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

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

谭锐[1]1987年在《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文中指出以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五味子酯平、醇甲、醇乙和南五味子乙素为原料,合成了二十余个衍生物。 同时,研究了Claisen重排反应和Ritter反应用于这类木脂素衍生物合成中的情况,其中Ritter反应条件下生成的四环体系衍生物,是首次发现联苯环辛烯木脂素具有分子内环合的性质。对五味子酯甲在SOCl_2/Py条件下的内环合反应也作了摸索,并取得成功。 鉴定了醇乙分子内环合产物在空气中自动氧化分解的产物,并对氧化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合成的大部分衍生物已进行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影响的药理实验,其中化合物A7,A9,B15,C1和C5显示出了一定活性,不可忽视。

李洪梅[2]2008年在《两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对两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Franch)Rehd.et Wils)和满山香(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Thoms.var.intermedia A.C.Sm.)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初步的生物活性探讨。通过各种色谱分离材料和技术以及现代波谱学方法,从上述两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3个化合物,包括52个不同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木脂素(包括联苯环辛二烯型,二芳基丁烷型,双四氢呋喃型,以及新木脂素),三萜,倍半萜,单萜,甾体,苯丙素,脂肪酸甘油酯,芳香小分子等多种结构类型。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包括5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和1个肉桂酸单萜酯),1个为新天然产物(没药烷型倍半萜)。两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主要成分均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并以联苯环辛二烯型为主;三萜含量较少,甚至在满山香中没有得到该类型的化合物;另外,两种植物中均含有一定数目的倍半萜。红花五味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及缅甸、印度等地,我国云南、四川有较多资源。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医药中用作镇静剂、滋补剂。果实和藤茎均可入药,具有活血、驱风、除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跌打、胃痛等症。我们从产自云南大村荞山(海拔2600-2800 m)的红花五味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20个木脂素,3个三萜,4个倍半萜和1个芳香小分子。其中化合物methylgomisin R(1),12-demethyl wuweilignan I(2),tigloyl-(+)-gomisin K_3(3),schisandrene A(4)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8,10,13和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满山香广泛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等省。云南民间代五味子药用,主含满山香根和茎提取物的复方注射液曾在云南省几所医院临床用于治疗肺癌。我们从采自云南省红河地区的满山香70%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个,分别为intermedin A(1),intermedin B(2),intermedin C(3)。除化合物6和1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木脂素类化合物8个,另外,还涉及倍半萜,单萜,甾体,苯丙素,脂肪酸甘油酯,以及芳香小分子等结构类型。本次实验还对从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量大的新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均表现出弱的抗HIV-1活性。

李磊[3]2008年在《毛叶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毛叶五味子(Schisandra pubescens Hemsl.)隶属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又名柔毛五味子,其果实具有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通过对毛叶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IR,UV,CD,~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鉴定了20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有18种木脂素,2种三萜,分别是五味子酚(S1),苯甲酰戈米辛H(S2),Angeloylogomosin H(S3),五味子甲素(S4),Gomisin S(S5),Gomisin B(S6),(-)-GomisinsL_1(S7),Pregomisin(S8),Rubrildilactone(S9),五味子酯甲(S10),Tigloylgomisin P(S11),甘五酸(S12),Schisantherin B(S13),Angeloygomisin Q(S14),Gomisin O(S15),(+)-gomisinK_3(S16),6-O-benzoylgo-misin O(S17),Schizandrin(S18),(+)-Gomisin K_2(S19),滇藏五味子素A(S20),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

