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大会发言摘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研讨会论文,摘编论文,大会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G81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677X(2001)05-0003-05
史康成(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
在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方面,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1,我十分赞同李富荣副局长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运动员的素质问题十分重要,但教练员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理由之一是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领导的水平再高,经费后勤条件保障得再好,科技手段再先进,运动员训练得再刻苦,如果教练员水平不行,所有这些都是徒劳。我国许多优势项目和落后项目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理由之二是教练员是终身性的职业,如果水平不高再不努力学习,可能就是一辈子在那里误人子弟。而运动员毕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的文化教育问题退役以后也还有机会补课或继续深造。理由之三是目前我国教练员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全国25861名专职教练员(据1999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40岁以下年轻教练员占64%(其中优秀运动队4298人中占52.5%,体育运动学校4071人占63%,业余体校 17447人占 67.5%)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2,一个理想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应该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和短期进修制度为重点。目前我们在这3个环节上都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学历教育方面,一是体育院校中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尚不能完全适应教练员的职业要求;二是运动训练专业的生源质量不很理想,文化水平过低,专项能力不强;三是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进入运动队的渠道不够通畅。因此我们的学历教育在培养教练员方面还不能说已经发挥了应有的基础性作用。虽然全国2万多名专职教练员中有61.2%已经取得了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凭(其中优秀运动队达73%,体育运动学校为72.3%,业余体校为55.7%),但他们的实际水平与其文凭显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在岗位培训方面,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数量、培训进度与教练员队伍规模差距很大。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共培训了1.2万人,成绩是可喜的,但仍有超过半数的教练员尚未参加过岗位培训。在教练员短期进修方面,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
第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加强教练员制度的建设。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谈到干部队伍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民主集中制等许多问题时都反复强调“不仅要解决思想问题,尤其要解决制度问题”。所谓教练员制度,应是以培训制度为基础,以技术等级制度为核心,包括注册制度、任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一套完整制度。目前我们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二是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涉及体育总局的不同单位和部门,涉及不同省市,但缺乏系统整合,相互之间不配套,从而影响了教练员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4,培养优秀运动员有如何选材和育才的问题,同样,一名优秀教练员的成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北体大一位硕士研究生对我国10个优势项目81位优秀教练员成长过程的调查分析,优秀教练员成材一般需要 22~24a,其中包括10a左右的运动员经历。从开始执教到成为优秀教练员,一般要经历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等4个阶段,约 12~14 a。影响优秀教练员成材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有5项: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训练与科研相结合;注意学习他人先进的方法。这里我们注意到,是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教练员能否真正成材是至关重要的。另据首都体育学院的一项调查,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的事业心状态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级别、年龄、性别、职称和执教年限的教练员无显著性差异。这2项调查对我们有如下启示:要重视对教练员成材规律的研究并按规律来培养教练员;要加强对教练员事业心、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李元伟(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
关于加快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科技存在着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目标与长远规划;科技力量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投入不足与效益不高并存;重大应用基础研究滞后;一流科技人员匮乏等,建议从宏观上采取措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确立体育科技进步的目标与长期规划。前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同志说:“经济是今天,科学是明天,教育是后天.因此,为了今天的经济,科技在昨天就要部署,教育在前天就要安排”。解决科学技术基础、增强科技实力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到成效的,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经过若干年奋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现状。(2)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形成体育科技集团优势。建议沿着过去形成的建立体育科学研究院的思路,研究现有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包括直属科研机构、体育院校、体育科学学会等,组建松散的或紧密的科研实体,形成体育科研的集团优势,与其它行业的科技力量及省、市体育科研所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联合协作的科技网络体系,共同承担重大体育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但符合发展方向。(3)兴建国际一流的科学训练中心。形成目前的科研与训练分离状况不仅表现在体制、分工和观念上,也表现在结构上。训练基地缺乏科研设施设备和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没有训练条件,搞一次测试要搬动许多仪器设备,有些大型的、贵重的仪器在训练现场使用十分不便,不利于科训结合。能否下决心筹建类似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澳大利亚堪培拉运动技术学院、韩国泰陵式科学训练基地,实现“科、教、训”紧密结合、场馆仪器设备一体化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训练脱节的问题,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这从长期看也是一件需要做的事。(4)加强应用基础研究。(5)规划并实施中国“863”计划。
