们也可能会失败甚至放弃掌握课业的努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阅读、写作、听力不同,它要求说话者完全“暴露”在听众面前。口语交际中的这种“暴露”现象对学习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或挑战。许多学生常常担心自己在会话中出现错误,害怕丢面子而羞于开口,从而失去了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设多元展示平台,重小组合作,拓宽学生参与面的广度。
课堂展示,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种过程,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需要选择展示形式。但要通过注重小组合作的平台来实现展示,小组长必须起着一个统筹和任务指派的角色。当学习与实物或抽象图形有关的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比较,更加易于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梁莲红“基于主线和关键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2期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2001年6月第一版
[3]《英语课程标准》(2017)国家教育部制定
[4]骆永聪“基于话题的高中英语复习模式实践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1期
论文作者:钟翌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机器人论文; 广度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