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中心卫生院413064
【摘要】目的:探讨在推动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应用中合理用药监管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药房和感染科联合管理,具体工作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标准进行完善,并设立奖惩制度强化药房监管和感染控制,对比管理前后三联及以上用药率、预防用药率、无指征用药率、用药时间。结果:实验组三联及以上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4天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开展合理用药监管可提升药物应用合理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rational drug use supervision in promoting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cephalosporins in hospitals. Methods: our hospital implemented the joint management of pharmac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8. In the specific work, the application standards of cephalosporins were improved, and a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was set up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harmacy and infection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the drug use rate of three or more drug combinations, the prevention drug use rate, the drug use rate without indication and the drug use tim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triple drug u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non-finger requisition and preventive medi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propor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use time over 4 day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rational drug use supervision of cephalosporins in hospitals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applic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Key words 】 nosocomial infection; Antimicrobial agents; Cephalosporin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是各种病菌感染治疗。但随着细菌感染的增多,临床抗菌药物滥用比例大幅上升,并因此增加医院感染风险[1]。所以实际中需对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治疗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有效的用药管理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我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药房和感染科联合管理,管理前后观察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起实施药房及感染科联合管理,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200例成立常规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200例成立实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依据临床用药规章制度制定我院头孢菌素类和其他抗生素应用规范,并结合我国相关法规和联合病症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依据我院实际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原则制定奖惩制度。主要包括:(1)构建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管理责任制,成立专项整治小组,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明确各科室责任人,确保在出现药物使用问题时可迅速明确责任,促进管理责任的清晰化和落实化。(2)定期组织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讲座,推广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应用内容。药房工作人员严格监控抗生素药物使用强度,充分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按照要求定期向感染控制科上报。(3)对于反复违规的医师和科室要及时进行沟通,依据情况暂停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权,对于反复沟通无效者通报批评。将抗菌素应用相关指标和医师绩效、年终奖评挂钩,患者反馈较好者进行奖励。对于不达标和完成程度差的医师或科室,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强度,由药房对所有科室药物用药频率进行记录,按照药房提供数据进行核算。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对比
实验组三联及以上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用药原因分析
实验组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比
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4天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引发机体菌群失衡,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医疗纠纷。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菌株,造成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导致资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3]。近年来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报道逐年增多,所以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水平,是当前临床用药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际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过长。其中联合用药虽可使药物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但会增加药物种类和患者负担,并增加不良反应风险[4]。无指征用药会破坏机体菌群平衡状态,引发感染和不必要资源浪费。用药时间过长则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抗菌药物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和依从性[5]。
临床研究显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会增加病菌种类,增加病原菌耐药性。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时,需对适应症和用药依据进行严格把握,避免出现剂量和疗程问题,造成药物疗效降低[6]。我院在合理用药监管中构建管理领导小组,为临床处方管理制定依据,通过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讲座,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提升其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掌握程度[7]。并监测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开展处方审核,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处方,确保抗菌药物的科学、有效、安全应用[8]。
本研究中,实验组三联及以上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4天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应用开展合理用药监管,可明显提升药物应用护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对保证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疗效和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旭,赵淼.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8,23(7):756-758.
[2]池春茗,慕文会,潘柳婵.基层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2(5):428-430.
[3]宫怡飞.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状况分析及合理用药[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57-18158.
[4]管晖,尹文强,陈钟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山东省某市村卫生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17(7):835-838.
[5]宋锦飞,杜茜,孙光春.2012-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药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2(11):1459-1462.
[6]杨瀚春,贾文超,袁洪泽.某三乙医院2010-2014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6,4(3):172-175.
[7]王海涛,宫建,吴凯.抗菌药物致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不良事件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4(5):445-447.
[8]区林华,黄爱娟,邓雄强.2014—2016年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9):1250-1253.
论文作者:张芳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药物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院论文; 类药物论文; 头孢论文; 常规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论文;