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访美国托马斯#183;杰弗逊理科高中校长伊万#183;格雷泽(Evan Glazer),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托马斯论文,美国论文,培养学生论文,理科论文,创新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促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上海教育》:贵校在2007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为美国最好的精英型公立高中,更在近三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100所最佳公立高中排名”中连续三次位列榜首。作为校长,您认为贵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伊万·格雷泽:从学校名字上就能看出,托马斯·杰弗逊理科高中有一个核心特色,就是理科教育,注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针对这些学科,为学生提供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即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追求梦想。
我校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有四项:思考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上的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我最喜欢的就是促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即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有一颗好奇心。有些学生非常关注环境,希望能将回收的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有些学生关心学校发展,发明了太阳板放在学校屋顶上;有些学生思考如何能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这些都不是老师提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思考的。学校要为他们发现、思考问题营造环境,他们的问题和想法也能促进学校的创造性。
《上海教育》:那么学校如何营造促进学生发现、提出、思考问题的环境?
伊万·格雷泽:知识上的自由非常重要,核心课程可以使学生开发出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但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有机会把他们自己的能力、经验和思考反映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我校每个班每节课基本上有15%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实践,和不同学科的结合等。这样,学生可以把他们的想法带到课程中来,他们也会非常注意和老师进行合作。为了促进创新,学校的课程不能受外在的结构控制或原始课程设置的限制,要有灵活性。
我校还有一个特色计划,叫做“第八阶段”,是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支持,参与社会和提供服务等。“第八阶段”计划充分展现出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渴望及热情,这种渴望和热情影响着学校的文化。我校举办了全美科技中学生大会,学生们还通过科技普及计划,帮助当地社区的小学生学习科技。
跨学科的课程设计
《上海教育》:学校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能够介绍一下贵校课程设计和安排的具体情况吗?
伊万·格雷泽:美国传统上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几年的学习获得足够的学分,这个学分能得到后一阶段学校的认可。我校的毕业要求也是基于学生获得的学分,而非一次考试。在数学方面,我校所有学生都达到微积分的水平,80%甚至超越了微积分的水平。科学和技术方面,学生至少学习7门课,如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和实验科学等,一般来说毕业时他们会达到甚至超过8.5门课。另外,学生至少花一年的时间选修人工智能、有机化学、DNA科学、海洋生物学、计算物理和替代能源系统等课程。学生还必须有至少一年的时间学习JAVA等计算机语言。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参加包含了13个学科的学术研究会议。
还有一些如语言、历史、社会等人文课程对理科形成有益补充,帮助孩子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形成有效的交流。比如学生要学习四年的英语,学习三年学校提供的七种语言课程中的三种外语,其中包含了中文。
我校还将一些人文课程与科学学科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课程,比如科学政策、科学史、人文科学等。这能培养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方面对文化的创新的思维。
《上海教育》:将人文课程与科学学科整合是否可以说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
伊万·格雷泽: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希望本校提供的课程是独一无二的,带给学生和别校不同的学习体验。跨学科的课程能给学生跨学科的思考。我校高中第一年,也就是美国学生九年级的时候,要学习一个叫做“整合的生物、英语和技术”的综合课程(IBET),生物、英语和技术这三门课程是同样的学生,而且每天接连上课。在课程中,学生要学习基础的实验设计,并被要求解决当地的一个环境问题。之后学生还要学习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放在学校的体育馆展示。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跨越人文和科学的界限,还体现在理科各专业的整合上。我校高年级有一个高级实验课程叫地理系统,就是把生物科学和物理整合在一起,并且还要加上一些微积分的课程。这样使学生能够建造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且很好地使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课程使用一些工具支持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看到多种变量的数据组合以后形成的结果,并且进行不同的统计测试。这种类型的课程,因为不能在其他高中以同样的方式教授,所以我校设计的时候就将一些非常独特和极具挑战性的学术机会交给学生。
学生能参与涉及天文、自动化和机器人、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系统、能源系统、通讯系统、微电子系统、海洋学和地理物理、光学、现代物理、神经科学等多种专业学科的学术研究项目。
《上海教育》:贵校学生理科的学习涉及众多的课程和项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一般中学大得多,甚至可以与大学媲美。单所学校的财政和人力资源足够支撑吗?
伊万·格雷泽:如此多的项目对科研设备和教师资源的要求都超越了我校的自身水平,因此我们往往是通过与一些科学机构和社会机构合作,来获得他们的资助或是一些专业的支持。我们目前的实验室水平,一般只有在大学的层面上才会实现,我们正是通过与社会的合作才达到目前水平。另外如果学生在学校无法完成实验,他们可以在课后离开学校,在社区当地的学校、企业或者政府的实验室继续做。
所学要解决现实问题
《上海教育》:听您的介绍,贵校的教育不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还带有强烈的探索性,比如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参与科研项目;更带有浓厚的实践性特点,比如关注环境问题、社会责任等。在您看来,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伊万·格雷泽: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或技能,而在于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和世界更美好。因此,我校对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要求:思考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上的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并非一项项单独的指标,而是一个整体考量。知识上的好奇心能让孩子们发现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在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驱动下,他们会将自己所学用于解决他们所发现的问题。
学生会通过自己设计的项目来探索社会责任的问题,比如我校有一个小组研究神经机器人学,近年来他们特别关注残疾人,尤其是那些腿脚有残疾而又无法说话的人群。如何使他们的生活行动更方便?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发明了一顶能读懂人的脑电波的帽子,让那些不能说话的人只要通过头脑中的想法就可以推动轮椅走动。
每年春天,我校都会举办一个科技展示和研讨活动,让学生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一些学生制造的机器人还会在当地举办的节日上展出。他们最终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校外向社会、向人们展示,并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