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课论证教学及其德育效果_政治论文

论政治课论证教学及其德育效果_政治论文

政治课论辩教学及其德育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德育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什么办法能让政治课教学“新”起来,“活”起来,使学生喜闻乐学?笔者在高二政治课教学中,采用“论辩教学”方法,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做法是以课本介绍的哲学原理和基本观点为内容,以组织学生开展各层次的教学论辩为基本形式,以课内、外结合作时间上的保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理论认识和现实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激活学习热情,转变学生思想,提高政治觉悟,使学生对政治课真正喜闻乐学。

一、开设论辩教学的依据

在高中年级开设论辩教学,并非是教师主观意见的产物,而是在多年实践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为依据提出的。

第一,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已经渡过了“心理断奶期”,表现出成人感。他们的情感已更多地与现实需要相联系,喜欢讨论国家大事和争论“热点”问题。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不满足从教师那里获得现成的结论,喜欢自己阅读书报收集材料独立思考问题。因此对学生正确引导,发现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展教学论辩是可能的。

高中学生的知觉和观察能力在不断增强,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情的本质特征。但是他们观察的精确性不够,认识浮于事物表面现象上,他们的思维已具有抽象概括力,辩证思维也开始形成,但是仍然存在着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毛病。因此,通过论辩教学活动,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他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观点来观察分析学生中的“热门话题”是必要的。

第二,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原则。

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辩活动中,要用政治课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联系学生所接触的社会实际和思想实际,解决学生各种思想认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符合疏导性原则。疏导即疏通和引导。疏通指疏通思想渠道,创造宽松环境,在论辩活动中,让人把意见看法说出来,然后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符合教育性原则。教学辩题一般是根据教材中的基本观点,联系学生的思想问题设计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通过论辩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分清问题的是非,认清事物的性质,培养积极进取、平等待人的优良作风,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政治课论辩教学的方法

第一,论辩教学的基本环节。

政治课论辩教学一般可由组、设、选、析、辩五个环节组成。

组织。(在课堂内进行)开展教学论辩活动,按座次组成辩论小组。双方各有二人对垒为2∶2辩论方式。根据辩题或论辩方式的需要,还可以组成3∶3论辩方式和4∶4论辩方式。各辩论小组需设组长1名。

设计。(作为家庭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学生应用所学观点联系思想实际,根据思想性、哲理性和可辩性统一的原则由各辩论小组设计、制作辩题。由于辩题要求设置正、反对立不容的两种意见,这样往往可以比常规作业形式更能促进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和分析解剖实例。

选编。(安排在课外进行)各组辩题经教师和学生代表充分酝酿后,选出思想性强、可辩性大、联系哲学原理和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的辩题,经教师改编后向学生公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集思广益,使辩题更适合同学的水平、兴趣,又可以缩短定题后准备的过程,减轻对教学正常秩序的压力。曾经选编的辩题有:雷锋精神不过时;学生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只要刻苦努力一定会取得学习成功;电视加密频道的开播对学生来说利大于弊等。这些辩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感性内容较多,容易切入,受到学生欢迎。

析题。(安排在单元复习课进行)辩题经选编公布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析题指导,点明实质和关键,说明哲学意义,避免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走弯路。如:正方,学生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反方,学生应该首先学会读书。可以用对立统一、普遍联系,事情发展的原因等哲学原理和观点进行辩论。经过这样的分析,双方准备就比较集中,才能有力地保证辩论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论辩。(安排在辅导课或课外活动进行)辩论以激烈的对抗形式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这一环节是用好哲学理论武器,解决学生认识问题,发挥论辩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阶段。论辩中的启迪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言论根据,必须摆事实讲道理,全面辩证地说明事理。这里既要重视学生在论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效应;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哲学原理运用的准确性作出评价。

第二,关于政治课论辩教学的基本方法。

政治课教学辩论胜负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教学,寓思想教育于辩论之中,宜采用灵活多样,因时因材制宜的辩论方法和形式。在实践中笔者曾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座谈式论辩,此法组织简便,无需主持和评判,前后两桌对垒成2∶2辩式。座谈论辩不计胜负,全班各个辩论小组可同时进行活动。

2.演说式论辩。演说式论辩是对某些具有研讨、争辩的话题,进行公开演讲评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学生一个个上台演讲自己的观点,分析批评错误言论,使正确的思想在学生心灵得到强化,并引发“共振”产生激励作用。

3.文字式论辩。这是一种无声的论辩。辩者就某一辩题撰写小论文,公布在班组墙报上进行书面辩论的活动方式。此法不受时空限制,对于口语表达力较弱的同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4.对抗式论辩。此种形式不分辩论小组,全班围绕辩题自然会产生两种相悖的意见,形成两派对抗的辩势,然后正、反两方轮流进行辩驳。

5.竞赛性论辩。此种形式类似观赏性辩论,有竞赛规则和主持评判人。一般通过座谈、演说、对抗式论辩后,各班出现的优秀辩手组成班级代表队,以4∶4辩式进行班级之间竞赛性论辩。

三、政治课教学论辩的效果

第一、激发理论学习热情。

辩论要有理论,理论指导辩论,为了一场辩论,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觉地钻研理论,精心组织辩论,大胆发表独特见解。这里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了搞好辩论,他们不仅上课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余还刻苦地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哲学漫谈》等理论小册。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论辩中慷慨激昂的陈词,风趣幽默的言谈,辩证逻辑的力量,都需要理论作基础,大家不知不觉地卷进了哲学理论的学习中去了。”在学生心目中,政治理论再也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充满灵气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思想武器。

第二,强化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政治课教学论辩不仅仅是言语和智慧的碰撞,而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人格力量的较量,因为“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其德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优良作风。论辩不但要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培养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培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素质。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2)关心国家大事。辩论要用新材料新观点去说服对方辩友,打动评委和听众,报刊杂志便成了同学们的好朋友。每天报纸一到班上,大家都争着看。同学们说:“报纸是我们采集新信息最佳的市场”。读报扩大了政治视角,使学生从身边论题谈到国家大事,世界风云。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跃上新台阶。

(3)澄清模糊认识。论辩要摆事实讲道理,以辩明理,以理服人。在“学生首先应该学会做人”的对抗性论辩时,多数同站在反方立场上,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读书”。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才澄清了模糊思想,认识到在读书与做人这对矛盾中,应该是做人为首,读书为主,红专结合,辩证统一。

(4)有了新的追求。辩论中理论观点上的求真,促进思想情感上的求新。不少同学对自己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有了新的追求。纷纷申请要求加入党、团组织。有位团员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第三,促进了知行的统一。

政治课论辩教学不但指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观点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又可引导学生将理论观点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同学们说得好:“论辩中明事理,实践中学做人。”安源之路、希望工程、街头服务、老区考察……都印下了他们的足迹,付出一份爱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有五名同学荣获第三届全国生物百项活动优秀项目探索奖,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

第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政治课论辩教学是一个综合能力运用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教学论辩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资料查编能力、辩证思维分析综合能力、演说能力、组织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辩证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力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汤建军同学(已毕业)在《萍乡发展之我见》电视演讲赛中获成人组三等奖;彭勃同学(已毕业)的《高坑村巨变给我们的启示和鼓舞》小论文获省三等奖;黄喜同学的《煤城大气污染及其科学治理》获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同时,笔者任教的政治课高考成绩连续六届超省、市平均分。

收稿日期:96-08-02

标签:;  ;  ;  

论政治课论证教学及其德育效果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