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京市演艺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演艺论文,试论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054(2011)03-0026-04
演艺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表达形式和震撼性的效果日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由于其强劲的产业带动作用,演艺旅游也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元素。
一、概念界定
目前,对于演艺旅游还没有规范统一的定义,在名称上亦有“旅游演艺”、“旅游展演”、“旅游表演”等多种叫法。
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结合演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笔者将演艺旅游重新定义为:从供给的角度讲,演艺旅游是运营商在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观赏和游乐需求而组织安排的各种演出活动;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演艺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观赏目的地的演出,而满足自身对于当地文化、艺术、民俗等的好奇心理。
演艺旅游与一般的演艺活动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现将其特征归纳如表1。
二、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态势分析
1.优势
(1)专业人才荟萃。演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与复合型的人才。北京以其自身的魅力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的精英,为演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北京也是我国高校数量最为集中的城市,艺术类院校学生是演艺旅游产业发展的力量储备。
(2)具有良好的演艺基础。北京市的演艺旅游市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目标市场的角度来看,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三大类演艺旅游产品。第一,以境外游客为主体的剧场品牌演出。例如功夫演艺旅游产品:《功夫传奇》;杂技演艺旅游产品:天桥杂技、朝阳杂技、天地剧场形成的“三足鼎立”;京剧旅游演艺产品:梨园剧场、长安大戏院等。第二,以国内游客为主体的主题公园和一般景区中的主题表演,例如北京欢乐谷、北京游乐园与石景山游乐园中的演艺;历史文化遗存类景区的主题演艺——皇家粮仓版昆曲《牡丹亭》、北京湖广会馆的演出等。第三,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企业的演艺延伸,例如北京之夜、老舍茶馆等。①
(3)文化底蕴深厚。北京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融,形成了老北京文化或京味儿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北京的宝贵财富。
2.劣势
(1)整合难度大。首先,演艺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到多个环节,如艺术创作、生产、演出、人才培养、综合市场开发等,只有通过强效的产业整合,才能使演艺旅游产业有序、动态、有效地运转起来。而众多环节的存在,给产业整合增加了难度。其次,北京市的表演类节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对于相关演艺节目、演艺团体的整合也需要高耗费的投入。
(2)投资风险高。精品演艺旅游产品的打造意味着高额的投资,但在回报方面却存在着高度的风险。一方面,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外界因素变化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北京市文化旅游产品众多,产品创新速度较快,与演艺旅游产业形成了竞争,加大了演艺旅游产业的风险。
3.机遇
(1)政府推动,政策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②《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要积极促进旅游文化消费。这为演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障。
(2)旅游客源市场稳定。北京市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2010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421.6万人次,港、澳、台同胞68.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4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5.1亿元,增长13.1%。③
(3)市场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不断增多,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外,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破茧而出,对推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演艺旅游产业也将因此受益。
(4)物流产业发展成熟。演艺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性,演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撑。北京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整合物流产业和物流资源,物流产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4.竞争与挑战
(1)文化深厚、多元,而主题却难以选取。北京文化具有底蕴深厚和内容多元的特征,这为演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但同时也为演艺旅游产品主题的选取带来了困扰。
(2)旅游产品丰富,易造成游客分流。北京市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产品丰富,与演艺旅游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旅游演艺若不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并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将很难吸引旅游者,或者由于演艺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也会造成已有观众的流失。
(3)外围相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先入优势。目前,“印象·刘三姐”山水民俗实景演艺和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常年上演的大型晚会歌舞节目,是两个发展较早且成功的演艺旅游产品,经过多年的积淀,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其他各地也有很多类似的表演产品。北京演艺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突破,才具备竞争力。
5.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实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整个产业有序高效运转起来的关键是要解决演艺旅游产业链的构建问题。就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发现产业要素已经具备,但是产业链条还没得到有效地构建。产业链薄弱大大降低了其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限制了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三、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战略
1.产业定位
北京市的演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当逐步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具带动力的产业,成为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的先锋产业,成为展现北京文化、宣传北京形象的“动态名片”。
2.发展战略
(1)以构建产业链为首要任务。演艺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链的构建意味着将这种关联性转换为产业带动性,从而实现“以一带众”的效果,即通过推进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提升整个相关产业群的效益。另外,从演艺旅游产业自身来讲,产业链的构建和有序运转,将有益于演艺旅游产业自身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提高以及竞争力的增强。
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于演艺旅游产业链的构建提出如下运行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首先,推动相关组织的联合。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众多企业、机构、团体的参与,单个的企业很难进行完善的产业整合,这就需要政府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引导相关的组织,促成其联合。其次,予以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是商业性行为,也有一定的公益性,有益于北京文化和形象的塑造与对外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此,政府应当对演艺旅游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是在演艺旅游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亟待政府的补贴资助。再次,重视宏观效益。在多数旅游目的地,演艺旅游被视为能够产生强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就这一点而言,政府部门对于演艺旅游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能只关注于票务收入,而应宏观地看待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性。
第二,市场运作。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由市场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市场能灵活地反映和调节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第三,集团化经营。演艺旅游产业涉及众多企业,适合集团化经营。这里特别强调大型旅行社参与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集团的组建,从而为北京市的演艺旅游提供良好的营销渠道和充足的客源保障。集团化经营有如下优势: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2009年5月27日,北京演艺集团成立,标志着融艺术创作、生产、演出、人才培养、综合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北京文化企业旗舰正式诞生。该集团提出了与旅游业融合的战略。但是就目前的集团构成来看,仍是围绕演艺产品的企业。
第四,专业化管理。我国演艺旅游在探索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在集团化经营的基础上,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公司。
第五,版权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演艺旅游产品的经营至关重要。版权自主对于品牌建设以及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六,专家顾问制。演艺旅游涉及的产业和环节众多,集团可实行专家顾问制,在实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同时,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保驾护航。
(2)以“彰显帝都气魄,传达京味儿民风,展现新北京魅力”为主题。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帝都文化、老北京市井文化和新北京文化。故在此提出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应当以“彰显帝都气魄,传达京味儿民风,展现新北京魅力”为主题,深刻挖掘北京的文化内涵,开发创作演艺旅游产品。
(3)以“动态名片”为指导思想。把演艺旅游产品整体构成一张北京市的“动态名片”,将北京的文化、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首先,“动态名片”将整个北京城作为名片的背景,演艺旅游产品为跃然“纸”上的字迹。背景与文字的巧妙结合,可以强化旅游者的感知,完美地传递北京的信息。其次,“主次分明,信息全面”。北京市演艺旅游的发展需要打造综合性大型核心产品,构筑或者改建专门的演艺场馆,实行常年驻演。以核心产品作为“动态名片”上的主要信息,需要强化和突出。第三,应当在部分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其他旅游场域进行小规模的演艺活动,对核心演艺产品起到辅助作用,使得“动态名片”的信息更加丰富。另外,这种小型的演出可以起到活化旅游场域的作用,从而增强该场域的旅游吸引力。
(4)以艺术性与商业性相融合为表达方式。演艺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注意受众的问题。演艺旅游产品的受众即旅游者具有混杂性,文化层次、艺术偏好及欣赏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演艺旅游产品的创作需要注意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争取达到“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的最佳效果。
注释:
①陈颖颖.北京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研究[DB/OL].http://www.chinalych.cn.
②新浪新闻中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全文)[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09-26/173018733147.shtml.
③北京市2008年度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dfndtjgb/t20090211_402548981.htm.
④李蕾蕾等.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旅游科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