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P-IN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机制论文,TA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科化服务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强调密切联系用户、强调嵌入用户教学科研需求过程的同时,更须强化各相关服务要素的协同创新。学科化服务涉及诸多要素,只有相关要素的通力协作才能充分凝聚学科服务力量,创新学科服务发展,使学科服务软实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协同理顺学科服务关系、创新激发学科服务潜能,必须从战略高度协调相关要素关系,才能为学科化服务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奠定良好基础,才能保持学科化服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出台,推动了协同创新工作在高校的全面开展。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的协同创新,也成为破解阻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其在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深化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学科化服务协同合作现状概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的深度合作。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1]。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愈加复杂,着眼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互动协调匹配成为组织管理的必然选择[2]。
1999年至2011年我国学科服务研究态势分析结果显示,“协同合作”以词频28次位居学科服务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Top40前列[3]。丁宁等提出完善协同知识服务机制,在馆员—教师协同、学科团队协同、馆员—用户协同的基础上,加强图书馆其他业务部门与学科服务部门的协同[3]。万文娟指出学科服务必须实现由各自为战向协同工作的转变,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协作与合作是深化学科服务的必由之路[4]。杨志萍等提出院所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从综合文献保障分析、学科情报分析等6个方面提出院所协同学科化服务战略发展思路[5]。李玲等结合学科化服务案例,将个体协同、群组协同和行政协同三种用户协同组织模式运用于学科化服务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用户协同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6]。吕俊生等指出资源、管理、环境、需求等多重要素构成了作用于学科化服务的非线性复杂维度,围绕学科化服务诸要素的随机组合,必然形成多元协同的服务机制[7]。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将“嵌入式”模式和用户参与的智慧型服务作为学科服务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从多维度对学科化服务进行拓展与深化[8]。
综上所述,我国学科化服务协同合作已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的前瞻性、规范化、可控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亟待加强。
2 TAP-IN机制简述及其学科化服务适用性分析
2.1 TAP-IN构成及其主要流程
TAP-IN系团队(Teams)、竞争情报人力资源配置(CI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计划过程(Planning Process)、互动(对话)(Interaction)以及人际情报网络(Networks)组成部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5个方面相互协调,称之为TAP-IN机制[9]。作为美国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TAP-IN机制在竞争情报领域成效卓著地被公司采用,为销售和营销部门乃至整个公司提供了整合协调战略战术情报的复杂方法,实现了战略和战术情报在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整合与协调。
TAP-IN机制是对五大组成部分提出系列问题,全面总结优秀企业的对应做法,近而高效提升竞争情报的事实流程[10]。优秀企业竞争情报代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重要团队中,同时使用信息技术使团队行为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工作设计将竞争情报人力资源明确地指派到战略和战术活动中;竞争情报输入到战略规划过程,在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前,对战略和战术层面的竞争情报输入进行衡量、评价,然后整合到决策过程,规划过程结果被各级组织用于进一步协调情报搜集和分析;强调竞争情报团队成员和企业内部客户之间进行有规律互动的重要性;期望建立和使用内部和外部的人际情报网络并强化这一网络,为公司内外的个人提供结构性的模式或联系。
2.2 TAP-IN机制的作用及其适用分析
TAP-IN机制具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10]:(1)情报部门以特定方法运用TAP-IN机制,可以合理地调整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的关系,再了解整个组织的情报需求,明确界定竞争情报活动的任务。(2)TAP-IN机制可用于解决竞争情报工作分散还是集中的问题。不管是分散还是集中,只要协调好战略和战术情报之间的关系,竞争情报工作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3)TAP-IN机制解决了竞争情报部门与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协调的问题。竞争情报部门必须与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使竞争情报工作成为组织情报的一个部门,否则,竞争情报工作必将失败。
协同创新具有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创新效率高、共享创新成果、保持创新的连续性等特征[11]。学科化服务中协同创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服务流程面临着与企业竞争情报极其类似的情景,需要协调诸如团队、资源配置、计划过程、互动、人际情报网络等多种关系。引入TAP-IN机制,参照优秀企业的做法,充分发挥TAP-IN机制的重要作用,全面协调学科化服务创新发展涉及的多种影响要素,对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成效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影响要素及其应对措施
学科化服务声势易造,而突破甚难,要取得服务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协调和理顺各方面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学科服务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参照竞争情报优秀企业做法,整合学科服务各相关要素,进行TAP-IN机制下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是全面提升学科化服务成效的有益探索。以下围绕TAP-IN机制运行的五大影响要素及其应对措施对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进行简要的说明。
3.1 影响要素之“团队”及其应对措施
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方向,学科化服务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以业务部门核心人员为基础,进行全馆范围内的学科服务团队组建。学科服务团队直接代表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成员由学科馆员及业务部门核心成员组成。以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统领各部门业务工作,学科馆员作为学科资源与服务对外推广的主导力量,业务部门学科服务人员在图书馆统一规划下,重点进行本部门相关资源与服务的学科化发掘与呈现[12]。团队成员有机融入各部门业务活动中,做到资源、人员与服务的无缝对接,共同进行学科资源与服务的开发整合与推广。在学科服务扁平化组织结构下,使团队成员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服务决策效率,打造高效的学科服务队伍。
3.2 影响要素之“配置”及其应对措施
人力资源是学科化服务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服务人员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遵循能级对应、优势定位、动态调节、内部为主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本校本馆实际,进行学科服务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通过系统分析学科服务当前状态,获得服务所需完成任务方面的详细信息,结合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特点,明确学科服务人员的具体任务及目标。在学科化服务总体目标导向下,学科服务人力资源明确指派到协同创新实践中,通过制定各业务部门全面详细的特色化学科资源与服务实施方案,包括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等,全力调动和激发业务部门的创新能力,夯实学科服务的基础,提升服务的保障能力。
3.3 影响要素之“计划”及其应对措施
