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法关系折冲与前景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中法论文,前景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注: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中法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1989-1992年出现了“一些曲折”(注:《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97年5月14日。),1993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4年2月后快速发展,1997年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被称为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注:《江泽民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97年5月17日。)。面向21世纪,世界“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注: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在各国竞相为之争做贡献的今天,弄清中法关系折冲原因、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中法建交于1964年1月27日,被人称为至此“打开了通向建立超越对抗、发展合作的国际秩序的道路”(注:《中法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97年5月17日。)。直到80年代中后期,两国在大部分时间里,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树立了中西关系的楷模。
1989年春夏后,双方正常关系一度被中断、损伤。责任不在中方,而是法国旧冷战思维作祟,恣意恶化对华关系的结果。1990年10月,欧共体决定恢复对华关系,中法关系曾短时有所好转。但随着苏东的剧变,法国统治高层又不冷静起来。1991年1月,法工业部长福鲁访问台湾;1991年9月批准法商向台出售了6艘带有先进雷达探测系统的战舰;1992年9月2日,在美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的当天,法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60架可携带空对空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的幻影-2000战斗机。中国在经多方说服无效后对法采取坚决措施,1993年10月宣布关闭法驻广州总领事馆,冻结或中止了一些重大的经济合同或协议的执行,停止了高层人员互访。中法关系跌入建交以来的低谷,引起了法内外危机,使其经济大受损失,政府从危机到更迭。
爱德华·巴拉迪尔1993年3月就任法总理。面对得不偿失的冷淡的中法关系,多次主动表示要与中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1993年12月23日,他派总理特使雅克·弗里德曼访华,受到李鹏总理、钱其琛外长接见,与姜恩柱副外长举行了深入会谈,达成了共识。1994年1月12日,两国同时发表了在建交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中法两国政府联合公报》。这个被法政府誉为“经过精心准备、制定得很好的文件”,达到了很好的谅解,作出了恢复两国关系正常的“明智的决定”(注:张荣曲:《“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一法国驻华大使毛磊谈希拉克总统即将访华》,《人民日报》1997年5月14日。)。在公报中,中国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法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重申,“向台湾出售任何武器都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统一,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中国表示“欢迎法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解冻某些合同与协议。双方同意“加强政治磋商,举行定期会晤,发展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双方商定,法总理巴拉迪尔近期访华(注:《中法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人民日报》1997年1月13日。)。公报发表后,当时任巴黎市长的雅克·希拉克高兴地说:“法中纠纷解决了,两国间的这一页被翻过去了”。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于1994年1月22-24日应邀访问了法国,与法国总统密特朗、总理巴拉迪尔、外长朱佩等举行了“建设性的、积极的”、“气氛非常热烈的”会谈,向法方首次提出了双方建立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意愿和内容(注:《法国总统会见钱其琛》,《人民日报》1994年1月23日。)。法报认为,钱其琛访法“圆满成功”,在“法中关系正常化蛋糕上”放上了“樱桃”,“具体实现了结束法中两国的不和”(注:法《世界报》1994年1月25日)。
199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30周年大庆的日子,双方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法政府专派总理特使阿兰·佩雷菲特率代表团到华参加庆祝,其中包括法前总统夏尔·戴高乐的儿子、法参议员、海军上将菲力普·戴高乐随访。中法举行了多种庆祝活动,进一步推进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一致表示,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总统作出的1964年1月27日互派大使的决定是“历史性的”,“一度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阴云已被驱散”,“现在两国关系重新纳入了正确的轨道”(注:《人民日报》1994年1月28日)。
中法关系重新恢复正常,是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巴拉迪尔政府正视现实,采取主动,和中国政府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从大局着眼,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
中法关系的恢复正常,为两国关系的继续推进奠定了基础。1994年4月法总理巴拉迪尔成功访华和当年9月江泽民主席的成功访法,使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继法国参议院议长勒内·莫诺里于1994年2月22-24日对中国进行了两国建交以来的议长首次成功访问后,1994年4月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率领大型高级代表团,应邀对华进行了4天正式国事访问,使法中关系快速推进。他是自1978年以来、特别是中法关系重新恢复后第一位访华的法国总理,是1989年后在中国大地上与共产党领导人恢复关系的西欧“大国的最后一位领导人”。在华期间,他与江泽民、李鹏等举行了一系列友好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对话、建立友好和信任合作关系、快速推进这一关系取得了一致看法,对高层恢复政治对话,从而为“广泛的经济合作铺平道路”感到高兴。为尽快拓展双方关系,巴拉迪尔受密特朗总统的委托邀请江泽民主席认为合适的时候正式访法,江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双方决定重新活跃经济混合委员会和在北京建立一个法语教学中心,尽快促成两国的工贸和外经贸部长互访(7月和9月初,法工贸部长热拉尔·隆盖和中国外经贸部长吴仪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互访)。中国对巴拉迪尔在华期间对人权问题采取谨慎的态度表示欣慰。中法关系得到了新的有力推动。