马铁(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副所长)
实现我国未来8年奥运战略目标的几点建议:(1)强化管理。(2)加强对主要对手国项目布局和可能进入未来两届奥运会项目的研究和准备。同时调整自己的项目布局,增加“金牌增长点”。(a)巩固和扩大优势项目群,确保奥运会上的领先地位。目前全国一类优势项目群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女举等夺金项目已趋于饱和。应进一步开发扩大适合我国实际的潜优势项目群,如柔道、跆拳道、男举、射击、击剑,这些项目我们都曾获得过奥运金牌,有训练经验和一定的高度,能较快突破。体操尤为关键,很有扩大优势的可能,而且直接涉及到与俄罗斯的金牌对抗。(b)加强田、游、水、自4大类共137小项体能项目的研究攻关,但也要有所重点。这些项目我们在部分小项上都曾有过辉煌,应选准并抓住某些有基础或适合我国人类学特征的小项或亚项群进行突破。(c)早抓“潜在项目”。尽管压缩奥运会规模的呼声不断,但总的趋势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不断增加。自1984年奥运会商业化运作以来,连续4届平均每届净增17项。目前技巧、蹼泳、保龄球、橄榄球、体育舞蹈等都在争取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更为现实的还是目前有男子但尚无女子比赛的项目、已经是或新增为世锦赛的项目,其中个人项目的可能性更大,如女子摔跤,女子拳击,男、女50m蛙泳、蹀泳、仰泳,男子800m自由泳、女子1500m自由泳,混合花样游泳,以及自行车、击剑、赛艇、皮划艇、射击等项目中的女子项目。女子摔跤世界上已开展得相当普遍,国际和欧美比赛不断。女子拳击也将于2001年11月在美国举行首届世界锦标赛。国际业余拳联女子委员会主席在悉尼奥运会期问进行了广泛的游说,目前连印度都已有600名女拳手。我们这方面应早做准备。虽然最近国际奥委会宣布2004年不再增加项目,但还有4年时间,不定因素仍然很多,我们不能坐视,仍应积极准备。(3)抓好科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要向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成绩,向掌握情报信息要成绩,向观念更新和技术创新要成绩。近年游泳成绩快速提高是个鲜明的例子。悉尼奥运会共打破13项世界纪录,这些纪录主要集中在短距离自由泳(包括蝶泳)或与自由泳成绩密切相关的混合泳上。就此问题,笔者专门与国外游泳专家进行了探讨,得知近年来自由泳和蝶泳在训练观念和技术上都有了重大突破,由过去的主要靠上肢划水(下肢打水)产生动力改进为以躯干运动为主结合划水产生动力,犹如掷铅球和铁饼,仅靠手臂的力量是投不远的,必须依靠身体的运动来带动上肢。这是观念的突破,随之而来产生的技术突破是如何使躯干的向前运动更符合人体的生物力学结构,并与上肢配合取得最佳效果。悉尼奥运会破多项世界纪录的澳大利亚选手索普、荷兰选手德布鲁因、霍根班德等都采用了这种新技术。要向新型器材设备要成绩。最新研制的鲨鱼皮泳衣能减小水中阻力,有利于提高成绩。韩国射箭队己全部改用新研制的“翼矢必”国产弓箭,这种弓箭准确度高,拉弓时的感觉和稳定性都优于国外文品,悉尼奥运会打破了2项世界纪录。器材的更新往往引发技术和成绩的大突破,长野冬奥会拖板式冰鞋也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杨桦(成都体院院长)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举国体制。
我国竞技体育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既要在高水平竞技上保持“举国体制”的优势,又要面对“举国体制”所凭借依赖的计划经济基础最终必然消失和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无情的现实。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答案是肯定的: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举国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从动力到价值取向,都应有新的突破。它的模式应该是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接轨。其运行机制是通过政府主导作用来控制社会的自治状态和调节市场的自主行为,以达到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运转。这种新的模式和机制将给举国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和赋于新的生机。
从过去20年的发展经历来看,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得益于举国体制,改革开放后又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条件,仅体育彩票一项,1995年至2000年5年中就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筹集9个亿资金,拓宽了竞技体育事业的经费来源。同时,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足球职业化改革更使一些有条件的竞技体育项目率先进入市场化,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办体育的计划经济模式。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不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障碍,而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和条件,关键还在于我们怎样去把握机遇,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寻求出路,在改革中发展。事实上,从二战中美国等国家在自由市场体制上实行高度计划性的战时体制的经验来看,市场经济与高度计划性通过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融的,并能产生最佳效益和形成最佳途径。因此,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举国体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目标,也是中国竞技体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孔庆鹏(江苏省体育局局长)
构建竞技体育战略同心圆,充分发挥经济拉动力和竞赛调节力的作用。