李贺然[4]2006年在《黑老虎及胡桃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和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枝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五味子科植物分为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两个属。在中国,这两个属的植物中共超过了50种,其中的19种,用作中药或是民间药。其中五味子(S.Chinensis(Turcz.)Baill)为著名滋补强壮中药,临床已经应用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为我国药典所收载。七十年代初,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具有较好地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作用,引起研究的热潮,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的药物五味子酯甲和联苯双酯。五味子科植物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为木脂素和三萜酸。其中木脂素结构类型较多,立体化学复杂,而且具有抗肝炎、抗艾滋病毒和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对五味子科的研究十分活跃。为了进一步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我们对产于广西的南五味子属植物黑老虎(K.coccine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黑老虎(K.coccinea),南五味子属植物,为民间草药,茎藤药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妇女痛经、慢性胃炎等症。化学成分主要为联苯环辛二烯类木脂素和三萜酸。我们从其80%丙酮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共分得30个化合物,经过各种波谱的分析和测定,推定12个新化合物,其中含有四个新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1-4),命名为Kadsuralignan A,B,E和H;一个新的4-芳基四氢萘类木脂素(7),命名为Kadsuralignan C;一个新的螺苯二烯酮类木脂素(12),命名为kadsuralignan D;一个新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19)命名为kadsuraenol;两个新的三萜分别命名为kadsuralactone B(24)和一个具有新骨架的三萜酸(27),命名为kadsurene A;三个新的三萜酸甲脂micranoic acid methyl ester (23),neokadsuranic acid B methyl ester (26)和kadsurene A methyl ester (28)。 利用蛙卵动物极细胞分裂抑制活性试验对从黑老虎中分离得到的12种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倍半萜类化合物kadsuraenol(19)具有较强的蛙卵动物极细胞分裂抑制活性,三萜化合物kadsurene A(27)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分裂抑制活性。

王洪洁, 陈延镛[5]1985年在《红花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化学研究》文中指出从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Rhed et wils)种仁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到10个术脂素成分,其中8个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即五味子丙素(wuweizisu C)(1),(-)-红花五味子素[(-)-rubschisandrin](2),红花五味子酯(rubschisantherin)(3),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sandrin)(4),五味子酚酯(schisanhenol acetate)(5),五味子酚乙(schisanhcnol B)(6),五味子酚(schisanhenol)(7),gomisin O(8);两个为简单木脂素,即前五味子素(pregomisin)(9),内消旋二氢癒疮木脂酸(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10)。(2),(3),(5),(6)为新木脂素,其结构经光谱分析和衍生物制备,均已确定,初步药理实验证明,(2),(6)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麻秋娟[6]2004年在《生理活性苯并二噁烷和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衍生物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和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是两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天然有机物,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为了满足筛选生理活性物质及开发新药的需要,本论文对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和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进行了全合成、结构修饰和改造的研究。 首先概述了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类、生理活性、新的提取方法、结构鉴定方法、快速检出方法以及木脂素在药学和分类学上的应用,介绍了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和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的生理活性,综述了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和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合成研究报道。 以苯并二噁烷骨架为母核设计反应路线,通过以下反应过程合成了四个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的衍生物(1)~(4): 1、以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经过溴代和水解两步反应制得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经过诺文葛耳反应、酯化、还原三步反应制得对羟基苯基丙烯醇;间苯二酚经过乙酰化、选择性甲基化两步反应制得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2、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基丙烯醇以氧化银为氧化剂,通过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 3、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醛和环氧氯丙烷通过分子内的SN2取代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 4、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醛和1,2-二溴乙烷通过分子内的SN2取代反应所合成的化合物和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形成具有二噁烷骨架的查尔酮化合物(3)。化合物(3)在无水乙酸钠和乙醇的温和碱性条件下关环形成化合物(4)。 以苯并二氢呋喃环骨架为母核设计反应路线,通过以下反应过程合成了三个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衍生物(5)~(7)和意外得到一种8,5′-新木脂素(8): 1、以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过诺文葛耳反应、酯化、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三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5)。 2、以对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过诺文葛耳反应、酯化、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三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6)。 3、化合物(6)在氢化铝锂和无水氯化铝物质的量比是3:1的情况下,室温进行还原得到化合物(7)。 4、以化合物(6)为原料,无论是通过硫酸二甲酯和碳酸钾在丙酮中进行反应还是通过甲基碘和碳酸钾在丙酮中进行反应都不能得到化合物(6)酚羟基甲基_-生理活性苯并二嗯烷和苯并二氢吠喃新主筋凄宝进生怪越虹一—一一-化的苯并二氢吠喃类新木脂素衍生物,都是得到8,5,一新木脂素(8)。化合物(8)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但这为具有生理活性的8,5,一新木脂素的合成提供一种新方法。 所合成的新化合物(1)一(8)的结构已由质谱(M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H NMR)所证实。

