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江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310024
摘要:分析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工序的控制基础上,结合实例,论述了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提升桥梁水下混凝土桩基浇筑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桩基浇筑;质量控制;强度控制
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桥路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更加重视路桥发展情况,当前,在我国尽管已经普遍开展了梁桩基灌注水下混凝土项目,但是,在实践工程中,在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改进的地方非常多,从实际项目来看,这项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内容还比较多[1,2]。在桥梁桩基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导管进行施工处理,主要原理就是依靠落差的作用,利用封闭的导管进行连接混凝土搅拌物,在此基础上实施灌注,一直到开始的混凝土面上面,这样情况则会造成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混凝土上边部分的泥浆情况,经过一定时间,就能形成较为密实的混凝土桩基。这里主要结合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
1 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工序控制
在具体的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工序设计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同各个施工部门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能顺利完成部门间的施工任务,并且保证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以加快施工进步。要求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应该对于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结合笔者的具体施工项目,参见图1,以有效判断是否存在相关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1 桥梁桩基施工
第一,根据施工要求,技术人员应确保施工材料钢筋笼和钻孔中心的对应关系,同时,应该利用必要的工程设备,满足在特定位置进行安装钢筋笼的要求,在相应的要求下,正确进行导管的安装,应注意安装质量;第二,在进行初次混凝土灌注的回收过程中,应该要求相应技术人员之前进行0.1-0.3 立方米的水泥砂浆的配置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导球上面的导管与漏斗中进行安装,然后进行灌注混凝土工序。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初次灌注混凝土,应该符合技术规范,保证导管实现埋到1.5以上的深度。所以,应该重视漏斗的混凝土存储的增加工作。另外,从工程进度角度考虑,应该重视工序连续性方面,否则,会造成首次混凝土灌入以及后续混凝土灌入的能力存在差异性。在进行灌注混凝土后期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下落冲击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要求下,则应该控制好把混凝土落差情况,一般控制在6米以下;第三,在结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将清水在A 面进行注射,主要是能进行孔里面的泥浆水的稀释。如果满足导管内的混凝土的特定高度要求,则能实现从导管内顺利排出泥浆水。上述工作完成后,则能够实现将施工设备搬到下一个桩位,还应该重视及时快速进行导管清理工作,并进行设备状态的检测,满足灌注混凝土的条件。
2 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思考
2.1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来说,应该重视材料控制质量问题,这些则是施工前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才能更好地保障混凝土质量。相关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严格监控水泥和粗细骨料以及桩基等的质量。对于工程项目特点来说,在进行施工中,应该保证水下混凝土必须是自来水,同时,水泥质量符合桥路施工的规范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选择性价比高的正规水泥材料。在控制工程水泥质量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都是应该进行搅拌施工现场的定期检查,并做好水泥检验工序工作。在进行水泥强度的检测中,应该采用分批采取样品的思路,这也是初步的水泥检验方式,能够保证整体水泥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
2.2 提高混凝土强度
对于由砂石、水泥构成的混凝土来说,从材料方面来看,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中,应该确认好材料,并且保证材料符合混凝土的国家质量规定,并开展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的进一步提升。在进行混凝土强度监控的过程中,主要是满足其生产强度,还有进行浇筑的现场强度的要求,要求其参数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应该从现场实际需求出发,满足混凝土交班配置时间控制在28天,满足混凝土强度控制在预期设计强度的115%以上。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在后期中所存在的施工强度问题,如果遇到特殊问题及情况,则应该满足及时处理的要求。
2.3 提高外加剂与掺合料质量
在开展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提升掺合料、外加剂的质量,并能实现有效监控处理。利用外加剂,能够使得混凝土的搅拌性能得到提升,满足在现场进行快速搅拌的需求,同时,还能增强材料的抗腐蚀、抗渗透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说,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外加剂的选择,主要包括膨胀剂、加气剂以及减水剂等。所以,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应该结合混凝土水泥的成分以及涉及到的粗细骨料成分,要求在考虑实际环境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工序条件,进行外加剂的合理选择。经过实验证明,将百分之一点五的减水剂和缓凝剂加入水下混凝土中,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早强且性能较好的要求,将百分之二十的粉煤灰加入水下混凝土中,能够较明显的增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和抗渗透性,在这样的处理下,就能实现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另外,在具体开展搅拌混凝土工作的过程中,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应该根据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进行矿渣、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按照比例的添加,保证化合物具有较为紧密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稳定程度以及持久程度,满足水下工程项目的要求。
3 结束语
一般来说,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灌注混凝土质量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还要考虑到桥梁桩基水下环境的影响,要求其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这里结合工程实践,重点就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进行论述,包括利用提升外加剂以及掺合料的质量,提升混凝土的轻度等措施,保证顺利满足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以期符合整体工程项目的要求,满足基本的质量控制要求,保证在特定工况下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对于措施进行整改,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障有效控制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宏源. 钻孔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和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全面控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0).
[2] 孙亚利. 浅议灌注水下混凝土的监理[J]. 商情,2013,(31).
论文作者:蔡海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桩基论文; 水下论文; 桥梁论文; 质量论文; 导管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