构建竞技体育战略同心圆是我多年来一贯倡导的战略设想。由于我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体制、经费投资主体、考核层次和目标任务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导致各种不同战略和战略主体存在客观现实性。因此,要保证举国体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保持它在调动全国各地积极性,举全国之力备战奥运会方面的调节力,就必须在承认各种不同利益主体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努力构建竞技体育战略同心圆。这就是建立以奥运会为圆心,逐步向全运战略、省运战略,市运战略拓展形成一个巨圆,使不同战略向着为国争光这个圆心有效运转,从而保证奥动战略有效、成功地实施。当然,这个巨圆的运转是向心运动,而不是离心运动。其向心力主要由行政约束力、教育说服力、舆论导向力、经济拉动力、竞赛调节力和法规强制力等6个分力组成的合力。当前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挥好经济拉动力和竞赛调节力的作用。一要充分考虑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在全国形成对奥运会有贡献的有奖,对奥运会大贡献的重奖的局面,彻底改变贡献越大负担越重的不正常状况。二要加大对奥运会成绩带入全运会的力度,变现在的等额带入为加倍带入。甚至可以考虑奥运会上获得前8名的分数都可以按一定系数带入全运会。三要重新审视我国人才交流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人才交流的初衷是优化资源配置,以增强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有利于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现行的人才交流政策的弊端已经暴露得非常充分,这种人才交流,只不过是在全运会上为了争取好成绩的力量重新组合,其中包括针对某一单位而采取的强强联合,有失竞赛的公正性。所有这些对国家竞技体育毫无“增值”的意义,相反会导致对国内优势项目单位夺金实力的严重冲击,挫伤这些单位刻苦训练、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影响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因此,建议对现行的人才交流政策进行较大的改革,变原来优秀人才交流为业余训练层面上的后备人才交流,使全国各地在业余训练层次上共享人才资源,真正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把最好的后备人才选拔到各省市运动队进行专门训练,保证我国各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进入一个更高的起点。可喜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主要领导同志已经亲自组织力量对此进行调研。
杨树安(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
2001~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的总体发展目标为:
充分发挥竞技体育推动普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多元功能,发挥体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的综合作用。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稳中有升,继续保持亚洲领先和世界竞技体育“第2集团前列地位,努力缩小与“第1集团”差距。具体目标为:2004年奥运会继续保持第2集团领先位置,争取有25个大项的2/3的小项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有22~24个大项的110~120个左右小项进入前8名,14~16个大项70个以上小项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2008年奥运会继续保持第2集团领先位置,并向第1集团发起强烈冲击,夺奖实力进一步扩大,力争20个大项80个以上小项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2002年冬奥会力争金牌零的突破。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项目中的个别小项具有夺取奖牌实力。雪上项目达到世界中上水平。2006年、2010年冬奥会,要在保持上届水平的基础上,力争突破,稳中有升。在夏季亚运会上保持领先地位,冬季亚运会力争有新的进步。其它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奋勇争先,表现实力,名列前茅。
2001~2010年实施奥运战略的主要措施:(1)不断强化和完善举国体制的优势,促进实现奥运战略的新目标。(2)调整我国奥运会项目发展的总体布局,努力扩大新的金牌增长点。世界上任何一个竞技体育发达国家,都不是实行大而全的发展战略。而是战略重点有所侧重。如美国的田径、游泳,仅两个项目就分别在1992年和1996年奥运会上获得27枚和25枚金牌,成为美国金牌的“半壁江山”;德国的赛艇、皮划艇、马术(在1996年奥运会上,德国到最后3天金牌还只列第5位,就是依靠皮划艇和马术,才在最后时刻回到第3名的位置),法国的自行车、击剑、柔道,中国的乒乓球、跳水,韩国的射箭、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古巴的拳击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要在积极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式开展的44个奥运会项目进行新的合理的结构调整。总的思路应该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做到对运动项目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发展。要充分体现“项目发展分层次,项目管理有侧重”的原则,围绕新的奥运周期,做好4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传统优势项目的巩固和提高。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优势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举重等项目要进一步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巩固和扩大优势。同时要在领导力量、管理措施、政策保障等方面重点保证。二是对潜优势项目的整理、挖掘,努力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
在悉尼奥运会上,跆拳道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男子花剑、女子自行车也具有一定实力,这是否可确定为我国的潜优势项目,成为今后新的金牌增长点,还需要论证。挖掘和扩大新的金牌增长点,对潜优势项目的确定,首先要从优势大项中具备相当实力的小项和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经过努力可能很快突破的大项中选择若干典型小项为突破口,集中攻关,力求实现目标要求。三是要抓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和水上项目“119工程”的建设。基础项目的强弱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必须狠下功夫,找回自信,力争突破,相对于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而言,这些项目近期的发展目标仍要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力求重点突破,推动整体发展。四是群众喜爱、观赏性强的足、篮、排等集体项目进行合理调整。以女足、女垒、女排、女篮、女曲、女手6个女子集体项目为重点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2004年奥运会上有突破;男子项目则首先要力争或保持在亚洲领先地位。在实行分类管理基础上,应根据奥运会和世界领先水平、亚运会和亚洲领先水平、周边交流和体育外事需要、群众喜爱,可以发动社会开展等不同层次,不同任务目标,重新调整现有奥运会项目的阶段性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最终建立起结构合理,优化组合,多维支撑的项目布局体系。(3)强化以国家队为龙头的高水平训练群体,完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强对抗的国家队机制。(4)加强竞技体育队伍的建设。(5)实施2010年后备人才工程。(6)加大科技投入,在坚持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科技先导作用。(7)进一步深化竞赛体制改革。(8)完善竞技体育的效益投资体系。
