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范广耀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范广耀

身份证号码:23102619870703XXXX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水利工程和水电施工行业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广泛性。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方案的研究,能够充分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并在长期的水利施工技术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基于现阶段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性。希望以此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水利工程;水电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高低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设水平,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实施。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该技术常常因老化、水利负荷而产生质量问题,不仅会给水利工厂的正常运行带来麻烦,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

1.1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的施工困难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在野外,部分工程的施工位置在环境极恶劣的深山区域,施工中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对施工的效率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复杂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地质地貌、复杂水文环境及多变的气候特征等,这些因素都会会为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工作人员的正常施工带来挑战。

1.2环境保护带来的施工困难

水利水电工程在修筑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引发新的建设发展问题。如施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渣,对其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尤其是易对水体造成污染,引发河道淤塞等问题。为在施工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保护施工地区的环境,施工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

1.3施工工期带来的施工困难

为保证工程的修建价值与经济效益,会利用工期对施工的总体时间与速度进行限制。而工期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对施工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如三峡水利工程工期较长,一是受施工整体难度的影响,二是施工中的突发问题的出现对工期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为保证不延误工期会提升施工速度,这就容易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加大施工难度。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2.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闸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闸施工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水工建筑物。水闸是由上下游连接段和中间闸室组成的。上游连接部分又可以细分为防冲槽、防坡等,中间闸室也包括了底板、闸门,下游连接段则包括消力池等部分,因此水闸施工程序较为复杂,所以对地基处理技术要求很高,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施工程序。水闸底板部分施工内容有模型的设立、铸造钢筋、脚手架假设与混凝土施工等环节,通常在浇筑底板之前,需要为了找平地基面或保护地基而在软土地基上铺盖8cm~10cm的素混凝土垫层,底板模型设立需要在水闸周围设立测模板。为了防止底板层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沉降现象,混凝土强度需要与浇筑部位相同并在其表面构成麻面,同时在预制混凝土的死冷状态下将钢筋固定住,使用铅丝帮吊在底板脚手架上从而避免钢筋变形,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特定要求来确认底板浇筑的厚度与其钢筋分布距离等,还要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需求,杜绝出现冷缝,降低施工质量。其次,混凝土技术在水闸闸墩的施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闸墩在有高度、薄厚、工作面上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在对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重要难点在于闸槽混凝土的浇筑,固定模板技术是特定闸墩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可利用建立模板来缩小其垂直度与厚度之间的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模式应该注意前后顺序,先立两侧平面再立两侧圆头模板。

2.2混凝土搅拌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中,应用混凝土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搅拌。而现阶段的混凝土搅拌都是以机器搅拌为主。其具有速度快,搅拌质地均匀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应加强搅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令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前,反复确认混凝土的原料和质量。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从源头把控搅拌效果。此外,在实际的搅拌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各材料的配比。避免出现各类因配比误差而导致的搅拌质量下降问题。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涉及到的外加剂使用要做到科学定量,并保存好添加后的剩余部分。搅拌的先后次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这一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经常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发生。搅拌的次序需按照添加外加剂和不添加外加剂的情况分为两类。首先,添加外加剂时的搅拌次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和砂,而不添加外加剂时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二者的加入次序差异会导致搅拌后的混凝土物理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及时对混凝土的拌和效果和凝固速度进行查验。质量不过关和搅拌不充分的混凝土坚决不能用于实际浇筑,否则必然会引发后期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搅拌过程还需在相对清洁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杂质和其他杂物混入,尽量减小外部环境的干扰。

2.3导流与围堰施工要点

这一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特有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实际施工水平与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该技术要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施工人员要明确工程的施工作业要求及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合理的导流标准,以保证导流施工速度与质量,从而控制施工成本。二是施工员要确保围堰的稳定性,使其作用有效发挥。这要求其根据实际的水文特征、地质特征、技术水平、成本预算等,对围堰的结构与体积进行科学计算。确保围堰结构的安全可靠,避免其受水流冲击造成破坏。此外,要保证导流施工后围堰结构易于拆除,不会对工程造成破坏或引发环境问题。

2.4大坝施工中分块浇筑与接缝灌浆

当前,大坝浇筑通常使用混凝土技术,所以工期无法一次性完成,需要对坝体采用分块进行作业,可分为纵缝、错缝、通仓3种方式。纵缝浇筑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对周边干扰较小,但是需要保证大坝自体完整性后才能进行作业,而且操作工程比较复杂,浇筑模板的任务量大。错缝分块浇筑技术是根据大坝中高度与方向交错中的缝隙进行浇筑,其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浇筑块比较小,但施工过程中,各浇筑块之间相互制约可能对整体施工过程起到干扰。而通仓浇筑方式通常不需要设纵缝和埋冷却水管,可以完全按照大坝中坝段来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该浇筑技术对于温度要求较高,需要技术人员对其严加控制,通仓分块浇筑长度较大且容易出现温度缝隙,但是该技术操作时浇筑面较大,过程机械化,所以施工速度占优势。纵缝接缝灌浆处理可以保证有整体性规定的大坝完整度,一般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布置方式可以分为重复灌浆、盒式灌浆、骑缝式灌浆3种。重复灌浆布置方法是因对管道不堵塞从而能进行重复灌浆,而盒式灌浆广泛使用在纵缝灌浆中,该技术在来回灌浆时都不堵塞管道,所以操作起来质量较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管材。

结语

通过本文对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分析,充分说明了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对于施工效果的重要影响。为了让混凝土在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应用中发挥出其应有的结构加强与稳固作用,应在施工进行前对混凝土的拌和及浇筑过程进行详细而周密的施工方案制定,并充分结合实际施工的环境影响因素和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方案优化。同时,还应在持续的经验总结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成功率。给后续进行的更多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混凝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尹月芳.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94-295.

[2]李宏.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4):277-278.

论文作者:范广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范广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