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占62.5%;有效8例,占33.33%;无效1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显效8例,占3.33%;有效11例,占45.83%;无效5例,占20.83%;总有效率79.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7.5±2.1)分、(40.8±1.9)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6.2±2.4)分、(48.7±2.3)分;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胃炎;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153-02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饮食结构的该病等因素,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发病有所上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48例,患者均存在上腹部疼痛、呕吐、反酸等临床症状,经临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对本次试验方法和目的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9~63岁,平均(41.1±3.4)岁;其中慢性胃炎患者有15例,胃溃疡患者有9例;对照组男17例,女7例;年龄27~66岁,平均(41.8±3.7)岁;其中慢性胃炎患者有14例,胃溃疡患者有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
1.2.1饮食护理 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和饮食因素有很大关系,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等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食用油炸、辛辣等食物;嘱患者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饮食方式应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增加消化负担。
1.2.2运动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运动,适当运动不仅能够增加自身抵抗力,同时能够缓解负面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选择运动方式,多选择游泳、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不感到疲累为止;运动应持之以恒,根据季节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1.2.3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反复性疼痛,同时病程长,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和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治疗和预后有所了解,增加治疗信心;嘱家属理解患者受疾病折磨出现的烦躁等不良情绪,多给予理解和关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更好的疗效。
1.2.4药物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对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必要性,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根据自身症状对剂量随意加减,更不可随意停药、换药;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嘱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5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和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护理人员应对该病的发病因素及预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教会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预防疾病再复发等情况;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或住院期间组织同疾病人员进行健康讲座,促进患者康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SAS、SDS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疗效判定根据胃镜检查及症状转好程度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恢复或处于瘢痕期;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有所减小,处于愈合期;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15例,占62.5%;有效8例,占33.33%;无效1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显效8例,占3.33%;有效11例,占45.83%;无效5例,占20.83%;总有效率79.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SAS、SDS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3.7±2.9)分、(57.1±2.4)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3.5±2.5)分、(56.8±2.6)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7.5±2.1)分、(40.8±1.9)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6.2±2.4)分、(48.7±2.3)分;P<0.05。
3.小结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疾病,该病发病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该病病程长,临床治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依从性差[3],对疾病不了解,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干预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了解,对治疗产生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感;同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敏.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4):2161-2163.
[2]师存霞.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4):5321-5325.
[3]邓立娟.总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4(36):199-200.
论文作者:方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患者论文; 胃溃疡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