肖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衡量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应是多元性的,金牌数量是重要标志,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志。衡量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并由此制定其发展战略起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奥运会大项的技术水平。如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这些项目观赏性强、影响大,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重视。(2)参赛的金牌总量。如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奥运会或世界大赛上所获金牌数量。(3)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的综合水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冬、夏两个奥运会组成,当今世界体育强国无不在两个奥运会上都有出色表现。(4)承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如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足球世界杯赛、篮球、排球、田径、游泳、高山滑雪等项目的世界锦标赛等等。(5)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它指竞技体育的产业、传媒、教育、科研、信息、队伍素质、青少年和大众参与等方面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表现,并通过市场法则的检验,最客观最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综合水平。我想强调的是,在制定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时,要从观念上防止“体育就是竞技体育”,而“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的形而上学的片面思想。我们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个科学、完整的竞技体育概念对正确制定我国“十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竞技体育多元性的价值取向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认同,因此,要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就不能无视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
我国竞技体育应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战略大转移。我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上个世纪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面对新世纪战略上应有新起点和新目标。我认为,“十五”期间我国竞技体育应适当把握夏季奥运会金牌总量,把工作的主要矛盾转移到努力提高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的技术水平上来;在冬季项目上,全力以赴实现我国在第19届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理由如下:(1)第27届奥运会取得28枚金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几乎达到极限。如下届奥运会不新增项目(加上一些老队员退役),要超过28枚是极为困难的。(2)如果我们拿到28枚金牌,在战略上仍不做调整,在金牌数量一味地赶超下去,这样路会越走越窄。面对一个接一个的下届奥运会,由此带来全运会,省运会也是金牌一届超一届。如此下去,这种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将会给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3)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网球、拳击、滑雪、冰球等项目,在世界上影响之大,民众参与之广,受各国关注之深,远非金牌数量所能代替。这个问题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这是全球范围内大众审美对各个奥运会项目的本质和特征做出的批判。从历届奥运会的编排上也能看出它们的重要地位,夏季奥运会一般都是大球项目的比赛贯穿比赛的始终,游泳开头,田径结尾。一届世界杯足球的全球收视率可以与奥运会相比,当年我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万人空巷,倾国欢庆,这些都客观地反映出项目属性之间的差别。今天,在国际奥运的殿堂里,我们的28枚金牌是十分宝贵的,但三大球和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没有佳绩,总是使人感到欠缺和遗憾,就好象博古架上的展品,数量不少,琳琅满目,但仔细鉴赏,缺少有价值的艺术品。(4)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资源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足、篮、排、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在下届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就需要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但这是必要的。假如我国在下届奥运会上男子足球进入八强,假如我国男、女篮进入决赛,假如我国女排重返冠军宝座,假如田径、游泳各有几块金牌或者奖牌,再加上部分原有优势项目的金牌,即使金牌总量比现在少一些,我认为也足以振奋民族精神,也是以令世人刮目相看,也足以在世界体坛上进一步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和国际地位。反过来说,假如2004年奥运会我们的三大球、田径、游泳继续滑坡;假如申办成功2008年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中国做为东道主三大球入了围却垫底,田径、游泳决赛见不到中国选手人影,而在边缘的小项上再多抠几块牌子,我认为这种结果对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以及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都不会产生质的影响。相反,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看,还会带来负面问题。(5)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权益以来,参加了5届夏季奥运会,共夺得80枚金牌,可谓战果累累,但相比之下中国参加了6届冬季奥运会,至今未获一金,这样一个差别从大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符的,应努力改变。
袁伟民局长在200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的项目结构调整和项目布局,要着眼于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着眼于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袁局长这段话是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对我国制定“十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有着全局性、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要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在认识上就不能搞单一数字指标;要着眼于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不能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不择手段,急功近利地去攫取金牌。我国体育发展到现阶段,奥运会大项和冬季项目的技术水平低,徘徊不前,已构成制约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在战略上一定要敏感。