刘延泽, 常俊标, 谢晶曦[7]2012年在《芳基氧化偶联试剂在天然活性成分联苯并环辛烯类木脂素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联苯并环辛二烯类木脂素是重要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近20余年来各国学者对其全合成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在芳基氧化偶联试剂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作者结合在该领域多年的工作积累,对分子内和分子间芳基氧化偶联试剂在联苯并环辛二烯木脂素合成中的应用及全合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对同道起到参考与启发作用.最后提出了新的双片段合成拼接的设想.

刘汉伟[8]2011年在《两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和两种齿菌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及蔓越橘原花青素的解聚》文中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一座天然宝库,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活性物质,而植物和高等真菌以丰富的种类和优越的资源优势成为活性物质的两个主要来源,故从植物和高等真菌中寻找活性化合物是新药(农药)开发的重要途径。为了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本论文以活性化合物为研究目标,首先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和借助MS、(1D、2D)-NMR、IR、UV和X单晶衍射等各种谱学手段,分离鉴定了两种五味子药用植物和两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然后对化合物的海虾毒杀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本文还利用HPLC-MSn技术对蔓越橘原花青素的解聚产物(抗氧化物质)进行了分析。1.五味子科隶属于木兰亚纲八角目Illiciales,为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植物的泛称,约60种,我国两属均产,约30种,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类群之一。从大花五味子(Schisandra grandiflora (Wall.) Hook. F. et Thoms.)的藤茎中分离得到了2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3个,包括11个乌苏烷三萜,5个齐墩果烷型和2个羽扇豆烷型三萜,以及其他类型化合物4个。以上化合物有3个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从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藤茎中分离得到了3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4个,其中包括木脂素10个(联苯环辛烷型6个,并四氢呋喃型3个,丁烷型1个),倍半萜6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甾醇和甘油酸酯各2个。上述化合物中包含一个木脂素新化合物,其中5个为该种首次发现。海虾致死和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实验表明: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β-二羟基乌苏酸、乙酰乌苏酸、羽扇豆醇、schisanbicolorin A、戈米辛J、五味子酯甲和新化合物五味子酯甲A对海虾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性,LC50分别是17.0、25.8、25.2、28.0、20.2、52.2、73.5和97.5μg/mL;积雪草酸和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番茄灰霉、小麦赤霉、烟草赤星、番茄早疫四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100、50、25和25μg/mL。2.从高等真菌齿菌Hydnellum sp. No.1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从齿菌Hydnellum sp. No.2的子实体中鉴定了7个化合物。以上化合物类型包括神经酰胺、甾醇和苯酚三大类,其中包括一个新的神经酰胺化合物,另外有4个为该属首次报道。海虾毒杀活性研究表明,以上化合物均无明显活性。3.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HPLC-MSn联用技术对蔓越橘(Vaccinium macrocarpon Ait.)原花青素多聚体的解聚产物进行了分析。分别利用(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做为亲核物质,在盐酸甲醇溶液中对原花青素多聚体进行了解聚,从反应产物中鉴定出了A和B-两种类型的原花青素寡聚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寡聚体的产率随着黄烷3-醇在反应体系中质量比的增加而升高,B型的产率高于A型,加入EGCG生成的寡聚体产率低于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反应体系的产率。

