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万古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2365)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恐惧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恐惧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恐惧症;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00-02
恐惧症是精神科常见慢性精神疾病,多发生于青年和老年人群。恐惧症的典型临床症状即恐惧,患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处环境、特定事务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并出现自主神经症状、焦虑、主动回避等症状。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影响尚不多见,本院在应用该方法治疗恐惧症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应用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紧张、焦虑、恐惧、头晕、脸红、心跳加速、窒息等症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恐惧症;(2)临床总评量表严重程度(CGI-SI)评分小于3分[1];(3)对新型抗抑郁类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病变者;(2)抑郁症、其他精神类疾病及癫痫者;(3)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5.8±11.5)岁,男性31例,女性53例,病程1~10年,平均(5.1±1.5)年,CGI-SI评分1~3分,平均(2.1±0.6)分,将本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2例,两组CGI-SI评分、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本研究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适量新型抗抑郁类药物治疗,焦虑严重或惊恐发作者加用抗焦虑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参与治疗人员由精神科医师1名、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1名,详细治疗方法为:(1)前期准备。①编制治疗内容。整合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知识,从压力管理、情绪、社交、认知等方面入手,编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相关内容。②建立患者详细档案,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信任关系;③协助患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知,并选择主要问题作为治疗目标;④为患者讲解该治疗模式的相关内容、过程及意义,使其以较好状态配合治疗;(2)第1~2周。①组建团体,每个团体6~8人为宜,团体成员自我介绍,建立初步关系;②回顾每个成员的恐惧症状,指出其恐惧症与其社会环境及生活经历有关;③团体成员讨论,讲解引起自己产生恐惧的场所或事物以及处理方法;(3)第3~6周。①进行放松训练,提醒患者自我觉察其情绪变化;②查找恐惧原因,指导患者结合自身症状寻求解决方法;③情绪体验与宣泄,成员相互倾诉恐惧症对自己的影响,鼓励其互相帮助找出解决办法;④以团体为单位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4)第7~8周。①让患者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思维、挑战旧思想等相关情况;②团体间探讨通过治疗所发生的改变,哪些症状消失,哪些症状仍存在,该如何处理;③鼓励患者在团体内分享自己的治疗感受,然后指导其谈论对未来恐惧的事物,如何解决及感受。
1.3 观察指标[2]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本研究SF-36量表选取其中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用(x-±s)表示SDS、SAS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处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一种轻度精神障碍性疾病,恐惧症主要分为场所恐惧症、单纯性恐惧症、社交恐惧症3种类型。关于恐惧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有研究者认为,个体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均是造成恐惧症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恐惧患者自身能感知到所产生的情绪并不合理,也无必要,但是自我无法控制,从而导致其生活存在许多困扰。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SSRIs类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进行干预,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基本方法。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患者恐惧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本研究总结分析了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提示相比于单纯SSRIs类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研究报道[3],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恐惧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确切的近期疗效,而且对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采取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仍呈下降趋势,其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则呈上升趋势,而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则未出现该趋势,说明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不但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状态,而且其远期疗效较好,有助于患者的精神康复。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患者的思维方式、信念、不健康心理等,从而使其对自身思想、行为有更为正确的认知,从而不断自我纠正,改变以往对特定事物、人物、环境的看法和错误认知,有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同时,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中,所有患者被纳入到团体中,团体之间同病相怜且可以尽情倾诉,患者认清疾病症结所在的同时,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其正常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恐惧症状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丽红,戴涛.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影响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47-1349.
[2]汤臻,吴天诚,李鸣.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21(6):398-399.
[3]薛耀.短程认知心理疗法结合中西药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192.
论文作者:罗明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团体论文; 恐惧症论文; 焦虑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