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俄罗斯、乌克兰之后的8-12日,对法国进行了5天成功的正式国事访问,使中法、乃至欧中关系实现了“新突破”(注:《江主席欧洲之行意义重大富有成果—钱其琛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94年9月14日。)。首先,最高层互访重新恢复。中法建交后,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1973.9)、吉斯卡尔·德斯坦(1980.10)、弗朗索瓦·密特朗(1983.5)曾访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邓小平(1975.5)、华国锋(1979.10)、胡耀邦(1986.6)、李先念(1987.7)也曾访法。但这种最高级会晤此后一度被法方中断。江主席这次被邀正式访法,恢复了最高层互访关系。在法期间,江主席访问了马赛、巴黎、波尔多和图卢兹,与密特朗总统、巴拉迪尔总理举行了高级会见会谈,也与法其他政要、企业家、著名人士进行了会晤,扩大、加深了相互的了解、理解和友谊。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世界走向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法加强磋商、协调和合作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双方对两国关系的“重新推动和加深”表示高兴。在江主席访法期间,双方签署了19个经贸合作的合同、协议和意向书,总金额达到181亿法郎。在法期间,江泽民提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把人类带进和平、发展、繁荣的21世纪而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推进与法国和所有西欧国家的关系。并根据新的变化遵循以下四项具体原则:一是面向21世纪,努力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三是互补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注:《江泽民主席在法国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1994年9月13日。)。“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视和诚意,是我国处理对欧关系的长期方针”(注:《李鹏总理对法国工商界发表演讲》,《人民日报》1996年4月13日。),赢得了法国、乃至世界舆论的积极强烈反响。
江泽民主席的这次成功访法,是中法关系史上的大事,巩固、扩展了两国合作成果,为两国关系增添了新内容、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中法、乃至中欧关系的长足发展。之后,双方互访频繁,双边贸易稳定持续增长。1995年中法贸易额达70多亿美元,法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为未来两国面向21世纪全面伙伴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三
1995年5月15日,法国总统大选揭晓,雅克·希拉克当选为任期7年的法国总统,希望法中关系再上新台阶(注:丌成章、陈锋:《中国的国际环境与世界若干国家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当代世界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与此同时,中国也期待两国关系继续振兴,并从各方面加以推动。1996年4月9-13日李鹏总理应邀对法国进行的5天成功国事访问,“开辟了中法关系的新篇章”(注:《中法关系的新篇章》,《人民日报》1996年4月15日。)。李鹏作为12年后到法正式访问的中国总理(1984年5月赵紫阳总理曾访法),在与希拉克总统、朱佩总理、德沙雷特外长等会见会谈中,向法方郑重正式提出了中法两国未来“发展一种长期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注:《中法关系的新篇章》,《人民日报》1996年4月15日。),或叫“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注:《李鹏总理会见法国外长》,《人民日报》1996年4月12日。)。认为建立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把中法双边关系带入21世纪,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注:《中法关系的新篇章》,《人民日报》1996年4月15日。),法方表示赞同。为增厚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李鹏访法期间,中法两国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3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向法国购买3架A340和30架A320空中客车飞机的协议与合同,总金额达24亿美元(120亿法郎)。他在4月12日法400多名工商界新老朋友参加的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重申了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发展中欧关系的四项具体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中法关系的四点建议:一是增加信任,面向未来,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关系;二是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充分发挥两国经济的优势和潜力,使合作成果不断扩大;三是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四是密切磋商,协调立场,担负起在国际事务中所负的责任,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注:《李鹏总理对法国工商界发表演讲》,《人民日报》1996年4月13日。)。这些原则和建议,得到法国政界和经济界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同。正如后来江泽民主席所评述的,李鹏总理的这次访问,“在政治和经贸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促进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我们对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感到高兴和满意”(注:《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97年5月14日。)。
1996年4月-1997年5月间,中法关系继续快速发展,双方高级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法国国防部长夏尔·米永、负责外贸部长级代表伊夫·加朗等先后访华,中国国防部长刘华清成功访法。1997年4月15日联合国日内瓦第53届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法国采取了建设性的立场,使中国再一次挫败了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进一步推进了中法关系的改善。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法总统雅克·希拉克率领庞大代表团,从1997年5月15日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使中法关系又有了突破性进展。双方共同签署了10余项文件,其中包括中法合作生产100座飞机的框架协议,中国向法买30架空中客车飞机和10架ATR72飞机的合同和意向书,法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华开业的协议等。