20年后的今天,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训练的物质条件看已今非昔比,一些省市甚至俱乐部的场馆建设和训练设施,已大大超过了国家队的水平,加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有不少优势是国家队不具备的。因此,在国家队肩负重担的同时,一些有条件的省、市、俱乐部和解放军也完全有能力承担为国争光的任务,这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举国体制不是只有一个积极性的体制,如果不把全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在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将受到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党的11届3中全会以来的经验已经证明,要加快中国的发展,仅仅站在中国看中国甚至站在中国看世界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观我国的经济如此,观我国的竞技体育亦应如此。总之,要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提出的,以实施奥运争光为主要目标,以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为主线,巩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我们就必须要跳出体育看体育,从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上加强对体育宏观问题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心理上的成熟,现在人们对金牌的激动已不像当年那样狂热,人们虽然关注金牌榜的数字,但更关注、更需要的是项目自身的文化魅力。我认为,舆论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要注意尊重民意,引导全面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总揽和驾驭全局,是领导机关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不重视或不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到原则性高度去加以分析和解决,是难以做好领导工作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应着眼全局和长远,衡量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应是多元性的,切不可以金牌数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认为,在竞技体育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尽快改变我国三大球和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落后面貌;在冬季项目上,全力以赴实现我国在第19届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中国体育的未来,这不仅是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崔大林(辽宁省体育局局长)
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业余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人们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业余训练也必然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市县区的业余体校数量减少,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业余训练规模出现萎缩。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大量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足球、篮球、游泳、乒乓球、网球、武术等单项体育学校和俱乐部。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势利导,调整思路,采取对策,抓好新形势下的业余训练工作。在“十五”期间,辽宁省业余训练的工作思路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余训练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勇于探索,深化改革,实行业余训练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训练体系网络化、管理形式协会化、人才流动规范化、培养输送有偿化、经费来源多渠道、运动训练科学化;推行业余训练竞赛制度改革,规范有偿训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鼓励输送的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扎扎实实地抓好业余训练工作。
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就是业余训练已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独家办,向社会办、学校办、企业办、个人办转化,这是我们国家经济成分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业余训练的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必须引起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对体育行政部门以外的业余训练,作为非投资主体的政府部门,不能强求这些学校和俱乐部在组织形式上整齐划一,他们必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选择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方式和举办规模。目前,有办俱乐部的,有办单项学校的,也有办培训班的;有合作制,也有股份制,还有个体、私营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业余训练网络与计划经济时期也有所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项目布局是强调地域性,行政区划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的是资金密度性和人才培养低成本性,主要是讲究效益和利益。大连人体质强壮,善于踢足球,成才率高,培养成本低,大连的足球学校就特别多,全省各地足球人才纷纷涌向大连。由于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训练体系的变化,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业余训练的体制已经不适应、不顺畅了,必须实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即实行管理形式协会化。依靠单项协会管理各个层次本项目的体育组织和团体。以上这4个方面的转变,是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变化。这种体制和机制变化以后,作为政府部门如何加强业训工作宏观管理,去引导它、规范它,使其健康发展呢?还应当从4个方面把握,即人才流动规范化、培养输送有偿化、经费来源多渠道和运动训练科学化。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省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政策,进行规范引导,加强宏观管理。
标签:举国体制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游泳教练论文; 中国游泳论文; 奥运会田径论文; 中国金牌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游泳培训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体育训练论文; 体育功能论文; 田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