徐雨[9]2014年在《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和阿魏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是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一类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镇痛等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调节免疫、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活性,在医药、农药、保健品、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满足生理活性物质筛选及新药开发的需要,本文以易得的异丁香酚和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和阿魏酸酰胺类衍生物。1、以异丁香酚为原料,经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合一步得到天然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licarin A)(1),然后经DDQ去氢、酚羟基甲基化反应分别得到了重要的中间体化合物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5-丙烯醛-7-甲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2和2-(3,4-二甲氧基苯基)-3-甲基-5-丙烯基-7-甲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3。以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底物分别进行微波加热条件下的Mannich反应,对其5位进行了胺甲基化修饰,合成了7个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4~10,其中6、8、9和10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以香兰素为起始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得到阿魏酸11,然后以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并在氮气保护下,与8种胺反应合成了8种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12~19,其中17、1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另外,我们还对香兰素与硝基甲烷反应制备2-甲氧基-4-(2-硝基乙烯)苯酚20进行了研究。3、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6、8、9和10进行了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8和10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有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以顺铂和紫杉醇(IC50值分别为58.724μmol·L-1,0.040μmol L-1)为阳性对照物,化合物8(IC50值为8.385μmol·L-1)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性,而化合物9(IC50值大于100μmol·L-1)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4、所合成的化合物1~20的结构已经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所证实。

吴刚[10]2008年在《飞蓬的化学成分分离和不对称联苯化合物的合成、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的上篇研究了采自甘肃漳县的飞蓬的化学成分。菊科飞蓬属(Erigeron)植物,全属约有200种以上,我国有35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及西南部山区,其中只有4种在民间长期入药,但功效各不相同。国内对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又名灯盏花)上,尤其是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已被发掘,而且用于临床治疗偏瘫。飞蓬(Erigeron acer)属于飞蓬属的一个种,此种在我国分布极广,其药用价值以及化学成份未见报道。论文中利用常规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飞蓬中分离得到多种类型的化合物32个,并用IR、MS、~1H-NMR、~(13)C-NMR、DEPT、2D-NMR、CD及旋光等光谱技术鉴定了2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1个倍半萜、1个二萜糖苷及2个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为新化合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滋补、收敛药。它的主要成分联苯环辛二烯类木脂素具有抗肿瘤、抗肝毒(肝脏受损)、抗痉挛、抗HIV、抗真菌等生物活性。20世纪70年代,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的水平,从而引起了研究中药五味子的热潮,并由此研制出了治疗肝炎的药物联苯双酯和双环醇,而其中的联苯结构片段是这些具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一个重要的活性部位。本论文的下篇合成了65个不对称联苯类化合物,同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活性评价及构效关系讨论。(1)活性评价:a)抗癌活性评价:采用的癌细胞为人肺癌细胞A549、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和具有耐药性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VIN等,GI_(50)值由SRB法测定,采用高三尖杉和依托泊苷为阳性对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48和51有着较强的抗癌活性,GI_(50)值为0.04μM,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化合物(23,27,46,48,51,54)对于具有耐药性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VIN也显示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b)抗HIV活性性评价:我们对合成的20个化合物在MT-2淋巴细胞模型上进行了抗HIV的生物活性评价。部分化合物在H9细胞系试验中进行了测试。发现化合物8和46显示了一定的抗HIV活性,其TI值分别为14和16.6。(2)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分析:a)醛基是一个必要的活性基,且含有两个醛基的化合物的活性要好于含有一个醛基的化合物;b)大的酰化基团是保持较好活性的一个有利因素;c)分子中含有亚甲二氧基团是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的一个有利因素,且亚甲二氧基团的位置不影响其抗肿瘤活性;d)六元环内酯比七元环内酯更有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论文的研究结果对植物分类和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化学成分方面的证据;对抗肿瘤、抗HIV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D]. 谭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87

[2]. 两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 李洪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3]. 毛叶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D]. 李磊. 西南大学. 2008

[4]. 黑老虎及胡桃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D]. 李贺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

[5]. 红花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化学研究[J]. 王洪洁, 陈延镛. 药学学报. 1985

[6]. 生理活性苯并二噁烷和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衍生物合成[D]. 麻秋娟. 湖南大学. 2004

[7]. 芳基氧化偶联试剂在天然活性成分联苯并环辛烯类木脂素合成中的应用进展[J]. 刘延泽, 常俊标, 谢晶曦. 有机化学. 2012

[8]. 两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和两种齿菌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及蔓越橘原花青素的解聚[D]. 刘汉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9]. 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和阿魏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 徐雨. 湖南大学. 2014

[10]. 飞蓬的化学成分分离和不对称联苯化合物的合成、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D]. 吴刚. 兰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