希拉克作为14年后访华的法国总统(1983年5月密特朗曾访华),并且恰恰是他在就任法总统整整两周年纪念日时访华,本身就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华期间,他访问了北京、上海,与我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见和“热情友好,开诚布公”的会谈,证明了中法间的高层对话、磋商渠道畅达,共识广泛。特别是两国首脑此时共同签署并公开发表了一个新的《中法联合声明》。声明中首次共同宣布:“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法两国应承前启后建立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从而使中法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决定,使中法关系有了新的高层次的奋进总目标。声明中宣布,两国将建立交往和磋商机制,即“保持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和经常性联系”,“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双边高层会晤和至少两次外长会晤”;“外交部之间各个级别的磋商制度化”;“双方将共同努力增进亚欧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及经济部长级别上的对话”;“双方鼓励两国议会、地方、团体和行业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另外法国将在北京建造一座新使馆,中国将在斯特拉斯堡增设总领事馆,法还考虑在中国设立新的领事机构等,作为两国建立长期全面伙伴关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保证(注:《中法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97年5月17日。)。中法两国和国际社会对该声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把双方从战略高度上达成的共识记录下来”,使中法两国关系提升到了空前的水平,“为中法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注:《江泽民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97年5月17日。)。
四
综合考察中法关系现有基础和态势,面对内外环境和共同需求、两国外交重点与走向,未来两国建立和不断推进长期、稳定、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前景光明。
其一,从中法关系的现有基础和已取得成果上来看。“中法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对国际事务负有重要责任。两国都十分珍惜民族独立,有着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不允许别国对自己的内政说三道四,指手画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注:《李鹏总理对法国工商界发表演讲》,《人民日报》1996年4月13日。)。双方经过艰苦努力,基本确立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和睦相处,增进信任,和平解决争端的新国家关系推则;公开宣布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交往和磋商机制有的已在运转,有的在积极推进之中;经贸关系已成为双方关系中成果显著的领域,政治关系迈出了新的步伐,其它领域的合作也充满生机。这一切,均构成了两国关系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源泉和动力。
其二,从两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共同需求来看。在全球范围内,旧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注: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中法都把对方看成是现今世界中对维护和平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双方都重视对方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制衡作用,双方都反对建立单极世界,反对国际事务中任何进行支配的企图,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法中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巩固其在欧盟中的地位,提升其在欧洲事务中发言的份量,在亚欧合作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不断推进中法关系,可带动欧中关系的长足进步,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进入新的境界。这种共需和平的国际和周边坏境,共求参予国际与对方所在地区经济、政治进程的强烈愿望和众多的共识,也会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关系的重要支点之一。
其三,从两国的外交重点和政策走向上看。旧冷战结束后,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的重点。经济关系已是中法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晴雨表。近几年中法关系的发展正是以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和深化为重要背景的,未来的中法关系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经济合作的进展。因此,发展互利互补的经济合作不仅将成为两国关系最为优先的内容,也是双边合作最富有前景的领域。但整体来看,两国经贸合作仍相对滞后,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只要双方因势利导,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两国的优势和经济潜力,使中法两国经济合作再迈新台阶是可能的。
我们在承认中法关系继续正常推进存在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回避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防止其干扰和影响中法关系:
其一,法社会及舆论时常出现有悖双边关系发展的不和谐音调,法一些极端反华势力也经常在双边关系上制造麻烦。他们以西方的人权标准来框套中国,以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攻击中国,在世界上到处散布中国“专制”、“独裁”、“不民主”的言论,甚至公开渲染“中国威胁论”。法的某些组织和机构仍然把中国昔日搞动乱的分子,当成所谓“精英”加以扶植,让他们在法、乃至世界从事损伤中国形象的活动。法某些组织至今仍年年开反华会,对中国的西藏说三道四,人为的制造两国关系裂痕。
其二,台湾问题至今仍然是影响中法关系的重要问题。台湾当局1994年2月“银弹外交”、“务实外交”在法国遭到冷遇后,并没有就此止步,仍以积极扩大同法经贸交往和民间交往为手段,来推动与法发展官方关系。法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亦对此作出回应,法台关系如突破非官方限制,则必将严重损害中法关系的发展。
中法关系中上述问题的出现,虽属支流,但对此不能掉以轻心。这些问题已引起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重视。希拉克总统上台后一再重申,法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对话优先于对抗,法国严格遵守1994年1月12日中法联合公报。中国政府高度评价希拉克总统所持的积极立场。中法两国政府和人民既然能够克服历史的羁绊,也一定能够用推动主流的信心和决心解决支流问题。21世纪的中法关系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标签:中欧关系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法国总理论文; 中法建交论文; 中国法国论文; 法国经济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