在对学科化服务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与评估的基础上,遵循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alistic、Time-based)[13],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化服务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远景规划以构建适合本校本馆实际的学科化服务体系为基础,优化学科服务发展软环境;近期目标以恰当进行服务定位为前提,举全馆之合力,着力打造特色化学科服务品牌。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学科化服务实践过程,通过各部门业务流程设计及用户参与实际,进行学科服务团队及用户的学科资源与服务认知定性与定量测评。测评数据在全馆范围内共享,测评结果由团队以分析报告形式提交给馆内的决策层,作为图书馆改进学科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3.4 影响要素之“互动”及其应对措施
互动融通在学科化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效果及效率直接决定学科化服务的整体效果与水平。为保证协同创新成效,须将学科服务团队与各业务部门、学科服务团队与用户的互动融通作为经常性、持续性的工作。互动融通要贯穿于日常业务工作之中,也要在文化服务活动中尽力体现。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围绕2013年世界读书日举办的图书文化节将学科化服务融入各部门主题活动中,进行了业务部门、学科服务人员及用户多方互动融通的有益尝试,取得了积极成效。互动过程加强了用户与学科服务人员的沟通,明确了用户对学科化服务的了解;增进了学科服务人员与业务部门的融通,使学科化服务协同协作意识更加牢固,这都将为学科化服务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重要问题之“网络”及其应对措施
构建馆内扁平化、校内立体化的学科服务网络,充分调动相关要素,促进图书馆创造性地满足用户的现实与潜在信息需求,使学科化服务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扁平化网络组织结构加快馆内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决策效率,从而降低学科服务成本;给予业务部门及团队成员更大的自主权,使其进行更好的学科资源与服务的发掘创新。构建校内立体化学科服务网,运用多种沟通媒介或渠道,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并针对多样需求设置最具可行性的服务方案,有效解决用户所遇到的不同问题。立体化服务网络是图书馆提升学科化服务品质、增强学科化服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高效的学科服务网络的合理构建,将使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更顺畅、服务的成效更显著。
4 TAP-IN机制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的意义与作用
4.1 有利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整体推进
学科化服务无二线,图书馆各部门都是学科化服务的最前沿;学科化服务没有旁观者,图书馆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及用户都是学科化服务的践行者。学科化服务存在较为典型的马太效应,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保障系统的完善及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科化服务必然从高端服务转化为普惠式服务[14]。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的协调合作,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TAP-IN机制下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对涉及的团队、资源配置、计划过程等方面都进行最优设计,使图书馆各部门及员工之间、员工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势差大幅度减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科服务保障环境,必将为学科化服务的整体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有利于学科服务后备人才的渐进培养
团队建设是搞好学科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没有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和高效的服务团队,就没有优质的学科化服务,后备人才培养是学科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组建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成员由各业务部门人员组成,以小团队、大团队的形式组成学科化服务整体构架;以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统领各部门业务工作,团队成员将本部门工作在学科化方面进行强化与突显。TAP-IN机制下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实践中,学科馆员与图书馆各业务部门人员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拉近学科馆员、部门业务人员、用户三方距离,通过学科化服务理念、方法等的渗透与融合,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科服务后备人才的渐进培养成为必然。
4.3 有利于学科服务核心资源的挖掘与共享
协同创新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填补创新主体所拥有的资源与所需资源之间的缺口,缩小创新主体自身能力与理想需求能力之间的差距,找到优势制胜与机遇之间的平衡点[15]。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同是发展的保障。学科信息资源的专精深揭示,是学科化服务的立足之本和努力方向。学科化服务朴实而非玄妙,只有回归本源,其服务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协同创新是对学科化服务涉及诸多要素进行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TAP-IN机制下的学科化服务,更加强调的是各涉及要素的高效协作,并将各业务部门推向学科服务的第一线,使其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必将对图书馆学科资源与服务的深度发掘与共享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4 有利于高校学科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
TAP-IN机制下的协同创新是学科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通过突破服务涉及要素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相关要素活力而实现的深度合作。通过部门深度交流,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共享协同成果,凝聚学科服务合力;通过协同合作,使学科化服务创新保持常态化和持续化。协同创新将从根本上理顺影响学科化服务实质性推进涉及的诸多影响要素关系,有助于图书馆学科服务文化的确立。通过明确界定学科化服务任务、协同服务涉及各要素关系等,使不同类型与方式的资源与服务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显著减小用户学科化服务期望与用户学科化服务感知的差距,大幅度提升学科化服务品质。
4.5 有利于创新集成运行机制的形成确立
高校图书馆创新集成通过集成整合方式,将各种创新要素综合协调考虑,使其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以提高图书馆的发展活力[16]。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涉及资源、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作为图书馆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对于提升图书馆创新集成能力更具代表性。在“大学科—大服务”理念引领下,调动各相关要素的积极性,协调各部门与人员关系,充分发挥TAP-IN机制的独特优势,通过对服务要素集成与动态整合并构建优势互补的集成化服务体系,使用户在最少时间、最小成本下利用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17]。开展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对图书馆集成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图书馆创新集成运行机制的形成与确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协同凝聚学科服务力量、创新促进学科服务发展,协同创新是学科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贯穿于学科化服务和谐发展的全过程。TAP-IN机制的有效运用,合理地调整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总体规划与业务部门规划的关系,解决了学科服务工作集中与分散的问题,很好地协调了学科服务团队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从而使学科服务协同创新的前瞻性、规范化、可控性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着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的渐进发展、创新集成服务运行机制的逐步确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必将开辟新的局面,服务水平也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